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潮”來襲,急著出去打工的農民工都不走了,這是為什麼?

新大風歌


歡迎大家閱覽《農大知事》欄目,本欄目會為廣大讀者朋友持續不斷地提供“三農”相關常識,歡迎關注!

自多地封閉管制解封之後,很多的企業就開始了復工復產。我村裡的青壯勞動力就已經陸陸續續地外出打工了,現在村子裡基本上也與往年沒什麼差別了,除了那些一直留守的婦孺老人之外,在村裡又很少能看到青壯年了。所以說,至於農民工不急著外出打工的現象,可能就與地方差異性相關。

目前我們從每天的疫情數據公佈上可見,國內的疫情已經基本穩定住了,各地企業開工也是在穩步的進行當中,需工量同時增加,尤其是建築行業開工的比較多,這一農民工較為集中的行業,也早早地讓不少農民工走上了工作崗位。

區域性問題造成農民不急著外出打工的“假象”

至於有地方的農民還沒有外出打工,在很大程度上與當地現狀相關,比如說,根據疫情的分佈情況,前期有些地方就有紅、黃、綠的代表性的區域劃分,“紅色”代表的區域也就是較為嚴重的位置,有不少以往在這裡打工的農民,暫時就不能前去打工。

農民打工還有一個明顯特徵,那就是通常都是老鄉相互介紹工作,因此,同一個地方的人往往會集中在某一個地方打工,如果正好原先打工的這個地方被化為了“紅色”區域,也就會導致同一個地方的農民大多數人暫時還不能上班,所以就會出現當地農民不急著打工去的“假象”。

隔離期延續的原因

國內疫情已經控制住了,但從新聞中可見,國外疫情發展得還比較嚴重,目前針對疫情的防控管理措施,主要也是對國外輸入性人員的防治,有些大城市尤其防控措施比較嚴格,就包括對外來人員,依然還要採取大約半個月的隔離期,這樣以來,對於不少農民工而言,這樣與其去了還要被隔離,還不如在家裡再等等。

其次,還有就是在打工地有些需要租房獨立生活的農民,現在有些地方租房管理等還比較嚴格,需要提供一些健康等方面的證明,在這種生活條件還不便利的情況下,有的農民也就暫時不願外出了。

春管春種農忙的因素

在當前的這個時間階段,農業生產也正好處於“春管春種”期間,像北方農村目前還處在冬小麥的管理期,其他地方也是春季播種的育苗期等。農民外出打工通常也是季節性比較強的,農忙的時候回家務農,農閒的時候再返回去務工。

既然現在地裡還有不少農活要幹,又加上疫情對人的心理影響還沒有完全被消除,還有工作情況不是很穩定等因素的影響,有農民索性就先把家裡的農活幹好了再說外出打工,於是有些農民也就暫時不忙著外出打工,留在家裡幹農活了。

綜上所述:雖然多地已經解封,有農民還不急著外出打工,一是區域性問題,各地農村的情況並不一樣;二是有些打工的城市還在採取隔離期,農民去了要被隔離,或者是有租房需求的人不方便;三是目前正好趕在了春季農忙的時間,有農民準備幹完農活在外出打工,所以才有了農民不急著外出打工的現象。

更多關於三農的文章,請點上面的“關注”二字。您的每一次轉發與收藏都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持,您有什麼疑問,請在評論區留言,本欄目會盡力幫您解答,謝謝!(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不妥請聯繫)

農大知事


湖北除了武漢,基本上都已經解封了,但是湖北當地很多人,並沒有著急就去工作。我的很多親戚朋友,都還待在家裡,並沒有立馬出門工作。原本很多人以為,只要一解封,大家肯定會著急外出打工,然而很多人沒有預料到,在家的農民工都不著急出門打工。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一、當地不接收,就可能面臨隔離14天的問題。前幾天有湖北武漢的親戚打電話說,讓其他親戚不要著急去武漢上班。因為有一些社區防控工作做的非常嚴格,新進小區的住戶,都必要進行14天的隔離。那個親戚是前幾天過去的,已經居家隔離了有3-5天了。好運的是他們有地方住,所以隔離還比較簡單。如果沒有地方住,就可能會被安排集中隔離,那就麻煩的多。



這裡雖然很多消息說,只要有綠碼就可以到處通行,但實際上還是有很多地方,小區、社區都要求辦理一些證明證件,所以我們即使要過去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各種手續辦理好,而且一定要詳細的問情況。

