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援鄂!他的青春在“火線”上淬鍊

一字一句,烙印著許兵馳援武漢的一個多月。許兵,今年30歲,平江縣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內科醫生。

一個關鍵時間,一起重大事件,可能就扭轉了一個人的走向。對許兵來說,白衣披甲入樓蘭,他要請戰。

“我應該來得再早一點”

有幸援鄂!他的青春在“火線”上淬鍊

2月19日,許兵在醫院發熱門診值守的第27天。也是這一天,集結岳陽市第一批支援武漢醫護人員的召令來了,許兵第一時間給妻子打了電話。他的妻子也是同一個醫院的護士,短暫的沉默過後,妻子支持了丈夫的選擇,請命赴前線,家國都要安,救死扶傷,是醫護人員的天職。

2月21日,許兵與戰友們抵達武漢,入駐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去駐地的路上,半個多小時的路上,沒有看到一輛車。許兵回憶,整個城市那麼空曠,瘮得慌……好在他們來了。許兵鄭重許諾,“減米散同舟,路難思共濟。”

一個晚上過去,駐地對面的窗戶上,突然貼上了“致敬最美逆行者”,讓許兵觸動不已,那是翹首企盼的武漢人民寫下的希望,許兵說,“我應該來得再早一點。”

“我們就是他們的力量支柱”

有幸援鄂!他的青春在“火線”上淬鍊

給一個80多歲的老奶奶做CT檢查的情景,許兵仍歷歷在目。老奶奶有嚴重慢性支氣管炎,活動不便,長期臥床,又患了老年痴呆,不做CT檢查不能明確肺部情況,外出檢查難度大,風險高,許兵和戰友得特殊對待。他們小心翼翼地用雙手抱住病人抬到CT機上,以往輕而易舉的動作,變得困難重重,汗水溼透了他倆的衣裳。CT做完後,血氧的下降,拉響了警報。“病人的血氧從92%,低到了63%,快點回去,病人會死的。”許兵直直盯著病人的臉色,口唇發紺,面色慘白,唯有一雙眼睛閃爍著,眼巴巴地看著醫生。

從CT室到病房的路從來沒有這麼遠過,許兵和戰友拼命往回推病床,一邊用手掌給病人拍背排痰,短短兩分鐘,病人痰咳出來了,血氧也慢慢上升,安全返回了病房,望著病人眼睛的那一刻,許兵說,“老奶奶的眼裡滿是對生的渴望。”

許兵說,這些年紀大了,在疫情中失去了親人的病人,有害怕、也有消極,但更多的是對生命的眷念。“我們就是他們的力量支柱。”許兵的鬥志更高,和戰友一一給病人解釋他們自己的病情,講國家免費提供了最好的藥來治療,講病毒一定會被消滅……已經有十幾個病人在他們的努力下,康復了,出院了。

“我會一直堅守”

有幸援鄂!他的青春在“火線”上淬鍊

定格在許兵腦海的,還有每一個在白衣前停下鞠躬的身影,每一句飽含敬意的感謝,每一個攜手戰疫的戰友……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許兵看到了太多改變,方艙休倉,習近平主席來武漢,確診新增一天天減少,治癒越來越多,他們所在的病區,新病人已經很少了。

轉眼間,春天來了,武漢的車流多起來了。城市終於按下了啟動鍵,看著一批又一批援鄂的戰友回家,許兵說,快兩個月沒見到一雙兒女了,一個2歲8個月,一個才8個月,很想回家好好抱抱他們,想家裡的飯菜了……許兵相信,“交卷”的那一天,定不遙遠,“我會一直堅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