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一梦《大敦煌》缘起缘灭,都在历史的硝烟里散去

每个人都有一部小时候看过印象深刻的电视剧,特别是在央视播出的国产剧。

电视剧《大敦煌》就在央视上映多年,当然,围绕在这部电视剧上的争议也有很多,《大敦煌》在开播之初,导演陈家林就曾经表示,有些担心这部剧的收视率,并说:“这是一部艺术史诗片,可能比较适合有文化水准的人看,不知道其他观众爱不爱看。”


千年一梦《大敦煌》缘起缘灭,都在历史的硝烟里散去


其实作为一部正剧,《大敦煌》很适合作为文化交流剧去到国外,所以在2006年《大敦煌》也被作为文化邦交剧陆续送至44个国家放映,当年这部剧的主题曲和演员都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陈好,她在歌曲和影视两方面同时担任了中国的文化大使。


千年一梦《大敦煌》缘起缘灭,都在历史的硝烟里散去


《大敦煌》分为上、中、下三部。

以宋代、清末和民国三个历史阶段为背景,以一部金字大藏经的命运为线索,反映了千年敦煌的形成、发展、辉煌、衰败和重生的过程。电视剧有三个主题“藏宝、夺宝、护宝”,有点像近些年盛行的盗墓类型电视剧,但是有完全是另一种风格。


千年一梦《大敦煌》缘起缘灭,都在历史的硝烟里散去


按照导演的形象比喻:上部是倾国倾城的妙龄少女;中部是备受蹂躏的柔弱少妇;下部就是觉悟成熟的坚强女人,俨然一部独立女性成长史。不过《大敦煌》作为一部拥有传奇色彩的历史正剧,也是一部优美悲壮的艺术史诗。

也是因为看了这部电视剧,或是受到这部剧的影响,很多人都向往敦煌。


千年一梦《大敦煌》缘起缘灭,都在历史的硝烟里散去


敦煌,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征,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独特存在,同时敦煌也是一块神秘的土地,相信在很多人的眼中,单看“敦煌”两个字都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所以影视也能够进一步带着好奇的观众去了解敦煌,去揭开敦煌神秘的面纱。

记忆符号


千年一梦《大敦煌》缘起缘灭,都在历史的硝烟里散去


敦煌壁画应该是很多人了解敦煌的第一印象,壁画中的“反弹琵琶”也被誉为中国唐代舞蹈文化中最著名的绝技艺术形象,我们熟悉的《九色鹿》就是出自敦煌壁画。

《九色鹿经图》绘于敦煌257号洞窟的西壁中部,是敦煌北魏洞窟壁画的经典之作。《九色鹿经图》描绘了故事的八个情节部分:救人、溺水者行礼、国王与王后、溺水者告密、捕鹿途中、休息的九色鹿、溺水者指鹿、九色鹿的陈述。


千年一梦《大敦煌》缘起缘灭,都在历史的硝烟里散去


其故事生动有趣,又富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也影响了一代少年儿童。

以影视的形式传递历史,很有教育意义,虽然《大敦煌》令人诟病的是有很多讲小情小爱的情节,但电视剧也从侧面反映出敦煌的历史和辉煌灿烂,记忆里最美的还是小公主在藏经洞的独舞,光和影在她的脸上,已然让人忘却了所有。


千年一梦《大敦煌》缘起缘灭,都在历史的硝烟里散去


不足之处

尽管《大敦煌》有着很浓厚的历史底蕴,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剧中有些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符,容易误导观众,有些还是常识性的错误,这一点就给这部剧扣分不少,其实自敦煌藏经东被人们发现,经过一代代学者们的辛苦付出,敦煌学各个研究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对于剧中的有些错误,还是需要指证一下。


千年一梦《大敦煌》缘起缘灭,都在历史的硝烟里散去


  • 敦煌的古代称谓?

在电视剧《大敦煌》上部描写的宋朝时期,关于敦煌的称呼有些混乱。

其实敦煌得名于汉武帝时期,当时是为了防范匈奴,捍卫边疆和丝绸之路的安全,汉武帝于元狩二年(前121年),在河西设置了酒泉郡和武威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又将酒泉、武威二郡分别拆置敦煌、张掖两郡,同时又采取移民、屯田等政策以巩固敦煌郡。

从西汉到北宋一千多年时间里,敦煌又好几次换名字,到了北宋时期,汉代的敦煌郡已经改名为瓜、沙二州。(瓜州是今甘肃省安西县,沙洲是今甘肃省敦煌市)

因此北宋时期,敦煌应该称之为沙洲,而非敦煌。


千年一梦《大敦煌》缘起缘灭,都在历史的硝烟里散去


  • 敦煌藏经洞是地震时被发现?