二、部分工地還沒開始復工。雖然說,湖北也在逐步加快復工進度,但是防控工作也同樣需要嚴格進行。湖北的復工已經在有序開展,而且武漢漢口等火車站正在進行全面的消毒工作,以準備開放鐵路交通。有序復工的主要要求,以各種和防控有關的工作,可以提早復工。不過,一些並不是特別急的工地,就只能慢慢的等具體復工通知。因為工地不復工,那麼相應的農民工就沒有工作,也就不需要立馬過去工地。大多數農民工都是在家等著開工通知,所以他們也不著急出門。


三、湖北的一些主要交通工具沒開通,所以很多農民工的出行非常不方便。雖然湖北有一些工廠在逐步生產了,但是因為湖北的主要交通沒有正式恢復運行,所以很多農民工就沒有辦法去上班,只能在家等著交通的恢復。在出行這個方面,有一些公司和單位就主動聯繫員工,集中統一的將員工“點對點”的接到上班的地方。“點對點”的接人方式,也是現在最好的了。

所以說,解封以後,很多農民工不願意那麼早出門,就是考慮到上面的三個原因。不管怎麼樣,我們都必要要有很好的防控意識。


著迷大鄉村


我親身經歷,我是黑龍江的,我跟隨我父親的施工隊去北京打工,因為是去年就定好的活,所以我們走之前就詢問了下健康碼是否能通行,都需要準備什麼東西,後來告知我們直接來就行,不用準備什麼。於是我們就做了21個小時的車到了北京,這一路的心酸我就不說了,只能用跋山涉水來形容。

到了北京,各種事情就都來了,出了站口,我們打了一個車準備去我們去年租的房子,當我們走進社區的時候,社區人員說什麼都不給我們開門,原因是我們的健康碼是黑龍江的"龍江碼”,在北京是行不通的,這我們就想不明白了,難道這個不是全國通用麼?後來說我們黑龍江原先是疫情重災區,來這需要進行隔離。暫且不說這是不是地域歧視,對於隔離我們都沒有任何準備的,因為我們來的時候問過用人單位,是否需要隔離,用人單位答覆的非常堅決說不用我們才來的,現在還要我們隔離。

而且這個隔離費用是每天350元,看我們是農民工的份上給每天300元的標準,我們一行12個人,這沒等開幹呢,就浪費了每個人半個月的時間和近4000多元的花銷,我們想了想,這確實是不划算,我們來就是為了掙點辛苦錢,但現在這健康碼又不好用,而且還需要隔離,怎麼算我們怎麼吃虧,乾脆我們當天就買了回家的車票,這個工我們不打了。

說了這個事情不是我們抱怨什麼,只是提醒各位返程打工的朋友,一定要提前聯繫好當地用人單位具體的防疫政策,需要自費隔離的話儘量別回了,咱們一天才能賺多少錢,還有就是一定要一定要諮詢健康碼的問題,現在是一碼通行,但也不乏一些地區有歧視性,別像我們被別人差別對待,這時候就不是錢的問題,而是這心裡不得勁,所以大家一定要諮詢好哦!


一起種植


這幾天支援湖北的全國各省醫療隊開始陸續地撤出湖北,湖北當地的方艙醫院也已經陸續拆除,可以說宣告著我們國內疫情防控工作已經取得階段性的勝利。與此同時我們會發現不同地方的zhengfu都在積極的推動自己當地企業復工,甚至例如杭州等地區還通過發消費券的方式幫助自己當地的企業渡過難關。

企業全線復工的同時,自然少不了咱們農民工兄弟前去添磚加瓦,畢竟現在城市的發展都離不開農民工的付出。前段時間農民工兄弟在家裡面想出去打工,由於企業沒有全面恢復生產,交通也不方便,所以想出去打工,最後能夠出去打工的也只是少數。最近交通也恢復了,企業也正是需要人的時候,按道理來說農民工應該快速的投入到工作崗位當中,不過大家可能發現了,之前急匆匆出去打工的很多人最近都回來了,現在還沒有出去打工的反而不著急了,這到底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第一,返鄉創業也是新機遇。最近這段時間我們鄰居小馬可忙了,因為小馬今年不打算外出打工了,而是和自己老婆打算“單飛”,其實說白了就是小馬打算自己在家裡面搞農業。這兩年農村都在打造“一村一品”,對於返鄉創業的農村人來說優惠力度挺大的,還能夠提供無息貸款。所以小馬和自己老婆就打算在家裡面種溫室水果,小馬說現在這種反季節水果非常暢銷,而且在大城市的價格很高,所以小馬說自己要抓住這次新農村發展的機遇。

