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的用料,竟然分进口料和国产料,专家带你走进元青花的世界


元青花的用料,竟然分进口料和国产料,专家带你走进元青花的世界

元青花花卉纹鼎元青花瓷器总体分两种色调,一种呈灰蓝色,较浅淡,一种是深蓝色,较艳丽。传统概念中,呈色灰蓝者为国产料,呈蓝艳者为进口料。进口青料用于大型、中型或小型元青花上,国产钴料仅用于中、小型器。

(一)进口钴料

进口钴料,即苏麻离青,元代进口钴料的成分是低锰、高铁,含硫和砷,无铜和镍,和唐宋青花、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区别,所绘青花纹饰呈色浓艳深沉,并带有紫褐色或黑褐色较光润的斑点,有的黑褐色斑点显现出"锡光"。"锡光"是在黑褐色斑点中出现的一种自然光泽,并有凹凸感,是由于青花原料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与釉熔化时依窑内气氛而起的变化。现代仿制的元青花中也有"锡光"出现,但观察仿品的"锡光"仿佛是一块银灰色片贴敷于蓝黑色斑点之上,有的斑点较密集,给人僵硬之感。

另外,苏麻离青呈色有如下特征:

1、呈鲜丽的靛青色,略含程度不同的紫色,有些呈非常幽雅的紫罗兰色。

2、有浓淡色阶,勾勒线条较深,填色青料较浅。青料积聚处有蓝黑色或蓝褐色斑点,釉面下凹并哑光。

3、青料都较细匀,线条边缘稍有晕化。有些呈色浓重,有放射状流散,见蓝黑色结晶或结晶线,应为青料颗粒较粗所致。明初永乐、宣德青花上也有类似现象。

(二)国产青料

元青花所使用国产青料,其成分为高锰、高铝的,与同时的进口料差别很大,所描绘的青花纹饰呈色蓝灰或蓝黑,见浓淡色阶,青料积聚处有蓝褐色或黄褐色斑点,黑褐色的斑点较少,如含锰过高时青花纹饰呈色为蓝中微微泛红,釉面下凹并哑光。

无论是国产料或进口料,整体画面青花纹饰色调受窑温影响存在深浅不一的变化,但用放大镜观察,给人一种清澈深沉之感。细看青花呈色,它是"活"的,在浓艳之处有鲜活的"流动状"。


明代民窑不同于明代官窑:

官窑青花瓷器青花用料纯正,凭借肉眼能够明确指出某件瓷器用的青料是什么料——早期用苏青(即苏麻离青、伊拉克进口),中期用平等青(又名“陂塘青”),晚期先后用回青(波斯进口)、浙料(浙江青料);

而民窑用料复杂,虽然明代一直都在使用石子青(即土青),但除明代中期以外,多数情况下是石子青混合其它青料使用:或混合苏青、或混合回青、或混合浙料,等等。

因此,除了明代中期以外,明早期、晚期用料纯正的民窑青花是比较少有的!!或者说,在大多数情形下,我们仅凭肉眼(而不借助仪器测定手段)是不能明确指出某件瓷器用的是什么青料!!

而且,即使某些明代民窑青花瓷用料纯正,我们也很难仅凭肉眼断定某件青花瓷用了何种青料!

因为:一种青料使用后,出现什么样的色调,还受瓷器的胎质、釉层、入窑烧制时的火候(窑温)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胎质粗时,呈色灰暗,反之呈色鲜亮;釉层厚时,呈色鲜亮,反之灰暗;窑温适中,色鲜亮,反之,窑温度过高或过低,青料发色都会变得灰暗。

由于明代民窑生产技术还不够稳定,在提炼胎泥、把握釉层、控制窑温等方面并不能经常做得恰到好处,因此,同一种青料的使用,往往呈现为不同的青花发色。而以肉眼来看:发色不一样的,有可能是同一种青料所致;而相同或相似的青花发色,有可能是由不同的青料造成的。

只有在胎质细腻、釉面厚薄适宜、窑温适中的条件下,一种青料才会呈现出理想的、典型的发色;也只有在面对典型发色的青花瓷(标本)时,我们才能仅凭肉眼(而不依靠仪器测定方式)判断瓷器(标本)青料的品种!!然而,用料纯正、发色典型的青花瓷(标本)更加少有!!

特别是,对于明早期(含空白期)民窑青花瓷的用料问题,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那发色紫艳,蓝色中夹杂着块状黑斑的青花,所使用的青料究竟是苏麻离青?还是平等青?抑或其它?——不同的专著上有不同的答案,而被学术界奉为“当代青花泰斗”的、南京博物院的张浦生先生,在他的那本有口皆碑的青花著作《青花瓷器鉴定》里,则是回避了这个问题!!
附几片用料纯正、发色典型的青花标本

元青花的用料,竟然分进口料和国产料,专家带你走进元青花的世界

000

元青花的用料,竟然分进口料和国产料,专家带你走进元青花的世界

000

元青花的用料,竟然分进口料和国产料,专家带你走进元青花的世界

000

元青花的用料,竟然分进口料和国产料,专家带你走进元青花的世界

000

元青花的用料,竟然分进口料和国产料,专家带你走进元青花的世界

000

下一章详细解读每个时期元青花的用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