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員應該怎樣跳槽,怎樣選擇好單位?

人挪挪活樹挪挪死,跳槽不僅能使自己升職加薪,還能獲得更多發展空間。許多造價朋友對於跳槽這個問題非常迷茫,跳槽值得不得?跳槽後能否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嗎?新到一個工作單位,要解決上任留下的問題,領導要在試用期集中考核你的能力,工作比原來還忙得多,工資打了折扣,還要揹負試用期被辭職後找不到工作的風險,這些問題使本有跳槽打算的人望而卻步。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些從業20年來總結出的工程造價業職場規則,希望大家都能升職加薪,越來越好!


造價員應該怎樣跳槽,怎樣選擇好單位?


一、工資和獎金怎麼算?


工資是每個造價者價值的直觀體現,也是我們從業的基本保障,工資少時領導畫什麼“大餅”都頂不了飢餓。


基本工資一般都是按月發放,有些企業每月按80%發放,年底結清,也有施工單位的個體老闆按年發工資,拖欠到年底才發到手。對於每月基本工資發放不足的單位我們也不要歧視,畢竟小公司都有難處,自己有能力早就跑到大單位去,自己量力而行、知足常樂是關鍵。


各個地區的工資行情有所差異,兼具錢多事少離家近的“神仙工作”可遇不可求,經常有合適的單位離家遠或工資低的情況。選擇時要反覆權衡哪些因素在你心中是最重要、最具決定性的。


獎金是每個企業給員工設立的績效考核標準,一般是工資的10%左右。有的企業隨工資發放,也有個體老闆要等到過完節又上班才發獎金。獎金是對工作的一種肯定,說明單位認可你的工作價值,想要用利益留住你。造價諮詢單位往往把獎金設得很高,但是每天都很累。也有單位把績效另外設立為提成,幹得活越多,拿的提成越多。如果不想每天都有加不完的班,拿到手的錢就會遠遠不如更拼命的同事了。這樣的單位一般是個體單位,如果有正規大單位的選項,就儘量不要考慮這種需要拼命加班的單位,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說到工資高低問題,如今是信息化社會,企業的招人渠道廣,想靠撞大運跳槽實在太難,修好“內功”、提高實力才能有利於長遠發展。面試千辛萬苦談高工資,過一段被老闆炒掉了,在招聘淡季找工作更難,這樣對自己損失豈不是更大。說句實話,造價行業前幾年都是辛苦活,每天至少要在電腦前操作8小時以上。一般熬過前五年,操作工就會變成管理員,工作相對輕鬆很多,工資卻更高了。所以,在我看來,能不跳槽就不跳槽,增加領導對自己的信任比碰運氣划得來。


二、甲方、諮詢公司、施工單位的生活差異


工作和生活是分不開的,畢業以後面試到施工單位,基本上都泡在施工現場,住在活動板房,吃大鍋飯,背上行囊四處跑工地,身體不累心也累,找工作時一聽是施工單位就害怕。所以有的造價人很抗拒施工單位,希望去甲方做相對輕鬆的工作。


甲方、諮詢公司、施工單位,主要是考慮生活的部分,所處環境不同,後面的執業路線就不同。房地產行業趨勢不明朗,施工單位生活條件差,諮詢公司上班累,挑來挑去難決定。其實你在選擇企業,企業也在選擇你,因為這時候你還沒有人生目標,四處飄著沒有落腳地,深入一行,幹一行愛一行,總有出頭之日。


施工單位是一個較寬泛的工作崗位,無論市場如何波動,施工建造都是不可或缺的,工作多年以後可以選擇生活條件好點的單位,從施工項目升職到企業裡的辦公室工作,不用風餐露宿地生活,工資提高,生活條件也好起來了。如果心裡邁不過施工單位這個坎,只有擠到諮詢公司上班,甲方一般都是招有能力有經驗的人,自身條件達不到就要在施工單位或諮詢公司兩個選擇之中做選擇了。