第二,外出打工的環境發生了變化。現在外出打工實際上和以前不一樣了,打個簡單的比方來說,現在流行的網約車、送外賣和送快遞都要求對手機熟練的操作,而且工資也高,但是農村這些四五十歲的人根本很多人不適應,也學不會這個東西。傳統的工廠流水線工作,現在都已經被半機器人和全機器人代替,而且工資也很低,工作崗位還少,所以今年很多早早去廣東那邊打工的人現在又回來了。

在老張看來,雖然現在疫情封鎖解封了,但是對於農村那些上了年紀外出打工的人來說,是自己外出打工的侷限性越來越大,實際上自己可選擇的路子越來越少。雖然創業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但是風險也非常高,在這裡老張也祝福小馬能夠創業成功。而現在四五十歲外出打工的這些人,之前在企業流水線上工作,可以說現在所面臨的困境非常難以解決,必須要有當時斷腕的勇氣和魄力,強迫自己去學習和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否則的話,處境只會越來越艱難。


老張談三農


大壯的行囊還沒打好,外出打工的腳步尚未行動,他的兄弟從打工地來了電話:哥,你別急著往外走了,在家幫俺嫂子把花生、玉米、豆子都種好再說,我們這不一定哪樣,可能也得回去。


大壯和媳婦是村裡出了名的勤快人,要是往年村裡最早出去打工的人當中必定有大壯,只不過年前大壯媳婦刨玉米秸稈時把腰給抻著了,養了一冬加正月、還捎帶著二月半個月,媳婦的腰還是不敢幹體力活,於是村子解封后大壯對媳婦說道:不差這十天半月,我還是在家幫你把莊稼種上,錢多點少點無所謂,但莊稼怎麼滴不敢不種,這年頭有時候有錢買不到糧食。

和大壯想法一樣的人有不少,村裡剛解封那幾天,大壯的兄弟著急,幾個人一起奔著去年打工的地就走了,而還有大部分跟大壯一樣想法的農民工,想著要把莊稼先種上,讓老孃們在家好好看著莊稼,沒啥都不能沒有糧食,於是並沒著急一解封就走。

這幾天大壯把花生壟起好了,地都收拾出來,只等下了雨就趕緊播種,然後好奔著去跟兄弟做伴,誰成想,還沒等自己忙完,兄弟就告知:外面還沒穩定好,暫時別來了,我們也不一定留下。


原以為跟單位聯繫好了,回去就能上班,誰知道到了外省麻煩事一堆接著一堆,首先需要身份認證,然後是沒有地方可住,去年能租到房子,今年沒得租了,那些農民們不敢往外租房,村裡也不允許。

這可急壞了大壯兄弟幫人,他們聯繫打工單位領導,看看能不能安排住處,領導正為沒人打工害愁,看到來的人因為沒地方住而無法留下時,特別著急,於是目前正在處理這個事情。

農民工今年出來打工,制度比往年嚴謹了很多,不準隨便外出,外出需要戴口罩,村裡租不到房屋,可能後期吃水都成問題,行走戴口罩,不戴的話罰款,對於農民工來說,有時候這些細節真不注意,不小心就觸犯了,所以這幾天過的可別扭了,有人建議:實在不行的話先回老家,等到處正常了再出來打工。

於是大壯趕緊給哥哥打電話,讓大哥別急著出來了,出來也沒有用,雖然用人單位和農民工都很著急幹活,可問題是還沒步入正軌,有很多程序要一步一步慢慢來,總之早早出來的農民工此時又著急又後悔,當初在家等等,等用人單位正常了再出來多好。

大壯索性不再每天累得像狗一樣,趴下就爬不起來的樣子,他尋思著反正一時半會兒打工正常不了,索性慢慢忙農活得了,所以村子解封了,一部分著急打工的農民工並不著急往外走了,要走的那部分此時正在外面後悔吶。


悠然見東山


“解封潮”來襲,急著出去打工的農民工都不走了,這是為什麼?

