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您是某某的朋友嗎?他欠了信用卡,現在聯繫不上”,是不是許多人都接過這種電話?

悠遊HM


這樣的情況別說我還真遇到過好幾次。

還記得一開始接到電話:別人直接開口問:“XX你認識嗎?”“認識啊”。接下來就是一頓猛操作。

掛完電話有點莫名其妙,我根本沒有給別人作擔保啊,為什麼聯繫到我這兒呢?最後還認認真真的去問了朋友,朋友哈哈哈的說扯了些有的沒的。

到後面陸續接到有關他的催款電話,真的是煩不勝煩。遇到禮貌問答的,還和氣回答;遇到那些彷彿自己欠了多少萬口氣的人,直接掛電話。

這期間,我陸續和朋友說過好幾次,到後來沒辦法,也管不了了。

真的,很奇怪,為什麼有人喜歡不斷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外的不必要高消費?

當然,原來我也刷信用卡,也超前消費過,到好歹支持平衡,到後來意識不對,就減少這種不必要的消費了。

為什麼他們沉迷這種虛假的消費?

就說這位被催債的朋友,座標杭州,月薪稅後5千多,租房(合租)2千左右,這已經是每個月的硬性支出了。

而他的消費呢?一件外套5千多,據說500一下的衣服是不看的。鞋子也是穿牌子,起碼7百以上,動不動限量款。包包,沒錯,他喜歡買包,輕奢,2千-5千左右。

這樣的消費遠遠跟不上他的收入,那他是怎麼維持的呢?

恩,他有8張信用卡,每當哪張換不上款了,就套其餘的抵。之前我們勸過,這樣也不是回事,減少一點不必要的高消費,控制自己的支出啊。

可能是沉迷這種消費的快感吧,他一點兒也聽不進勸,反而給我們洗腦,說美國人怎麼怎麼都是高消費,也沒見怎麼樣啊。

現在,崩了,電話催債到朋友皆知。

據說,前段時間,他頂不住壓力,和家裡坦白了,家裡七湊八湊幫他還清了貸款。

看過一組關於中國90後年輕人的財務數據:90後人均負債比高達1850%多,每個90後年輕人平均負債12萬元。

而人均負債比超過40%,就會有潛在的債務危機啊。

可很多人不去考慮這點,整天被各種高配雞湯洗腦,認為要在自己最好的年紀裡用最好的東西,這樣才不負韶華。錢嘛,要有壓力,才能轉更多啊。

瞧瞧,多麼幼稚的想法。

一但被賬單奴役,怎麼可能還有韶華?怎麼可能還會有自由支配的時間?

清醒點吧,被高配毀掉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