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頻被投訴,銀行仍願意委託“第三方催收”,究竟是圖什麼?

說起讓負債人最討厭最憎恨,同時也最害怕的人,恐怕就是催收

了。

面對催收的電話,有部分負債人是避之不及,掛斷、不接,甚至有人直接更換電話號碼。還有的負債人乖乖地接起電話,一遍遍地訴說著自己的難處。

電話、短信還是好的,上門催收、去公司催收,甚至有的暴力催收,會爆負債人的通訊,、侮辱、恐嚇負債人。也正是這些暴力催收,臭魚腥了一鍋湯,將負債人和催收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針鋒相對、劍拔弩張。

頻頻被投訴,銀行仍願意委託“第三方催收”,究竟是圖什麼?


銀行和第三方催收的區別

有過被催收經驗的負債人都知道,銀行的內部催收,怎麼也比第三方要強得多,那麼,他們有哪些區別呢?

  • 銀行催收相對來說態度好,而第三方催收的態度相對惡劣;
  • 銀行催收比較正規,第三方催收良莠不齊;
  • 銀行催收手段比較溫和,第三方催收的手段比較強勢、多變;
  • 銀行催收在逾期的前期,第三方催收往往在後期出現。

相對於銀行催收來說,第三方催收更加讓負債人覺得厭惡和牴觸,更是會頻頻投訴。既然如此,銀行為何還是願意委託第三方催收公司對負債人進行催收呢?


頻頻被投訴,銀行仍願意委託“第三方催收”,究竟是圖什麼?


銀行委託第三方催收的目的

銀行如果可以內部解決,當然沒有必要去委託第三方催收公司,畢竟也是要給他們一定費用的。因此,大部分銀行在負債人逾期前三個月的時候,都會通過內部催收來追回欠款,但是三個月之後,就會開始委託第三方催收公司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1、追回欠款

首先,不論是銀行內部催收,還是委託第三方,最主要的肯定是為了追回欠款,這才是最終的目的。

2、節約成本

銀行的催收人員,本身也有自己的工作量,如果一直追著遲遲不肯還款的負債人,那麼工作只會越積越多,會大大增加工作人員的工作強度

另外,銀行員工的收入水平相對還是比較高的,增加招聘數量,也會使銀行的成本變高,沒有委託給第三方催收公司更合適。其實,第三方催收人員的提點並沒有那麼高,而且有業績要求,達不到的話,很可能拿不到提點,或者被解除委託。

另外,銀行催收是基本不會去上門、到公司催收的,而第三方催收公司卻會這麼做。因為銀行的催收如果再跑外,自然要給予相應補貼的,成本增加也是必然的了。


頻頻被投訴,銀行仍願意委託“第三方催收”,究竟是圖什麼?


3、分解責任

負債人被催收催煩了,或者是催收人有不合規的行為和語言時,被投訴是再正常不過的了。而如果銀行因為第三方催收被投訴,而被問責的時候,也是可以分解責任,向第三方催收公司發難,比如提出減少佣金、終止合作的。

4、難度轉移

很多負債人遲遲不肯還款,比如老賴,或者是有實際困難的人,還有一部分人選擇直接更換聯繫方式、家庭住址,玩“人間蒸發”。這部分人顯然就是讓催收人員最頭疼的,最難啃的骨頭。

那麼,將這一部分人交給第三方催收公司,顯然是更省時省力且效率更高的方法。而且第三方催收公司的催收手段更多,也更

善於尋找蛛絲馬跡,通過各種方法找到負債人。

比如,通過負債人辦理寬帶的地址,找到新住址,通過繳納醫保的單位,找到公司位置,甚至是通過負債人曾經使用過的社交賬號,找到聯繫人等等。這也就大大降低了銀行催收的難度,因為他們已經將難度給轉移出去了。

頻頻被投訴,銀行仍願意委託“第三方催收”,究竟是圖什麼?


很多負債人在談到催收和麵對催收的時候,態度蠻橫甚至帶著鄙夷。可是催收之所以會找來,根本原因還是因為負債人自己欠款了,所以人家來催款是工作,無可厚非,否則浪費口舌和體力,一次次地催收幹嘛呢?

但是,如果遇到了暴力催收,岸哥也鼓勵負債人們勇於保護自己,千萬不要忍氣吞聲才好。

無論如何,還是希望負債人們能有良性的負債,或者早日擺脫被債務和催收支配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