據指尖瞭解的情況,這種現象非常普遍,指尖的村裡就有好幾個,原本在外地打工的,今年紛紛就近找廠上班。如果說,一開始是因為疫情封村、封路,想出去又沒辦法出現,現在大多數都解封了,為啥急著出去的農民工,卻不出去了呢?這裡面的原因是什麼呢?指尖就身邊的例子,給大家做一個分析。
一、
雖然農村解封了,但是外面,還是有很多企業沒有完全恢復正常。以前,很多村裡的中青年,趕著開年之後,都會去到城市裡面,找一些活幹。一來家門口工作不多、工資也不太高,二來外面機會相對較高。據指尖瞭解,外面很多企業沒有恢復到正常產能,成品出口和原料進口,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自然不願意再出去。


二、家裡面子女還沒有開學,不急著出去也是為了更好地照顧。雖然,村裡基本都已經解封了,但是孩子都還沒有開學,無論是在家上網課,還是在等開學也罷,都需要家裡照顧。如果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子女教育成了問題,畢竟讀書的時候,有學校管著,現在未開學,也沒有人管。指尖村裡的陳大哥,放棄城裡三四百的日薪,回到鎮上幹二百的活,就是為了照顧家裡的三個子女。

三、家門口的就業機會增加,前期不能夠出去打工,只得先在家門口找活幹,幹了之後就不能隨意走,所以即便解封了也不走了。俗話說一個蘿蔔一個坑,由於前期出不去,在家門口找活幹。有了活幹了,又能照顧家裡,再加上工資還不算太低,就在家幹著算了。因為以上的幾個原因,即便是解封了,還是不急著出去打工。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指尖三農


隨著疫情的逐漸緩解,很多農村都解除了封村、封路的各種措施,現在農民工外出也自由了,確實可以稱得上是“解封潮”來臨,這次疫情對整個農民工群體的影響比較大,將近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只能呆在家裡,無法外出就業,給農民工的家庭生活和資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根據大數據統計得出,我國現在農民工的總量將近3億,其中外出打工的農民工有將近1.7億,剩下的1.1億農民工為本地就業農民工,前期已經有7800萬農民工返城復工,約佔返鄉農民工總數的60%。而剩下的大部分農民工都推遲了就業或選擇了暫時不外出就業。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與下面的原因有關:

首先是農民工的從業比例來看,外出就業打零工的比例是50%,這些佔農民工總數一半的群體受疫情的影響最大,由於都沒有固定的打工單位,只能從事一些服務型行業進行臨時的勞動工作,在疫情沒有完全解除的情況下,這些農民工即使是外出也很難就業。

再有就是現在已經進入了農忙季節,很多外出打工沒有目標的農民工群體就選擇了在當地直接務農。就拿我們當地農村來說,雖然水稻種植收入不高,但是今年當地的冬季大棚種植的韭菜價格非常高,每斤低頭銷售價格達到了3元,一個大棚的韭菜能剩下幾萬快錢,這個種植效益是非常高的,所以很多農民改變了外出打工的念頭,選擇在家直接務農。

還有就是今年受疫情的影響,對整體第三產業的行業打擊比較大,短時間來看難以快速恢復,所以造成了部分地區的用人數量減少,很多農民工現在擔心走出去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同時也面臨著疫情還沒有完全消失的擔心,所以這部分人只能選擇暫時留在家中,等過段時間就業明朗和用工需求攀升的時候再出去打工。

“解封潮”來襲,急著出去打工的農民工都不走了,這是為什麼?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根據我們當地人們出門打工的情況來看,現在解封了,有很大一部分人沒有出去打工,出去打工的多是進工廠的年輕人,歲數大一些70後,60後的人,他們真不著急出去打工。為什麼呢?


主要和這部分人的工作性質有關。這些很多都在建築工地的農民工,他們有一部分因為所在的施工單位沒有復工;有些人感覺現在出去掙一點錢不太合適,等著收割完小麥,夏忙以後再出去;有些人本來就不打算出去了,準備在家鄉創業;有些人趁著比較閒張羅婚事等等原因吧,造成的這一個現象。



防疫還在進行中。目前由於國際疫情防控並不樂觀,一些西方國家採取消極防疫措施,或者以前沒當回事,錯過了最佳防控疫情的時機,目前防疫壓力很大。在此情況下,一些僑胞或者出國留學、做生意的人會想念祖國的好,造成一些隱形病例的迴流。在此情況下,我們的防疫工作還不能夠完全放鬆,因此有些單位還沒有全面復工,這種情況之下,會有一部分農民工很被動無法出門。


