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同學聚會就是一群本來不熟的人裝熟,一起喝酒吃飯吹牛”,對此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我來說吧,本人自出校門以來從沒參加過同學會。那我為什麼來回答這個問題呢?因為我代表那些從來不參加同學會的人發言。

一,沒時間。現在大家都有了工作或家庭,裡裡外外忙的團團轉。那有閒時間去泡同學會。

二,有變化。不光是年齡身材的變化,許多人地位和性情也變的琢磨不透。

三,距離遠。分別多年後各奔東西,好多失去聯繫,聚不到一起了。

四,即熟悉又陌生。 曾經的同學時光那些熟悉的人現在變的陌生不可親近了。

五,不願去。自己根本不想參加那變味的同學聚會,混的好的趾高氣昂,混的差的默不吭聲,當年的同學情義變的虛偽如做戲似的客套難受。

所以不去也罷 !


星鋼霞


不對!

我1987年畢業於山東省絲綢工業學校,由於受到時通訊條件所限,畢業後大多數同學都失去了聯繫近28年,2015年在董霞同學的多方努力下,我們全班同學又彼此建立了聯繫,並於同年的10月12日在母校的所在地淄博周村舉行了畢業後的第一次聚會,28年後再相見那激動的心情和熱烈場面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我們一起又回到了夢牽魂繞的校園,去尋覓那早已隨時間遠去的青春足跡,教室、宿舍、餐廳雖是面目全非,但是,再見到這些仍然是感到那樣的親切,就如同久違了親人一樣……

在這次聚會上我們約定今後每二年輪流在不同的城市進行一次聚會。2017年我們在著名的風箏之都—濰坊聚會,我們參觀了著名的世界風箏博物館和壽光蔬菜博覽會,遊覽了風箏廣場和白浪河的旖旎風光,品嚐了當地的美食……

2019年5月17日我們又如約相聚在美麗的海賓城市—青島,我們看大海喝啤酒吃哈利,遊覽青島的德式風味的老街和現代風情的“五四”廣場,夜晚我們散步在海邊,夜遊棧橋聽海的波濤,沐浴享受著海風的親吻……

如此的美景讓我們暫時忘記了生活煩惱和不如意!盡情地嬉戲打鬧,我們愉悅的笑聲與海濤聲、海風聲交織在一起,我們真的上有點忘乎所以了,開心,開心,還是開心……

聚散兩依依,臨別時分我們相約2021泉城—濟南再聚首!

同學聚會並不只是簡單的吃吃喝喝,組織好了也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純潔的,高尚的,脫離了低級趣味的,高品味的文化活動!


威廉1026


參加過幾次同學聚會,四十多年沒聯繫了,再次相聚肯定驚喜,聊著學生時代的趣事,也是其樂融融。後來就經常有人組織聚會,但參加的人越來越少。一個是沒有新鮮感了,反而覺得陌生;再有就是感覺雖然都老了,但原來的二百五還是那幾個人,凡人不理的還是那幾個人,吹牛逼的還是那幾個人!沒勁了,所以就撤了。


桂林141680766


關於同學聚會,網上爭論太多,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參加同學聚會了,總認為當初純真的友情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但我的同學聚會與網上說的大不一樣,有點錯綜複雜。細分三個階段:

一、十年前

那時候27歲,同學當然也是差不多年齡,那時候還沒有微信,只有QQ,聯繫了越來越多的人。

17歲初中畢業後,十年沒有聯繫,剛開始大家特別特別激動,同學聚會去了有50多個人,在老家四大桌,都是初中同學,是迄今為止聚會人數最多的一次。

因為初中畢業十年沒聯繫,大家都很激動,在一起聊在哪裡工作?結婚了嗎?幾個孩子了?沒有討論房子、車子這些話題。

所以,最開始的同學聚會是最單純的。


二、五年前

初中同學三年其實並不怎麼了解,但通過五年的再次聯繫後,已經彼此瞭解同學的工作為人等等。開始了所謂第二階段的“圈子運動”。

於是開始了各找各組織的混亂微信群狀態,那時候我有10來個微信初中同學群,經常莫名其妙的被拉到同學群裡。

也就是“佔地為王”吧,就是我喜歡一撥人,咱們組一個群。他喜歡一撥人,在拉一個群。有時在這個同學群裡聊的不錯,在拉一個同學進來,結果有的同學和她有矛盾,她就退出了。

