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縣管校聘”中,如何保證公平公正?

見賢思齊之說畫


“縣管校聘”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一項重點工程,和它配套的還有校長去行政化,校長職級制改革,“縣管校聘”主要針對的是整個縣區內的教師而言,它的核心思想就是將原來的學校人變成教育系統人,全部統一歸教育系統管,能夠實現整個縣區系統內教師資源的有效調配、合理利用。

至於如何才能夠做到公平公正,個人有以下幾個觀點:

1.校長的選擇至關重要。校長的選擇也不再是原來的行政任免,實行了公開競聘,應當擇優選擇業務能力強、協調能力強、組織能力強、管理能力強的優秀人才,最重要的是要選擇有教育情懷、辦事講原則、公平、正派的校長,因為實行縣管校聘後,校長有權利選擇副校長、教師。教師想要得到公平公正對待,那有這個決定權的校長就顯得至關重要。

2.考核制度要不斷完善。實行縣管校聘後,教師實行了聘任制,每年都會對教師進行考評,考評不合格的要進修、培訓,連續考評不合格的,有可能要解聘,輪崗。那怎麼決定教師的去留,考評制度就需要公平、公正,需要在全校教代會通過,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

3.教師的觀念需要轉變。縣管校聘後,教師需要以實際的工作業績來說話,這就需要教師靜下心來,認真的完成教學相關工作,不能夠存在僥倖心理,更不能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

4.縣管校聘是一個龐大複雜的工程,比如說高齡教師怎麼安排,能和青年教師放在一個平臺進行考評、競聘嗎?所以說絕對的公平也是不存在的,只能是相對的公平。

5.建立一套完善的方案和制度,保持其穩定性,最大程度的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真正實現能者上庸者下,實現教師的有序流動,促進地區教育均衡發展是縣管校聘的關鍵所在!


教育微視角2020


“縣管校聘”真的來了,以前我一直只在網上聽說,現在我們一個十八線小地級市也出政策了。


沒有絕對的公平,任何一個政策出來肯定會傷害部分人的利益。所謂的公平就是要少數服從多數。

所以,我覺得“縣管校聘”改革中應該聽從多數老師的建議,做好充分調研,這樣的改革才是相對公平的。


老師們現在擔心如下幾個問題。

1.“縣管校聘”的初衷就是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激發教師隊伍活力。要讓教師流動起來,讓落後地區的孩子也同樣能享受到優秀師資力量。但是,目前的現狀是老師們都想盡辦法到更好的學校,到離自己家近的學校,到待遇更好的學校。

有什麼吸引力能夠使他們去偏遠的山村小學教書?即使他們去了,有什麼條件能夠留住他們?即使留住了,他們會安心從教嗎?

2.作為一個老師,多少人的夢想是希望教學中少一些形式主義,少一些無理取鬧的家長,只求安安心心的把書教好。教師要安心從教,靜心從教,舒心從教。

“縣管校聘”把老師從學校人變成系統人,聽從教育局統一安排。我擔心的是,會不會把老師調來調去。那樣,我想大家的心都是浮躁的,哪能靜心教書?

3.“縣管校聘”實行末尾淘汰制,但是現在很多地方教師編制本來就缺,有些學校聘請大量代課老師才能滿足學校工作,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末尾淘汰,如何激勵教師的積極性?

4.“縣管校聘”賦予了校長更多的權力,如何保障校長的權利合理合法?我想校長有決定權,老師也應該要有選擇權。這樣,雙方制約,才能保證公平公正。


大家還有什麼想法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市已經開始調研工作了,我幫大家向上反饋。


關注我,頭條主頁有更多教育乾貨!


鄒智明微課堂


您好,很樂意回答您的提問。

您提的問題有點大,回答很難做到面面俱到。現根據上級文件精神,結合我們當地試點的經驗,談點個人看法。

要保證縣管校聘的公平公正,我想至少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選聘一個好校長。

縣管校聘的重點難點在校聘,這也是教師們最關注的。選聘校長的職責在縣管,但教師們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即使教育局要聘用原有的校長,聘前也要在全體教職工中進行一次重新考評,以充分體現民意,冰釋某些前嫌,增強信任感,讓老師們放心參與校聘,這也是對校長的一次驚醒和監督。因此,選聘一個高素質、組織協調能力強、大公無私的校長,就成為縣管校聘成功的關鍵。

