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討厭做家務,父母巧用“TIME法則”,讓孩子主動做家務

小雨今年13歲,已經是初中生了,由於父母平時工作比較忙,他從出生時就由爺爺奶奶照顧,家裡請了一個保姆,一個司機供差遣。對於這個小孫子,爺爺奶奶真的疼到心坎裡了,只要孩子有要求,想盡一切辦法來滿足,一個男孩子,也是被慣得無法無天,平時只知道使喚人,連筆掉地上了,都喊著人來幫忙撿。

這一次學校為了鍛鍊孩子們的獨立性,要求回家幫爸爸媽媽做家務。回家後奶奶就提議,讓小雨飯後幫忙洗一次碗,也算參與了這次活動,誰知孩子一聽,眼睛一瞪,衝著奶奶嚷著:“我不洗碗,這是低賤的事情。”說著把門一摔,進房間了,也不管一旁的保姆心裡會是什麼想法。

孩子討厭做家務,父母巧用“TIME法則”,讓孩子主動做家務

對於這孫子,隨著他慢慢的長大,奶奶是越發沒轍了,也不知是怎麼回事?小時候乖巧懂事,看著保姆阿姨忙碌,總要擠過去奶聲奶氣的要求幫忙,再看看現在,動不動在家吹鬍子瞪眼的,也不知哪裡又惹到他了,奶奶也不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感覺自己越來越不懂這個孩子了。

為什麼大多數孩子都不喜歡做家務

1.沒有時間

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社會競爭也是越來越激烈,孩子也不例外,他們每天的學習時間被安排得滿滿當當,白天在學校,週末奔波在各大培訓班,整天忙得人仰馬翻,加班加點地寫作業,時間恨不得掰成好幾瓣,哪來時間做家務,所以導致孩子都覺得學習才是自己的事,至於家務那是與自己無關的。

2.父母包辦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父母再苦再累,也不會讓孩子受累,所以從孩子出生開始,父母就如保姆一般的照顧著,孩子只需要動嘴,都可以由父母搞定,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也就習慣了使喚別人。他可能也想嘗試著,幫忙做點家務,可由於生疏,再加上不習慣自己動手,他就慢慢對做家務失去了興趣。

孩子討厭做家務,父母巧用“TIME法則”,讓孩子主動做家務

3.孩子懶惰

懶惰是人的天性,如果在後天不加以管理和訓練,他們都會選擇最簡單的方式來生活,孩子也不例外,有些孩子從小嬌生慣養,只知道索取,待他長大後,他就會變得異常懶惰,自己的事情,都指望父母來做,更別指望他會幫忙做家務,他認為這都是父母的事情。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父母過於寵愛,什麼事情都幫孩子規劃好,孩子還沒想到,就幫忙做好了,久而久之,孩子就適應了這種生活,他們就會產生依賴,什麼事情都指望父母來幫忙料理,甚至對自己動手產生牴觸心理,其實這是打著“愛”的名義,“剝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抹滅了孩子自我成長的潛能,這對孩子非常的不利。

做家務能給孩子帶來哪些好處

1.培養獨立習慣

父母如此精心地呵護孩子,也只能呵護一時,孩子終究是要長大的,不可能一輩子都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他們終有一天要展開雙翅,獨自去天空中翱翔,這才是他們成長中該有的模樣,可父母的過於保護,就會讓孩子失去獨立能力,等他要展翅翱翔時,才發現自己的翅膀還不夠堅強,這對孩子是何等的悲哀啊,

所以鼓勵孩子學會做家務,可以很好地培養孩子的獨立習慣。

孩子討厭做家務,父母巧用“TIME法則”,讓孩子主動做家務

2.學會換位思考

現在的父母普遍都有同感,就是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心疼父母,都太不懂事了,父母每天對孩子辛苦的付出,換來的卻是孩子的視若無睹,不僅這樣,有時候還會對父母產生恨意。父母覺得很委屈,孩子也覺得很不公平,這到底是怎麼了呢?其實很簡單,讓孩子多參加做家務,通過做家務,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勞動的不易,通過一日三餐,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辛勞,說得再好,

不如讓孩子直接體驗,這樣他才能體會父母的艱辛。

3.更加珍惜學習機會

現在的孩子們,時間看似都花在學習上了,其實他們又有多少時間真正地用心在學習呢?寫作業拖拖拉拉,墨跡發呆,令父母們發狂,這就是典型的磨洋工。與其這樣不如讓孩子參與在家務中來,多做家務,會促進他更好的思考,他會通過生活實踐來總結經驗,這是人的本能,當他的時間既要學習又要做家務時,他就能深刻地體會到前者的輕鬆,這時他之所以能輕鬆學習,是因為父母幫他擔負了一切,所以他才能更好地珍惜學習機會。

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是很多父母都忽略掉的。其實主動勞動才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讓孩子參加適當的的家務活動,會促進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動手能力,更能讓他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他會懂得生活的不易。鼓勵孩子做家務。家長可以通過“TIME法則”讓孩子參與到平時的家務中。

孩子討厭做家務,父母巧用“TIME法則”,讓孩子主動做家務

“TIME法則”讓孩子愛上做家務

1.確定目標

很多孩子不願意做家務,除了從小養成了驕縱的習慣外,還有很多是沒有時間,或者僅僅是不願意參與進來,其實這些都可以解決地,父母可以引導孩子確定每天的目標,把學習規劃好,把家務活也目標化,今天學習完成了,邀請孩子參與到家務中,可以花樣化的鼓勵孩子一起來探索,比如做一道特別的菜,引導孩子一起嘗試,讓孩子體會到過程的樂趣,和最後成果的喜悅,這樣孩子真的會愛上家務。

2.分清主次

邀請孩子參與到家務中,讓他在勞動實踐中學會“TIME法則”的優先法則,在家長的帶領下,反覆體驗,他會發現原來學會把事情排序會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這一驚喜會大大提高孩子做家務的興趣,同樣他也會把這一方法,應用到學習中,當他發現自己的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高,學習也變得比之前輕鬆很多時,他真的就會非常主動的去做家務了。

3.有計劃地實施

學習猶如烹小鮮,看似簡單的家務活,其實學問大著呢,這裡面的學問就需要孩子參與進來,才能有深刻的體會,哪怕只是一道簡單的菜,也是需要提前計劃,並利用好統籌方法,有目的,按計劃來逐步完成,這樣才不會手忙腳亂,亂則影響菜的口感,同樣學習也是一樣的,整天打亂仗,成績只會一塔湖圖,引導孩子做家務時,讓孩子明白這一道理,不僅能很好地完成家務,還能應用到學習中,從而達到學習和生活相結合,孩子能不愛做家務嗎?

孩子討厭做家務,父母巧用“TIME法則”,讓孩子主動做家務

“TIME法則”其實就是時間管理,用鼓勵的制度,邀請孩子參與到家務中,把“TIME法則”應用到家務上,通過勞動能更好的讓孩子掌握,這樣孩子不僅能感受到勞動的樂趣,而且還能體會到父母的不易,只有讓他深刻地感受到父母的付出,他才能更好的成長。各位寶爸寶媽們,你們的孩子願意在家做力所能力的事嗎?你們都有什麼妙招鼓勵孩子參與到家務中的呢?歡迎留言,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