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考,孩子政史成績差,怎麼能快速提高?

苦盡便會山花爛漫


一、快速提高政治成績的方法

大部分同學認為初中政治只要死記硬背就可以了,其實這是錯誤的認知。下面是提高政治成績的學習方法,供大家參考。

1、深入理解教材

很多學生以為只要背完書,政治就學完了,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實際上,背書只是學政治的基礎,而且,只靠背書,考試只能是考合格的層次,要成績再上一個臺階,取得優秀的成績,還要學會看書。將課本的內容看深、看廣、看懂,理解課本的內容,並養成邊看書邊思考的好習慣。並且要對老師講課時所說的重難點進行著重理解。

2、帶著問題去學習

是從基本概念切入問題,如初三政治第七課《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中什麼叫依法治國?為什麼要依法治國?怎樣才能依法治國?三是從基本原理、基本觀點切入問題。可以這樣問自己:這個觀點的依據是什麼?在現實生活中有什麼表現?它對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實踐有什麼指導意義?

3、做好課堂筆記

筆記記憶法是強化記憶的最佳方法之一。筆記,一份永恆的筆錄,可以克服大腦記憶方面的限制。俗語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因此為了充分理解和消化,必須記筆記。同時做筆記能充分調動耳、眼、手、心等器官協同工作,可以幫助學習。

4、關注時政熱點

中考考生要關注時政熱點,政治最大的特點是時代性,理論聯繫實際是原則,也是中考命題的方向和重點,與教材內容密切相關的熱點時政、地方時政更是中考的重中之重,中考考生在複習可以建立“熱點知識庫”,以做考試解題時的參考。

5、掌握記憶方法

學習政治、歷史對學生的記憶力、分析力、理解力、及對社會的感知力都有較高的要求。具體的記憶方法有很多,如聯想記憶法、形象記憶法、比較記憶法、歸類記憶法、提綱記憶法、圖表記憶法、諧音記憶法、歌謠記憶法、數字記憶法等。

二、提高歷史成績的小竅門

學習是勞動,是充滿思想的勞動,中學生快速提高歷史成績的學習技巧。下面是筆者為大家收集的快速提高歷史成績的學習技巧,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鑑!

1、抓住書本框架,背熟目錄和小標題。因為每一本歷史書都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規律編排的。我們接受的不是零散的知識點而是知識的整體,背熟目錄才能準確把握歷 史發展的線索,建立知識點之間的深入聯繫,為知識的遷移和或用奠定基礎。考場答題時,才能做到大跨度和宏觀概括,儘量避免因遺漏觀點而失分。

2、注重整理筆記,抄錄書裡。我沒有單獨的歷史筆記本,因為我覺得把筆記記到書裡是最好的,方便和課本知識緊密聯繫。我把幾本參考資料的延伸知識或者精闢見解 都抄錄在書中,翻閱課本時也會一起復習。這樣在考試中你的歷史語言表達會更加完善和專業,切涉略面和跨度也更廣,進而得分更高。

3、不放過任何角落。大字小字一起看,還有批註,插圖及其說明等。還要適度涉及未列入綱的內容。因為試題"超綱"現象常有發生,比如今年廣西曆史選擇題就把大部分考生弄得措手無策。

上課認真聽講,回家好好複習,仔細對待每一場考試,歷史成績就會穩步提升!

希望能幫到你!


LaoHuang188


政治歷史是中考必考科目,通常是以合卷的形式呈現的。主要考查學生對於政治歷史學科知識體系梳理和基礎知識條理化的規範答題思維技巧,一般延展性題型比較少,通常在初三年級第一學期開始結合課本內容知識進行全面細化考點知識體系,命題形式以選擇題和解答題為主。

1.問題中描述的學生政治歷史學科成績差,主要是對於教材內容掌握不熟練,基本的知識體系識記內容欠缺,平時缺少對於課本內容體系的規劃梳理,課本內容知識體系比較生,對於課本內容章節知識和後面的習題沒有全面記憶。

