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畢業生:願你永遠無法對這部影片感同身受


但願你的眼睛,只看的到笑容;但願你流下每一滴淚,都讓人感動;但願你以後每一個夢,不會一場空。

——王菲《人間》


每年六月,高考結束,大學畢業。每年的夏天,都有一群年輕的候鳥或者將要遷徙,或者即將歸巢。對於那些畢業找工作的同學們,我想推薦你們看一部片子,韓國電影《購物車》(《CART》)。


給畢業生:願你永遠無法對這部影片感同身受

開早會被點名表揚的女主,她正走向前


沒有人願意經歷人世的風雨摧殘。但是,想要成為一個在社會上獨立行走的成年人,這種至暗時刻不經歷,難以立。


電影聚焦在韓國一家連鎖超市的收銀組和保潔組員工身上,當然了,這種工作多數是中年女人們。工作場所光線明亮透著幽幽的藍色,非常冷靜的畫面。這些女人們像機器人一般每天收銀10小時,還經常被叫過去搬貨,加班加點,幹不屬於自己職責範圍內的工作,這些都是無償勞動。


女主角以臨時工的身份幹了5年,沒有一次遲到早退,店長在早會中當著眾人的面給了她轉正的承諾,這對她來說猶如華為海思十年潛伏一朝轉正般的激動和期待。女主角只是這群人中的一個典型,韓國殘酷的就職環境一直是重大的社會問題,這樣的社會對一個沒多少文化還要負擔養育兩個子女的女人來說,更沒什麼溫情可言。所以,這份工作苦、累,但對她來說,不可或缺。她珍惜,不抱怨,典型的踏踏實實任勞任怨的形象。


但是,一切都好像要變得更好一點的時候,蝴蝶猛的扇了一下翅膀——公司發展戰略調整,這些臨時女工全被單方面解約。等待她們的,是一場維權意識的甦醒和公司抗衡到底的劇烈衝突。


她們長期任勞任怨,是環境所逼,成為維權的戰士。


為了維護自身的權益,為了養家餬口,女人們經歷了被壓迫到奮起反抗的轉變。員工和公司關係也從開始協商解決到武力對峙的巨大轉折。養兒育女的責任、賺錢養家的擔子壓在這些女人的肩膀上,沒有被逼到絕望,她們何苦要用暴力革命式的方法為自己抗爭?看完影片我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社會,從來不會善待任何一個人,你越早明白越好。




就像我自己,也有年少輕狂的時候,經歷殘酷的高考和考研,從一個四線小城市一路拼搏到上海,不僅正式發表兩篇學術論文,一篇三萬字畢業論文,學校大小活動沒少拿獎,研會、上海市大學生各類比賽也沒少參加,還在研二上學期就收到實習公司的offer,那個時候我以為我的未來一片光明。


不出意外,此處應該有個轉折。事實上,真實的轉折不知轉了幾個山路十八彎。


研三的暑假,我就被裹挾著滾入轟轟烈烈的秋招。衝在秋招第一戰線當然是BAT,還有其他幾家大家耳熟能詳的大的互聯網公司。從最開始自己懵懵懂懂參加線上筆試落選到最後知道理科生們都在實驗室裡團隊作戰,我才如夢初醒。


當然我執著地想進互聯網公司,是因為那個時候我在一個互聯網公司的軟件產品開發組實習,公司的氛圍以及摸索著自己的性格,覺得我很適合且願意做那個工作,還天真的想著,我不是專業出身,但半年以後我基本可以勝任這份工作!不到兩個月,秋招打響,把我打回原形。


對於我這種人,社會必然會狠狠給我一巴掌,要不然,這篇文章還怎麼寫?


當然,我也百折不撓過,大的公司去不了,去中小型公司也行!


在一箇中型互聯網公司,在無領導小組的討論中殺出重圍後,我竟然死在了三分鐘即興演講環節。你不要問為什麼會有這種環節,我也不知道,而且還是在那家公司辦公區中間的一個小臺子上,周圍外國男模走來走去,一隻羊駝引起辦公室姑娘們騷動的環境下。對的,開放式辦公,我們就在正式員工的中間,進行演講。


一個男生,全程對著HR說自己本科期間做了什麼活動,在我看來他的那些經驗都是小兒科,誰大學期間不辦這種活動?而且,他也沒有演講自己的題目。正當我萬分鄙視那個人的時候,HR大手一揮,他進入了下個環節。而我,在臺子上慷慨激昂“明天會更好”的演講時,HR搖搖頭,我落選了。天知道,我上個學期剛剛拿了全校演講比賽第一名。這種找工作被打擊到懷疑人生的經歷,你可能經歷過了,可能即將經歷,我希望你做好心理準備,也祝願你可以是一招制勝的幸運兒,畢竟最後我覺得畢業生找工作,緣分佔比50%,其餘才是天時地利人和。看到沒,我被打擊到相信玄學了。


