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第一線 王文樂:一位村黨支部書記的“攻防戰”

王文樂是包頭市土右旗雙龍鎮壯丁營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作為一名有著19年黨齡的共產黨員和17年工齡的村黨支部書記,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他臨危不亂、衝鋒在前,帶領黨員幹部和廣大村民打響了壯丁營村阻擊疫情和脫貧攻堅的“雙線戰役”。

脫貧攻堅第一線 王文樂:一位村黨支部書記的“攻防戰”

壯丁營村位於雙龍鎮政府以東10公里,北接土左旗的獨立壩村,東近託縣的兩間房村,進村道路四通八達,加之土地鹽鹼化嚴重,村內外出務工人員較多,這些都給疫情防控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和挑戰。

越是艱難越向前,越是艱難越能凸顯黨員幹部的品質和擔當。在上級統一部署疫情防控之前,王文樂就以其十幾年村幹部工作經驗和近年來連續防洪、防豬瘟、防鼠疫的實戰歷練敏銳地察覺出此次疫情的嚴峻性,聽到村內有2名從湖北返村的人員後,他主動到2戶人家瞭解返村時間、乘坐交通工作、身體狀況,要求相關人員居家隔離。

“共產黨員就要有個共產黨員的樣子,關鍵時刻豁得出來、頂得上去。”平時王文樂就經常給黨員幹部講這句話,面對危險他就是這麼做的。

疫情防控以來,王文樂堅持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構築起壯丁營村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線。在接到上級防控疫情的通知後,他第一時間召開黨員大會,把村“兩委”幹部和有行動能力的黨員分成值守組、摸排組、宣傳組、巡邏隊,明確責任分工,迅速投入戰鬥。

利用村廣播、微信群做好疫情防控宣傳的同時,嚴格實施“村幹部包片、小組長包組、黨員包戶、戶主包人”的防控責任制,對全村208戶常住人口進行了逐戶逐人摸排,確保做到村不落戶、戶不漏人。

面對防控物資短缺,王文樂不等不靠,積極發動親戚朋友、黨員幹部和鄉賢群眾齊心協力戰疫情,同舟共濟渡難關。截止目前,已有21位黨員群眾和社會愛心人士為雙龍鎮和壯丁營村檢測點捐款捐物共計29275元。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王文樂深知不能讓疫情影響了壯丁營村的脫貧成色,更不能讓壯丁營村在全面小康路上漏掉一戶、落下一人。

全村59戶12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生產生活始終是他心頭的大事。他要求村“兩委”幹部在危難時刻更要彰顯黨員幹部本色,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比平時更要關心關注貧困戶的生產生活,對貧困戶要多走一次、多看一眼、多問一句,看看他們的生活物資有沒有、問問他們的基本用藥夠不夠,及時掌握他們有什麼亟需解決的困難和問題。

疫情防控期間銀行不營業,有貧困戶手中沒有現金了,他就讓貧困戶先去自家超市拿走所需的生活物資。有長期慢性病患者用藥不夠了,他就協調村醫“送藥上門”。

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作為一名村幹部,王文樂深知農時對農民的重要意義。疫情逐步平穩後,他就迫不急待地召集村“兩委”幹部和村民代表在疫情檢測點的帳篷裡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圍繞“種什麼、養什麼”展開討論,安排參會人員通過電話、微信等手段掌握村民的種植意向、農資需求和貧困戶外出務工意願,及時與上級部門和銷售企業溝通對接。

發展產業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升脫貧攻堅質量的主要抓手。在定點幫扶單位市委政策研究室(改革辦)的策劃幫助下,壯丁營村去年建成了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負責運營管理的傳統手工布藝就業扶貧工坊,吸納16名在村婦女(包括3名貧困人口)和6名外出打工及陪讀家長實現靈活就業,建成當年實現銷售收入近2萬元。

近日,作為理事長的王文樂召集合作社成員召開會議,決定年內帶領繡娘赴刺繡先進地區考察學習,不斷提高產品製作技藝和豐富產品種類,持續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同時,謀劃由村“兩委”成員帶頭實施“青貯玉米種植+肉牛養殖+肉牛屠宰+牛肉銷售”為一體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項目,吸納村內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進場打工,逐步帶動全體村民進行青貯玉米種植和肉牛養殖,增加經營性收入。

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以來,王文樂始終牢記入黨的初心使命,時刻把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中,他先後對接市委政策研究室(改革辦)等幫扶單位和社會力量落實幫扶資金150多萬元,為村內修建了水泥路、安裝了路燈、建成了集體經濟布藝工坊,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0萬元。

近年來,壯丁營村被土右旗評為“文明村鎮”;“兩委”班子多次被雙龍鎮評為實績突出班子;王文樂個人先後被土右旗和雙龍鎮授予“清風乾部”、“五星級”黨員、“優秀村幹部”等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