所以有將近兩年的時間,100多個初中同學們處於“無組織,無紀律,無狀態”中。同學群裡聊著聊著,兩男生開始揭短,吵架,或者兩女生攀比家庭。

因為不太喜歡這種交往模式,與很多人因為道不同也漸漸形同陌路,更因此退了很多群。

同學聚會礙於面子雖然都去了,但變成了一起吃飯喝酒吹牛了。雖然還是好幾桌,但有的人從一開始去到最後散都沒有說一句話,很是淒涼。



三、現在

又經過五年的磨和與瞭解,確定了與自己家庭觀事業觀人生觀都一樣的20多個同學。其它的同學基本退出自己的世界。

這20多個同學如果以後沒啥變化,基本可以確定能成為一輩子的朋友。

再次同學聚會,毫無爭議,已經獨成一派,只和喜歡的人在一起聚會。都熟悉的不能再熟悉,20多年的友情更是親切。所以在一起非常輕鬆愉快。


綜上所述:分析我這多年同學聚會的經驗,就是找對組織,找對同等圈子的同學,聚會才能夠變得有意義。有些道不同的同學真的沒必要聯繫了,還是各走各路最好。留下彼此當初最美好的形象,不要再去破壞它,就這樣挺好。

說這些話或許有些辛酸,但這就是社會,這就是人心,沒有辦法,相見不如懷念。


我的名字叫醜石


我否認體主所說的話,我也組織過兩次同學聚會。我們全班同學共有五十六個,因病離世三個,全班同學聚會的時候有四十九個同學前來參加。現場氣氛非常活躍,有幾個女同學激動得流下了眼淚。大家都暢所欲言,回憶大家各自的童年時光。根本沒有什麼同學之間吹牛的。


事在人為17549


同學聚會本來是非常不錯的一種集體活動。

當年年歲青蔥,大家從天南海北因為一個共同的學習目標走到一個學校,分到一個班級。都說相遇是緣。百年修得同船渡。幾年同學情那更是一種緣分。有了這種冥冥中的安排才會走到一起,成為同學,大家一同上課,一同用餐,一同入寢,包括上個側所也得一同去,這是一種多麼熟悉親密的一種關係。梁山伯祝英臺因為先成同學,才有了而後的雙雙化蝶的美麗傳說。

同學畢業以後,各自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單位,不同的環境,因為許許多多的不同,構成了同學畢業後的各自不同的勞雁紛飛。有的: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天,凳上人生的頂點。有的: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不到就是得不到,失意敗落。大部分的雖在不同行業不同部門奮鬥,經歷了人生的風風雨雨,最後終落平凡,囬歸自然。

同學在經年之後相聚,當年年輕的面孔都已不在,取而代之是飽經風霜的面容,酸甜苦辣,悲感交集,感慨萬千均有。

赤城相待,肝膽相見,這是許多人的希望。但,人心複雜,也不排除有個別的人把同學聚會當成一種勢力的顯擺和宣耀。

任何事情都會有多面性,我們正確理解罷了。我也挺贊成小範圍的同學聚會,這樣更能暢說欲言,輕鬆愉快。




趙文菊4


同學聚會,不是強制性活動,屬自主行為,若不想參加不會有人用繩子綁了去。既然如此,不應把它貶斥得如何如何。我親歷的同學聚會,事實上卻很好,挺有意義!好話恕不贅言。有的說聚會不能談收入,房子,車子等等,也沒啥諱言的必要,同學在一起暢所欲言,想到哪,就嘮到哪,話趕話的事,你收入低,我照樣看重你;掙得多,我也不向你借錢,夕陽紅的歲數了,就是圖個樂!這麼多年人生歷煉,閱人無數,相信大家的智商與判斷力,如果真的有個別人,以此弦耀牛逼,會讓人瞧不起,也屬自找沒趣、俗不可奈之人,我確實也沒遇到過這類同學。

我們同學很特殊,父母大多在一個大學工作,不少同學從幼兒園開始就同學,然後讀附屬小學,讀中學,畢業插隊當知青在一個生產隊勞動,遠一些的也在公社範圍內,再後來考學、招工、當兵等各奔前程,天女散花般於各處、各地,即使在同一城市,因各自忙事業,大多難得見面,更逞論聚會,外地的更不用說了。一直到退休後,才組織了第一次聚會,同學都興高采烈,戴著少先隊紅領巾,來到讀小學的教學樓前,撫今追昔,無不感概萬千。

聚會結束後,把活動照片編成相冊,發到國內熱門的“美篇"網站,配了記實文章“相逢就是一首歌"(有興趣的可查閱),大家沒事時翻閱一下,挺好!為生活增加了樂趣。總之,不要把同學聚會貼標籤,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度衡別人。同時,不喜歡參加同學聚會的,原因不要都推給別人,也有的屬於自身認識侷限或性格使然吧!