學歷是一個硬指標,大的甲方單位都考慮招名牌大學的優秀學生,自己條件達到可以考慮,選擇機會多。但是要考慮去甲方具體做什麼工作,跟造價關係大不大,是否有利於自身發展。甲方是個長期工作的地方,要更多地考慮將來市場的變化,5年以市場是什麼樣子,前景好不好,因為選擇甲方崗位後,更換的難度是比較大的。


三、部門文化與人際關係


在工作中受氣也是正常的,畢竟每個單位都有勾心鬥角。理科生處理起人際關係來比較生疏,不乏有因為在公司受氣離職的,不幹活的人得到領導獎賞,自己辛苦幹完還被批評,久而久之肯定會心裡不平衡。


單位人際關係是否和諧、是否公平,其實是由企業文化決定。在面試時要留個心眼,多多溝通了解。比如在面試時可以向面試人員諮詢工作狀況、任務分配、工作強度等信息。公司文化剛上班幾天就可以有一個大致的認知,如果不適合自己可以離開,避免長期受氣影響心理健康。


也要注意部門與其它部門的配合工作是否順暢。比如在施工單位需要採購部門數據,採購部門不支持對工作就難進展。上級考核沒有通過,因為別的部門不配合,這樣扣工資會讓人更加鬱悶。每個公司的企業文化都有差異,工作經驗豐富的造價人應該在面試時儘量瞭解企業情況,把自己跳槽風險降到最低。


四、成長髮展和人脈關係


成長前景是選擇工作時要考慮得重要因素。如果進入了能幫助你快速成長的公司,畢業兩年內就會超過同期畢業的同學,五年內就可以坐到管理層位子上。


有師傅帶會幫你儘快上手,每天重複勞動減少,就有更多空間快速提升自己。每個人在入職時都希望有個老手師傅能帶自己,但是多數企業都是應聘時說有師傅帶,到實際工作中沒人指點,都是各忙各的事情,根本不會抽空指導。這種情況多數是諮詢單位,老手和新手都忙著加班工作,只有單位招人實在太難時才考慮培養新手。所以,要考慮工作單位是否有這種情況,如果有老手師傅帶就是加分項。


對於剛畢業的造價者來說,人脈關係是一種負擔,只要幹好面前的工作就可以。但是工作幾年後,在工作中接觸到的人可以給自己更好的發展空間。人脈就是一筆五年以後的財富,當時似乎沒有什麼作用,未來可以成為自己成長攀升的梯子。


每個工作單位都可以挖掘出人脈關係,經常跳槽守不住人脈,在跳槽之前要考慮這項指標。


五、工作中的安逸和自由


多數造價人多年後有了豐富的經驗,總想找一份安逸的工作,不想跳槽的原因就是安逸的條件下舒服、有安全感。安逸不等於懶惰,常在一個單位上班,對外部的變化反應遲鈍,如果工作單位突然變化,比如公司虧損或經營不善,在市場上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懶惰使得自己工作資源減少,離開造價行業也沒有更合適的工作。


每天上班下班打卡,感覺自己越活越像一臺機器人,沒有自由時間,非節假日去辦生活必要的事情要扣雙倍工資。在單身生活的世界裡感覺不出來,成家以後限制工作時間無法倒班是非常難受的情況。


在施工現場工作,上班時間比較自由,工作任務節點可以按周或月考核,上班打卡情況可以讓領導批准或補籤。有些造價者在施工現場工作久了,就很難適應按點打卡的工作,所以,應聘時要考慮工作自由,讓自己的生活與工作輕鬆。


六、各個因素如何考慮


基本工資和生活情況是佔比最大的因素,其次要考慮公司文化與人際關係,還要考慮自己的成長髮展和人脈關係,最後考慮工作中的安逸和自由。


我們可以通過這八個因素用一個權重比例計算出,應聘的單位是否自己的適合度,如果有兩個應聘單位選擇兩難時,可考慮各個因素情況,為自己的目標工作導航。


計算如下參考建議:

(工資資金*30%+生活條件*30%+公司文化*15%+成長人脈*15%+安逸自由*10%)=理想工作單位


大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仔細分析,如果面試多家單位,可以綜合考慮,調整各比例情況。


祝各位造價朋友都能找到一個合適的新單位,希望你能從本文中獲得一些啟發,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關於跳槽和擇業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