短期打工者夏收秋播以後再出門。我們當地出門打工的人,有一部分屬於短期打工者。就是家裡有老婆孩子,種的有地,過完年走,每到夏忙和秋收回家收穫莊稼。這部分人因為疫情打亂了往年工作計劃,現在出門感覺有點得不償失,也就不打算出去了,等收完小麥,秋播以後再次出門打工。

當然還有這樣那樣的原因,或多或少被今年的疫情所影響了打工計劃,使得有一部分農民工不著急出門打工了。不過很多年輕人,工廠開工了,早早的都走了。


冀豫耕耘


小農人身邊最少有60%的工友現在還在家裡待著,我經常問他們,你們不缺錢麼?現在外面掙錢的機會多好,工資也高,待遇也好,等疫情穩定了,你們可就享受不到這個福利了,大多數的工友回覆都是這樣的,“有命掙,沒命花,有命才有錢,掙再多有什麼用”,這也許是全國大多數農民工的心聲,但這是主要原因麼?小農人認為還是有很多其它客觀原因在裡的,下面咱們就從農民工的第一視角來分析。

第一,地域政策的差異化

前一陣每個省都給自己劃分了紅、黃、綠的區域劃分,每個區域實行的政策都不一樣,而對於我們農民工來說,總是換地方打工,有的時候我們在紅色區域打工,就被認定為疫區,想要到綠色地方打工就需要隔離或者接受健康檢查,這一系列程序下來,我們不僅時間耽誤了,就連人民幣也跟著有損失,所以面對外面複雜的疫情排查我們多數還是選擇在家等待。

第二,境外疫情反覆

很多人都好奇我們這些農民工還關心境外輸入病例,我想說的事我們農民工也要命啊,境外輸入病例他也是新冠肺炎患者,他們也是攜帶病毒的,現在各地都有病例出現,這就證明還是有感染的風險,所以我們為了自己的人身健康,我們多數還是抱著“等等看”的思想,畢竟誰也不想得這個病。

三,外出打工不穩定

我的幾個工友是第一批外出復工的,剛開始乾的熱火朝天,但後來因為各種檢查和各種防疫不合格,總是幹一天停一天,工資現在還沒有開利索,有一個共有跟我說,他在年前就聯繫這個工地,現在來了一個月了,滿打滿算才幹了17天,拋去花銷和車費,基本不剩什麼,所以現在他還打算回來,因為接下來發生什麼他也非常擔心。

通過以上這三個第一視角的介紹,大家對農民工不著急外出打工是否有了更多的瞭解呢,雖然現在全國一片形勢大好,但都是相對而言的,對於我們農民工如果工作環境不穩定,不安全,我們是有選擇的餘地的,所以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是選擇觀望態度看看接下來會是什麼情形。


布衣小農人


現在全國各地,新型冠狀肺炎夢病毒,基本都是清零的狀態,有一部分是輸入病例,現在大部分都解封了,農民可必出去打工了,現在已經是三月22號,溫度已經上來了,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

但是有的農民工還是不想走,因為現在正是農忙的時候,每年農民工出去打工,都是在種地的時候請假回家,把家裡地完了,再出去打工。在這農忙的季節裡,南方正在如火如茶的搞農業生產,有的開始種水稻,櫻桃樹都開花了,每年農民打工的時候,家裡種的土地,都有自己的父母,還有自已的老婆完成,今年正好趕上這個疫情,已經在家裡呆了兩個月了,就是再著急都外面去打工,也要把自己的地種完了再去打工。

今年有新型冠狀病毒,這個自然性的災難,已經阻止了人們的正常生活,農民工在家待了足足兩個月的時間,現在出去工作還有些事項,還得先必須完成,就是在村子裡開通行卡,再到聯繫單位去工作,工作之前還得隔離14天,現在有些工作單位,他們招工這麼講的,自費隔離14天,我想這樣是可不合理的,因為農民工通過很多的程序,到外地去打工,自己先掏錢進行隔離,這是農民工想不開的原因。

其實招聘單位,他們有責任安排,農民工在外邊隔離隔離14天,最起碼也得安排住宿伙食免費,才能招到更多的農民工出外打工,要不農民工只能在家裡觀望,等待事態的發展,再出去也不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