為紀念這次同學聚會,我請詞賦作家馬仲喜教授,專門撰寫了一篇《歲月如歌賦》。附於此,與網友分享。

《歲月如歌賦》

歲月如歌,青春可貴。一縷一絲,如痴如醉。日光月影,龍潭照鬥牛之墟;毓秀鍾靈,朱雀藏形勝之瑞。江山富饒,人文豐沛。俊才騁九州之驅,奇景稱四海之最。湖水蕩而鏡天清,煙嵐靜而山光媚。探烏拉之古城,觀北山之攬轡。賞霧淞之晶瑩,喜鹿苑之蔥翠。悠悠世事,大乘當醒一身;滾滾紅塵,天機哺育萬類。

時維盛夏,歲次亥豬。情切切同窗之聚,意拳拳友朋之臨。見面驚起,稱名憶人。鄉音未改,舊貌無存。執手載言載笑,對視見皺見紋。促膝傾心傾膽,聚談憶故憶新。絃歌雖已絕音,尚聞餘響;杏壇已成往事,何日再臨。湧起訴說之浪,推開記憶之門。時勢多艱,家國之雲煙慘淡;命運多舛,無奈之舊夢重溫。關山迢遙,跋涉於脫胎之路;雪嶺逶迤,踟躕於換骨之門。銀鋤綠禾,望炎日而臨渴;柔肩鐵臂,踏泥途而思親。地厚天高,始覺鴻蒙無際;春來秋去,畢竟造化可親。

嗟乎!盈虛有時,沉浮無憾。飲松花江水,靈犀不點而通;踏長白山雲,神采臨風而煥。得微陽而發光,乘大潮而登岸。未豐羽翼,不棄青雲之瞻;曾經劬勞,再展身手之健。憑欄憂樂,敬希文之節名;鼓浪風濤,效宗愨之懿範。征程萬里,漫道雄關;大河千條,莫停曲岸。立地履艱,依天亮劍。桃李趁春風而招搖,前途籍勤勉而燦爛。農工商士,梨花樹樹白雪飛;軍幹教醫,蓮葉田田清風轉。雲遙路遠心相通,高山流水琴不斷。來日未卜,撫庭樹而自珍;往者如斯,同回首而何慚?

噫籲兮!七十年代寒窗燈火,四十春秋歲月滄桑。青山依然,謝生機之不泯;玉面已暗,感時光之倉皇。所賴者,逢盛世而猶健;宜珍之,存友誼而長芳。相聚時短,分別日長。勿為我慮,莫為她傷。地老天荒情誼在,紛紅駭綠任炎涼。華年流水勤珍重,未晚桑榆向輝煌。


冷霧20


工作八年,同學會從未參加過一次。

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起來前幾年偶然看過《奇葩說》的一期節目,開場話題就是辯論要不要參加同學會,傅首爾的觀點讓我印象深刻。

大意是這樣的:如果你混得不好,同學會一定要參加,第一,要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要給他們掌聲,第二,要去同學會受受刺激,這樣你才更有奮鬥的動力,第三,要整合資源,如果你的同學裡面有醫生啊,學校領導啊,那爬也要爬著去。

傅首爾的觀點有理有據,但我個人是不大同意的。

第一,傅首爾當然不是混得不好的那一類同學,她全無壓力,所以才能如此輕鬆幽默地調侃,無法感同身受的觀點,娛樂而已。

第二,除了同學聚會,我們還有不同階段的同學群,但無非是建群之初,大家藉著回憶的酒勁兒侃上幾天,為什麼說酒勁兒?因為青春的回憶醉人吶。勁兒頭過了,便偃旗息鼓。

同學聚會,和同學群其實相差無幾,拼命地回憶,挖空心思地寒暄,可勁兒地迎合以免尷尬。見到女同學:你是越來越漂亮了。見到男同學:張總氣派。回憶這盤菜幾十雙筷子一擁而上,瞬間就空了,那最後是誰尷尬呢?當然是同學會不可怕,誰窮誰尷尬。

第三,人到中年的同學會,大概率會發現什麼呢?當年心儀的那個籃球小子,扣籃的時候,全操場的女生都在尖叫啊,這會兒摸了摸圓潤的肚子,還能再幹三杯,那個文質彬彬的書生,竟時不時口吐黃段子,還有當年叫你意亂神迷的班花,怎麼嫁給了一個滿臉痘痘的男人,總之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回憶裡的美好瞬時變得很可憐,而我像蹲在路邊的乞討者,祈求時間憐憫,與其讓回憶續杯,我更願意緊緊抓住那僅存的光,聊以慰藉餘生。