2.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利用各種時間進行全面對於教材內容體系進行必要梳理和大量識記,根據教材基礎章節內容進行全面識記,並不斷做筆記,根據每天的學習時間安排做好政治歷史學科學習的時間規劃與安排,利用三四周時間全面細化章節內容知識,全面識記章節內容體系。


3.現階段距離2020年中考還有兩個月多時間,考生應該完全行動起來,樹立學習政治歷史學科知識體系的自信心,政治歷史學科只要複習鞏固和備考策略正確,完全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績。

4.現階段政治歷史學科基礎知識內容部分已經全面梳理結束,將要進入最後的攻堅歸納總結和強化訓練階段。隨著中考臨近,科任教師會要求學生進行全面的強化訓練和模擬考試檢測訓練,學生必須按照科任教師的安排靜心進行全面強化訓練。

總之,現階段由於疫情影響,學生可能居家複習鞏固過程中,沒有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也沒有擠時間進行全面對於政治歷史學科進行專門的梳理記憶,開學報到之後,學生最好以課本內容知識大量識記,結合後期科任教師的強化訓練與考點知識的歸納,並要進行全面的答題技巧和套題規範化答題訓練,完全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績。


時光匆匆微微甜


政史內容廣泛,不能死記硬背那些條條框框,乾巴巴的知識點。這裡要求的學生會看書,是融會貫通地看,而不是走馬觀花似地瞧:

1.看標題,目的是為了尋找線索,瞭解每一課的結構;

2.看標題的提示,尋找課本中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點;

3.看課內和課後思考題,尋找答案或者從課內得到一些啟示,同時還應該做到邊看、邊劃、邊問、邊寫,看內容,劃知識點,找疑問,寫出疑問來,這是對學生複習時的基本要求。

4.歷史後面的大事年表要看


教育指導規劃師


29條“狀元法則”

1.地毯式掃蕩。

先把該複習的基礎知識全面過一遍。追求的是儘可能全面不要有遺漏,哪怕是閱讀材料或者文字註釋。要有蝗蟲精神,所向披靡一處不留。

2.融會貫通。

找到知識之間的聯繫。把一章章一節節的知識之間的聯繫找到。追求的是從局部到全局,從全局中把握局部。要多思考,多嘗試。

3.知識的運用。

做題,做各種各樣的題。力求通過多種形式的解題去練習運用知識。掌握各種解題思路,通過解題鍛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撿“渣子”。

即查漏補缺。通過複習的反覆,一方面強化知識,強化記憶,一方面尋找差錯,彌補遺漏。求得更全面更深入的把握知識提高能力。

5.“翻餅烙餅”。

複習猶如“烙餅”,需要翻幾個個兒才能熟透,不翻幾個個兒就要夾生。記憶也需要強化,不反覆強化也難以記牢。因此,複習得兩三遍才能完成。

6.基礎,還是基礎。

複習時所做的事很多。有一大堆複習資料等著我們去做。千頭萬緒抓根本。什麼是根本?就是基礎。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是教學大綱也是考試的主要要求。在“四基”的基礎上,再去把握基本的解題思路。

解題思路是建立在紮實的基礎知識條件上的一種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著眼點和入手點。再難的題目也無非是基礎東西的綜合或變式。在有限的複習時間內我們要做出明智的選擇,那就是要抓基礎。要記住:基礎,還是基礎。

7.要“死”去“活”來。

歷史學科,有很多需要背誦的東西,人物、事件、年代、一些歷史史料的要點等等。有些材料,只能“死”記。要*多次反覆強化記憶。歷史課是一門機械死記量比較大的學科。但是在考試時,卻要把記往的材料靈活運用,這就不僅要記得牢,記得死,還要理解,理解得活。是謂“死”去“活”來,不單學歷史,學地理,學政治,以至學理化生物,都需要“死”去“活”來。

