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被投诉,银行仍愿意委托“第三方催收”,究竟是图什么?

说起让负债人最讨厌最憎恨,同时也最害怕的人,恐怕就是催收

了。

面对催收的电话,有部分负债人是避之不及,挂断、不接,甚至有人直接更换电话号码。还有的负债人乖乖地接起电话,一遍遍地诉说着自己的难处。

电话、短信还是好的,上门催收、去公司催收,甚至有的暴力催收,会爆负债人的通讯,、侮辱、恐吓负债人。也正是这些暴力催收,臭鱼腥了一锅汤,将负债人和催收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针锋相对、剑拔弩张。

频频被投诉,银行仍愿意委托“第三方催收”,究竟是图什么?


银行和第三方催收的区别

有过被催收经验的负债人都知道,银行的内部催收,怎么也比第三方要强得多,那么,他们有哪些区别呢?

  • 银行催收相对来说态度好,而第三方催收的态度相对恶劣;
  • 银行催收比较正规,第三方催收良莠不齐;
  • 银行催收手段比较温和,第三方催收的手段比较强势、多变;
  • 银行催收在逾期的前期,第三方催收往往在后期出现。

相对于银行催收来说,第三方催收更加让负债人觉得厌恶和抵触,更是会频频投诉。既然如此,银行为何还是愿意委托第三方催收公司对负债人进行催收呢?


频频被投诉,银行仍愿意委托“第三方催收”,究竟是图什么?


银行委托第三方催收的目的

银行如果可以内部解决,当然没有必要去委托第三方催收公司,毕竟也是要给他们一定费用的。因此,大部分银行在负债人逾期前三个月的时候,都会通过内部催收来追回欠款,但是三个月之后,就会开始委托第三方催收公司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1、追回欠款

首先,不论是银行内部催收,还是委托第三方,最主要的肯定是为了追回欠款,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2、节约成本

银行的催收人员,本身也有自己的工作量,如果一直追着迟迟不肯还款的负债人,那么工作只会越积越多,会大大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另外,银行员工的收入水平相对还是比较高的,增加招聘数量,也会使银行的成本变高,没有委托给第三方催收公司更合适。其实,第三方催收人员的提点并没有那么高,而且有业绩要求,达不到的话,很可能拿不到提点,或者被解除委托。

另外,银行催收是基本不会去上门、到公司催收的,而第三方催收公司却会这么做。因为银行的催收如果再跑外,自然要给予相应补贴的,成本增加也是必然的了。


频频被投诉,银行仍愿意委托“第三方催收”,究竟是图什么?


3、分解责任

负债人被催收催烦了,或者是催收人有不合规的行为和语言时,被投诉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而如果银行因为第三方催收被投诉,而被问责的时候,也是可以分解责任,向第三方催收公司发难,比如提出减少佣金、终止合作的。

4、难度转移

很多负债人迟迟不肯还款,比如老赖,或者是有实际困难的人,还有一部分人选择直接更换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玩“人间蒸发”。这部分人显然就是让催收人员最头疼的,最难啃的骨头。

那么,将这一部分人交给第三方催收公司,显然是更省时省力且效率更高的方法。而且第三方催收公司的催收手段更多,也更

善于寻找蛛丝马迹,通过各种方法找到负债人。

比如,通过负债人办理宽带的地址,找到新住址,通过缴纳医保的单位,找到公司位置,甚至是通过负债人曾经使用过的社交账号,找到联系人等等。这也就大大降低了银行催收的难度,因为他们已经将难度给转移出去了。

频频被投诉,银行仍愿意委托“第三方催收”,究竟是图什么?


很多负债人在谈到催收和面对催收的时候,态度蛮横甚至带着鄙夷。可是催收之所以会找来,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负债人自己欠款了,所以人家来催款是工作,无可厚非,否则浪费口舌和体力,一次次地催收干嘛呢?

但是,如果遇到了暴力催收,岸哥也鼓励负债人们勇于保护自己,千万不要忍气吞声才好。

无论如何,还是希望负债人们能有良性的负债,或者早日摆脱被债务和催收支配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