二是,設計一個好方案。

校聘方案應當簡單具體、易於操作,且公開透明。整個競聘過程要擺到桌面上、暴露在陽光下,避免暗箱操作、擅權濫權、隨意變更。既讓老師們熟悉競聘過程和規則,心情愉快地參與,又對聘任結果心服口服,達到激發工作熱情、調動積極性的目的。

三是,制定一個好制度。

連續穩定的校聘制度,是安撫民心、穩定隊伍的保障。校聘的週期是一學年、還是三年?要有明確的規定。特別是校長的聘期,不宜過短也不宜過長,因為校長的每一次輪換,都將是對教師的一次重新洗牌。頻繁地更換校長,快節奏地撩撥教師的神經,同樣是縣管校聘的大忌。

四是,切實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

在縣管校聘中,教師們擔憂的是家庭生活的安定問題,如教師的住房、子女入托上學、照顧父母老人等。走馬燈式地更換學校,接觸新環境、應對生面孔,一切從頭開始,給教師帶來的煩惱可想而知。所以,縣管校聘中要保持教師的大穩定、小交流,以維護他們基本的生存權利。

同時,在保證教師校內競聘、再聘的權利之外,及時為他們跨校應聘提供幫助,讓他們有工作幹、有工資發、有飯吃。對個別確實不能勝任教學崗位的,應及時推薦他們參加進修培訓,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安定因素,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五是,加強縣管校聘的全程監督

縣管要在統籌規劃縣域教師資源、作出均衡調配的基礎上,幫助各學校選聘一個好校長。同時,還要全程參與校聘的指導監督。特別是規模大、人員多、班子薄弱、情況複雜的學校,要派出督導組跟上督查指導。必要時可以聘請第三方機構參與見證。

總之,縣管校聘是教師隊伍管理上的一次改革創新,在山東經歷了近五年的實踐,效果明顯。只要有個大公無私、各方認可的校長,按公開的程序制度辦事,又要堅持以人為本,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加強過程的監督指導,就一定能實現縣管校聘的公平公正,讓教師們放心滿意。

我的回答還滿意嗎?請在評論欄留言,我們繼續討論交流。


鷹眼看教育


首先我們得先了解“縣管校聘”的概念。“縣管校聘”是指全體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和校長全部都實行縣級政府統一管理,特別是統一定期強制流動到縣域內的義務教育學校,從而將教師和校長從過去的某學校的“學校人”改變為縣義務教育系統的“系統人”。

實行“縣管校聘”管理重大改革後,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和校長將不會再有一輩子都在某學校工作。

“縣管校聘”改革的緣由是為了大力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眾所周知,日本教育是很發達的,他們也就是實行的這種模式。

但結合中國國情,很多的時候,都是管事的和尚把“經”念歪了。在我國,城鄉教育的各方面差別是很大的。因為城裡各方面都有優勢,削尖腦袋進城可不是某一天才有的事。那麼“縣管校聘”的實施,要做到公平公正,我認為應把握一下幾個方面。

一是縣領導集體擺正心思才是最重要的。他們要有大局觀,要有無私的精神,真正做到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這樣才能定好思路,制定細則。

二是制度的制定與實施要堅持一貫性。不能你管你出章程,他管他換方法,都按照自己心中的那桿秤出規矩,教育的公平首先還是被人為的打破。

三是不再辦示範學校,精英學校。不從鄉村選調優秀教師。而要鼓勵教師紮根鄉村。多從經濟上扶持這些老師。

四是校長必須有年限,能力太差要免,能力再強也不能提前調動。

四是人員流動,不管是誰都要動。不能讓有些人變成流水的兵,有些人卻是鐵打的漢。

五是待遇資源各方面優先偏遠山區要長期不變。

總之,公平公正才能服人!雖然難,但需要努力!



講臺依夢


這種“縣管校聘”又是某些所謂的專家制造的名詞。一個縣的幼兒園、小學、中學都在100處左右,甚至更多,一個縣的教育局根本管不到位,充其量管到中學、鄉鎮中心小學及中心幼兒園,其他一般小學及幼兒園根本管不上,嚴重影響正常的教育教學。


用戶149263417262


真能做到公平,也就不必搞縣管校聘了。第一年還行,往後就不好說了,最終會因成本高效果差不落好而廢棄的。


晚間發佈


這豈不讓教師變成校長的奴才,校長愛惡就會變成標準,此政策不會促教育工平公正,只能把學校變成校長家的,甚至是爛桃學校。


用戶5673169721368


保持公平公正?那是不可能的事


手機用戶6694810175


“縣管校聘”可以評,評不平。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2


不可能公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