8.“試試就能行,爭爭就能贏”。

這是電視連續劇《十七歲不哭》裡的一句臺詞。考試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要有勇氣。“試試爭爭”是一種積骰的參與心態,是敢於拼搏,敢於勝利的精神狀態,是一種挑戰的氣勢。無論是複習還是在考場上,都需要情緒飽滿和精神張揚,而不是情緒不振和精神萎靡,需要興奮而不是沉悶,需要勇敢而不是怯懦。

“光想贏的沒能贏,不想輸的反倒贏了”。“想贏”是我們追求的“上限”,不想輸是我們的“下限”。“想贏”是需要努因而比較緊張的被動的,“不想輸”則是一種守勢從而比較從容和主動。顯然,後者心態較為放鬆。在放鬆的心態下,往往會發揮正常而取得好的效果。

9.“一個具有健康心理素質的人應該做到兩點:在萎靡不振的時候要振作起來,在承受壓力過大時又能為自己開脫,使自己不失常”。

人的主觀能動性使人能夠控制和把握自己,從而使自己的精神狀態處於最往。因勢應變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作用所在。相反相成是一切書物的辯證法。心理素質脆弱是主觀能動性的放棄,健康的心理素質則使我們比較“皮實”--能夠調整自己的情緒和心態去克服面臨的困難。

10.“中考從根本上說是對一個人的實力和心理素質的綜合考察”。

實力是基礎,是本錢,心理素質是發揮我們的實力和本錢的條件。有“本錢”還得會用“本錢”。無本錢生意無法做,有本錢生意做賠了的事也是有的。

11.複習是積蓄實力積蓄本錢,考試則要求發揮得淋漓盡至,賺得最大的效益。

一位考生說“我平時考試總是稀裡糊塗,但大考從來都是名列前茅,大概是心理調節得好吧?”誠如是,最可怕的是大考大糊塗,小考小糊塗,不考不糊塗。

12.“強科更強,弱科不弱;強科尤弱項,弱科有強項”。

在考試的幾個科目上,一個人有強有弱,是太正常了。複習的策略,就是揚強扶弱。有的同學是隻補弱的,忽視了強的;有的同學是放棄弱的專攻強的。從整體看,都未見明智。強的裡面不要有“水分”,弱的裡面還要有突破。大概是十分高明的策略了。

13.“差的學科要拼命補上來,達到中等偏上水平;好的要突出,使之成為真正的優勢。”

這裡的道理與上述相仿,也是對待自己的強弱項中的一種策略。中考是“團體賽”,要的是全局的勝利而不能是顧此失彼。

14.“該記的只好記住,可是,能夠不記的就不要去記憶”。

為了減輕記憶的負擔,能夠偷懶的地方犯不著去玩命--本來該背的就夠多啦!根據知識的特點,在記憶和理解之間,可把知識分為四種類型:只需理解無須記憶的;只需記憶無須理解的(背下來就是了);只有記憶才能理解的。只有記憶才能記住的。

我們這裡取得是“出力最小原則滾動式”複習法。先複習第一章,然後複習第二章,然後把第一二章一起復習一遍;然後複習第三章,然後一二三章一起復習一遍……以此類推,猶如“滾動”。這種複習法需要一定的時間,但複習比較牢固,由於符合記憶規律,效果好。

15.過度複習法記憶有一個“報酬遞減規律”,即隨著記憶次數的增,複習所記住的材料的效率在下降。

為了這種”遞減“相抗衡,有的同學就採取了”過度複習法“,即本來用10分鐘記住的材料,再用3分鐘的時間去強記--形成一種”過度“,以期在”遞減時不受影響。

16.“題不二錯”。

複習時做錯了題,一旦搞明白,絕不放過。失敗是成功之母,從失敗中得到的多,從成功中得到的少,都是這個意思。失敗了的東西要成為我們的座右銘。

17.要掌握考試技能。

“基礎題,全做對;一般題,一分不浪費;盡力衝擊較難題,即使做錯不後悔”。這是應該面對考卷時答題的策略。考試試題總是有難有易,一般可分為基礎題,一般題和較難題。

以上策略是十分明智可取的“容易題不丟分,難題不得零分。”保住應該保住的,往往也不容易;因為遇到容易題容易大意。所以明確容易題不丟分也是十分重要的。難題不得零分,就是一種決不輕棄的的進取精神的寫照,要頑強拼搏到最後一分和最後一分鐘。