三五知心好友,時常問候,以前都不是那麼熟悉的同學,以一場同學會的名義綁在一起,罷了,徒增尷尬。

最後,貼上一篇前幾年廣為流傳的年度最佳短篇小說,不長。

《同學聚會》

自從畢業後,好多同學都混得有模有樣,我卻默默無聞,在一家工廠當製圖員,每月和丈夫一起靠著不多的收入共同撐著這個家。我本不打算去,可禁不起同學們的一片盛情,只好答應。丈夫正在幫兒子複習功課,兒子就要上初中了,為了上一所好中學,這段時間丈夫沒少操心,東奔西走,至今還沒著落呢。看了兒子一眼,我走出了家門。天安酒店是高級酒店,我走進包房的時候,同學們都已到齊。還沒坐穩,一張張名片就飛了過來,一看一個個不是總經理就是帶長的,就連以前成績總是甩尾的阿軍也當上了派出所所長。望著服務小姐端上眼花繚亂的菜餚,我真感嘆自己孤陋寡聞,光這一桌就足以抵我三個月的收入了。阿軍像宴席的主人一樣不停地招呼大家吃,不時地為這個斟酒、為那個夾菜,嘴裡還說:“只管吃,算我的。”大夥也沒任何拘束,一輪接一輪地交杯把盞、海闊天空地閒聊。酒足飯飽之後,天色已不早,此次聚會該結束了。可究竟誰埋單,我看大夥好像都沒有要慷慨解囊的意思。這時候阿軍掏出手機,按了一串號碼,然後說:“小李,今晚所裡掃黃抓到人沒有?哦!剛抓到——好!好!隨便送一個到天安酒店來給我埋單。”說完,他得意地把手機放進了口袋,一旁的同學跟著鬨笑起來。十五分鐘不到,一箇中年人就進來了,他看了賬單,不禁皺了皺眉頭,看來他身上的現鈔也不足。他隨即也拿出手機,撥了一串號碼,說:“廖工嗎?我是馬校長呀!你兒子要轉學讀我們學校的事,我今天就給你拍板定下來了……不過我今晚請朋友吃飯,你過來埋個單好嗎?在天安酒店203包廂……”二十分鐘後,有人敲了敲包廂的門,門被打開了。當我見到戴著副高度近視眼鏡的丈夫站在門口時,我暈倒了!


小桐妹的老媽


同學畢業多年了聚會一次我不反對,都想看看曾經一起學習、嬉戲的同學變成什麼樣子了,都想看看同一起跑線的同學們現在各自發展成這麼樣子了,都想回憶一下曾經年少時候的少年趣事,加之,也可以拉近同學都關係,因為,畢竟各人的發展不同,有的已經腰纏萬貫,飛黃騰達,有的身居高位,身世先和,甚至為主政一方的大員,有的可能由於種種原因,默默無聞,生活尚且拮据,捉襟見肘,貧困潦倒,總之,各不相同,聚會可以增進友誼,互相瞭解,互通信息,開闊眼界,在事業上可以互幫,在生活上可以救助困難者,所以聚會大有必要,但是為什麼有的同學不想參加同學聚會呢?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二。

1、聚會時有的同學炫耀裝酷,極盡顯擺之能事,不尊重其他同學,成功的和成功的在一起,不理甚至看不起一般默默無聞的同學,對平庸的同學,不屑一顧。致使一些人遭受冷落,好像是多餘的,很是尷尬。

2、聚會時鋪張浪費,大吃大喝,完了還要平攤費用。所以,有的同學聚會,只聚了一次,就再也聚不起來了。

我也參加過好多同學聚會,有的是參加學生的聚會,有的是我們的同學聚會,我覺得,聚會應該是讓一些大款出資,不應該平攤,因為畢竟每人的狀況不一樣。

再就是聚會不談成功,只談過去,只回憶美好的同窗之事,當然個別人可以一起討論事業、買賣。還有就是,全體少聚,小範圍多聚,義氣相投的多聚,事業買賣有來往的多聚,有同學情的基礎,可以事業上互進步,買賣上可以幫助,何樂不為呢。


不語怪力亂神


心眼多的鑽被窩,

心眼少的在嘮嗑,

不多不少胡亂摸,

一個心眼在唱歌,

缺心眼的玩命喝。

半傻半捏的亂串桌

大腦進水的瞎張羅

貪小便宜的等蹭車

官當大了的不摻和

財發大了的想多說

離了婚的在踅麼

沒大出息的不動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