回來後,我痛定思痛,製作一個表格,把自己想去的領域、公司、崗位、目前招聘階段做了總結,那個時候,我覺得自己還是可以carry住自己的節奏的。然後,故事的就向著“我以為的並不是我以為的”方向發展了。


互聯網產品經理這條路我走不下去了,換個思路吧!一家外資服裝公司的市場部,我又過五關斬六將來到終面,在場10個姑娘,只有我一個非“海龜”,然後我被淘汰了。並不是說那個公司只要留學生,可能真的是我英語說的一般般吧。我這麼安慰自己。但請你看清楚,一個非大型公司的一個底層職位,是一群留學生在和你競爭。找著找著工作,我對國家發展的階段和目前的狀態,好像都有了深刻的理解。學校裡學的理論,論文裡對大市場頭頭是道的分析,都比不上找一圈工作得來的真實。電影中婦女們為了一個超市收銀員的正式工工作,都能這麼拼命,在我們國家,情況幾乎沒什麼差別。


再後來,收到本專業最對口的幾個公司的offer,經歷了一番掙扎,我選擇了來北京就職。看到沒,一年前還對上海灘野心勃勃的我,好像是灰溜溜的到了北京,然後,至今沒有抬頭。




當你進入社會,才突然明白,每年的國家財政報告、經濟環境分析意味著什麼。國家經濟一旦出現動盪,最直觀的結果就是工作崗位減少,待遇變低,要求苛刻,公司儘量不聘請年輕女性,省得還要負擔她的婚假、產假、哺乳期待遇等。


工作了,才真的明白,這個社會從來不存在什麼“善待年輕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愛幼”根本不可能在職場實現。電影表現的很真實。超市婦女們被隨便解僱,高層根本不會考慮頭髮花白的保潔阿姨日後的生活如何,也不會有單方違約的賠償金;女主角的大兒子去便利店打工賺零花錢,老闆以隨意的理由支付明顯少於約定的薪酬給他,還慘被毆打;

職場,從來不講尊老愛幼;職場女性,至今沒有得到過像男性一樣的待遇。更何況,職場男女,都是被統治的一員罷了。


給畢業生:願你永遠無法對這部影片感同身受

女主的大兒子放學後在便利店打工


很喪吧?現實大概就是這個樣子吧。每個年輕人,都是從喪中變成中年人的。只不過有的人走出了光明一點的路,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有的人,接受了喪,習慣了喪,成為了一個不得志的中年人。


選擇,是自己的。世界上,從來沒有容易的上山路。電影中的女人們投訴無門,“胳膊拗不過大腿”,就不用反抗了嗎?


臺灣偶像劇《命中註定我愛你》中的一句臺詞說得好:“你不要再當便利貼,要做強力膠,被扒下也要撕掉他一層皮!”


這一次,女人們不再隱忍,面對如此不公,反抗才是對自己的尊重,才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


但是,這種“反抗”的代價,是電影表現不足的地方。現實中,很多人,窮困到根本負擔不起反抗的代價。


還沒有畢業的你,可能難以理解。我以一個畢業一年的北漂女孩的身份給你算筆賬。


房租每月3000元,水電煤氣差不多150元,交通飲食每月大約1500元,以上約4650元,還免不了和朋友們偶爾聚餐,買衣服、買護膚化妝品……在這個七成畢業生月入不到6000元的2019年,失去一份工作,下一份工作的工資不及時進賬,基本意味著“斷糧”,真實的斷糧。你哪裡有底氣和上一家公司鬥爭?


誰不希望世事安穩,恬靜淡然?這種至暗時刻,誰願意經歷?對於那些在至暗時刻舉旗吶喊的人,我稱他們為英雄。電影《購物車》的最後,女人們推著購物車衝向打手們的封鎖線的那一刻,處理得有些過度藝術化,過度煽情。但是,這些英雄,還是值得一個英雄般的特寫鏡頭的,這應該就是導演要表達的東西吧。


給畢業生:願你永遠無法對這部影片感同身受

女工們推著購物車衝向公司派來驅逐他們的保安


沒什麼文采的摘抄羅曼羅蘭大師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仍然愛它。


願找工作的你,一切順利。願上班的你,按時下班,吃點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