18.“繞過攔路虎,再殺回馬槍”。

考試時難免會遇到難題,費了一番勁仍然突不破時就要主動放棄,不要跟它沒完沒了的耗時間。在做別的題之後,很有可能思路打開活躍起來再反過來做它就做出來了。考試時間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裡要多拿分也要講策略。

19.“對試題抱一種研究的態度”。

淡化分數意識,可能是緩解緊張心理的妙方。因此,對試題抱一種研究態度反而會使我們在考場上更好的發揮出最佳水平。有一顆平常心比有一顆非常心有時更有利。

20.“多出妙手不如減少失誤”。

這是韓國著名棋手李昌鎬的一句經驗之談。他談的是下棋,但對我們考試也不無借鑑意義,特別是對那些學習比較好成績比較好的學生,要取得出色的成績,創造高分,減少失誤是為至要。

21.最關鍵是培養興趣。

美國教育學者布魯納說:“學生的最好的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還有一句名言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但是不得已的事情也得做,卻何如有興趣而樂此不疲?比如政治,因為它的理論性比較強,很枯燥,所以就多培養些對政治的興趣。平時多關注些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在遇到問題時,也會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公務員,想象公務員是怎樣解決問題的,這樣政治就生動起來了,其實政治就在我們身邊。

22.不把作業帶回家做。

上課時間非常認真,課堂效率很高。學習上的事情要求自己在學校的時間全部解決,作業什麼的爭取不帶回家做,這樣回到家的時間就是屬於自己的了,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23.喜歡做筆記,把筆記整理得工整、全面。

知識體系的把握、知識脈絡的梳理和回顧非常重要,有了筆記就可以經常做有重點的複習,溫故而知新。

24.“別把中考想像得可怕”。

初三要有好感覺,不痛苦,很充實。不要緊張,只要從現在開始都不得及,努力做出,一定是有回報的。

25.善於總結,不斷探索。

平時做題時,關於分析和思考問題,並積極支總結,探索新方法;並還是為了做題而做題,而是要主動積極地追尋在題目和解答之間的必然聯繫,把題目做活。

26.發揮和幸運才是關鍵。

要注意考試策略,實力只是一部份。認真對待平時考試。在平時考試中積累經驗、總結教訓。

27.班裡的學習氛圍很重要。

班級就像家庭,好朋友臭味相投,壓力之下都很快樂地學習。同伴相處得很融洽,平時也經常開開玩笑,有說有笑,複習時想到提問,氣氛很好。

28.合理安排時間。

早做準備,後期就不會覺得緊張。各科要平衡用力,略有側重,不要抓了這科,丟了那科,杜絕弱科的產生。

29.保持好心情。

管外面的生活有多複雜,重要的是,要有一份好心情,處理好與老師同學的關係,與老師相互欣賞,不要把同學看成對手,與同學良性競爭。

學習只是方法,而不是目的!這句話請大家記住,我們努力提升自己,用的是學習這個方法,大家不要為了學習而學習,興趣愛好也請不要放棄,體育鍛煉請堅持


鍋老實帶你看世界



日月空曌HX


在網上有牛叉的大學教授講歷史和政治的視頻,可以找來讓學生聽一聽會有幫助,主要要讓孩子理清脈絡,再用心記就行了。


扶搖南山


初中政史地除了背怕沒什麼好的辦法,同學把課本當小說看,一字不差的,好好看幾遍,然後關注考試試卷,難道什麼程度。


趙老師高中數學


背教材


高中理科入門


重點背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