其实电视剧都需要一点戏剧感,也是为了渲染一下神秘色彩,所以把藏经洞说成是因为地震的原因而呈现出来的,其实这是完全不符合历史的。关于藏经洞的发现经过,并没有那么传奇。


千年一梦《大敦煌》缘起缘灭,都在历史的硝烟里散去


藏经洞是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被敦煌莫高窟主持王道士所发现,当时洞内藏有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4世纪的各种历史文本、绢花、刺绣等文物五万多件。这些珍贵文献用多种文字记载,有汉文、藏文、梵文、龟兹文、粟特文、突厥文、回鹘文、康居文

等……

应该说就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古代艺术博物馆。


千年一梦《大敦煌》缘起缘灭,都在历史的硝烟里散去


而发现经过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王道士雇佣一位姓杨的助手在抄经过程中,不小心用烟点燃了干草,于是发现了藏在草后的藏经洞;还有一种说法是王道士雇人引水清理16窟内的筛子,洞壁遇水开裂,于是发现了藏经洞。但是无论是哪种说法,现在都无法考证,但无论是哪种都和地震毫无关系,

这里还要说的一点是王道士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时候多次向敦煌县报告此事,应该说是尽职尽责了,并非电视剧中所说的隐瞒不报。


千年一梦《大敦煌》缘起缘灭,都在历史的硝烟里散去


王道士发现藏经洞时,是因为当时政府没有意识到它的历史价值,没有很好的保护它,导致文物被窃取和破坏,但百年后的我们如果对敦煌的艺术和历史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这个层面不免太悲哀了。

除此之外,说一个题外话,中国的很多佛教遗迹或是文物都是由道教人士发现并保护的,但是道教在中国本土宗教却很少受到重视,即便是如今,道教也没有得到和佛教相同的地位和尊重,甚至历史上很多道教人士被当做反面人物被流传,确实有点讽刺和悲哀。


千年一梦《大敦煌》缘起缘灭,都在历史的硝烟里散去


  • 宋和夏之间的战争是因为敦煌?

《大敦煌》中宋代部分为了突出敦煌的主题,也开始向着冲突方面描写,其实历史上宋和西夏的战争绝对不是为了争夺敦煌,只是为了扩充自己的疆土罢了。

其实在剧中还有很多细节是错误的,只要稍微了解一下就能够知道哪里不多,不过敦煌历史文化丰富,从任何角度切入创作都能够成就一部好片子,个人创作只能展现这个庞大“博物馆”的冰山一角,敦煌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兼收并蓄,外来文化不管是哪里来的,它都不会拒绝,只要是好的都能够吸收,就是有了这样的包容,才有了如今人们看到的瑰丽敦煌。

千年一梦


千年一梦《大敦煌》缘起缘灭,都在历史的硝烟里散去


包容不仅仅是敦煌文化的精髓,也恰恰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更是人类文明、先进文明的精髓。敦煌最初是因军事地位的重要而被开发的,到现在为止,为了保护敦煌壁画,为了让更多欣赏到敦煌艺术的灿烂,一代代敦煌人在荒凉的大漠中献出了青春甚至是生命。


千年一梦《大敦煌》缘起缘灭,都在历史的硝烟里散去


敦煌的保护一直是受人关注的一个话题。六十年来在严酷的自然界环境恶化中,敦煌莫高窟留存到今天实属不易,除了这部电视剧从文化上值得一看,再给大家推荐一部纪录片《敦煌》,这部片子也很有意思,其中不仅有敦煌文物保护,还同时将镜头对准了散落在英国和法国的珍贵敦煌文献以及他们的前世今生。


千年一梦《大敦煌》缘起缘灭,都在历史的硝烟里散去


“我是敦煌,我是千年古城我是大漠戈壁,我是历史中的一粒沙”

西北的冷风吹彻了千年,故事也传了千年。

当我们一一走进那里,梦便开始了。  

一梦敦煌,一梦千年。

千年一梦《大敦煌》缘起缘灭,都在历史的硝烟里散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