荒散地化零為整變果園,56戶村民攜地入股

一樁樁水泥柱佈滿在綠油油的麥田裡,一顆顆果樹苗聳立其間,在莘縣古城鎮辛莊村南,一片佔地15畝的奇異果園顯得有些與眾不同。而這片果園10個月前還是片雜木林和坑塘。

荒散地化零为整变果园,56户村民携地入股

“河堤望村一片黑,村北看村不見村”,這是省派第一書記申健首次到辛莊村的第一感覺。在辛莊村南,有一片三十多年形成的雜木林和廢棄坑塘,其中雜木林裡雜木亂枝、荒草叢生,且由全村56戶村民共同擁有,少的一戶一分地,多的兩三畝,大小不一、形狀各異。

這片地在村民眼裡是塊廢地,經濟效益少得可憐,然而在申健看來,這塊地卻是一處發展集體經濟的“寶地”。“這塊零散地看似荒涼,在群眾手中是‘雞肋’,如果能把零散的地統一使用,那就能帶動大夥致富。”申健說。

荒地變寶地,具體如何開發利用呢?申健和村“兩委”班子反覆商量,最後制定出“清雜林、平坑塘—成立合作社—種經濟作物”的工作思路。隨後,申健帶領村“兩委”成員和黨員、群眾代表去煙臺海陽市參觀奇異果和蘋果種植基地。現代化種植設施、“水肥一體化”種植模式等,讓村民們認識到本村與膠東地區發展的巨大差距,也對農業產業化發展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出去看了一圈,感覺我們和先進地區差太多了,再不改變就不可能致富。”村民韓繼華說。

荒散地化零为整变果园,56户村民携地入股

眼看村民的觀念有了變化,申健便著手整合雜木林和坑塘。雜木林共為56戶群眾所有,其中黨員7戶,群眾49戶。申健先從黨員入手,一戶一戶做工作,一遍一便磨嘴皮。“你這一畝地,像現在這樣種雜木樹,一年基本沒多少收入,如果你拿這一畝地入股,也不用你管理,一年收入最低一千元,地還是你的,你說合算不。”申健和村民韓繼東算起經濟賬。只要讓進門,申健就和村民算經濟賬。有牴觸的村民,他就趁週末拎著一隻燒雞、兩瓶酒和村民嘮嘮家常。一來二去,村民們發現申健是真想為村裡做點事,最後都點頭了,全部56戶村民全簽了字。

荒散地化零为整变果园,56户村民携地入股

隨後的一個月,就是賣樹、挖根、平整土地,一塊85畝的新土地被開發出來。與此同時,申健還聘請專家到村裡對土壤進行分析,發現村裡的土質完全適合果木種植。申健立即和海陽果木基地聯繫,引進了奇異果種植技術和品種, 併成立辛莊村股份經濟農民專業合作社,讓村民以土地入股,實現了“村民”到“股東”的轉變。

“我們引進的‘碧玉’品種是新上市的,全省只有3個基地在種,我們也取得了育苗權,以後我們不僅能賣果,還可以賣苗。”申健說。經過連續九天奮戰,2019年12月29日,第一批2500餘株奇異果苗已經移植到一期15畝基地中,2年後這批苗就能結果。種上了果樹苗,申健還不放心,他又提前聯繫好買家,做起訂單銷售。

荒散地化零为整变果园,56户村民携地入股

2020年春節,申健應村民要求,留在村裡過年。回村過年的年輕人看到村裡的變化感慨萬分,在除夕夜開了一個“發展產業、展望未來”的茶話會,為村莊發展建言獻策。“種植奇異果,4年後畝產值就能到8萬元,2年間種經濟作物,又是一筆收入,入股的村民按照比例享受定期分紅。”申健在茶話會上說。當天,又有許多村民申請加入合作社。目前,辛莊村股份經濟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有土地140畝,最終規劃種植面積將達400畝。

農村大眾記者 祝超群 通訊員 楊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