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科普】本土病例清零後該做些什麼? 疫後心理干預應提上日程


【蘭州科普】本土病例清零後該做些什麼? 疫後心理干預應提上日程

據國家衛健委信息,從3月18日到現在,全國31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再無本土新增病例,湖北也實現了新增病例和新增疑似病例的雙清零。隨著本土新增確診病例的不斷減少,無論是中國還是世界民眾,都確信中國新冠肺炎疫情結束的那一天即將到來。但疫情結束卻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病患家屬、醫護人員及全國尤其是湖北居家隔離的民眾都迫切需要心理干預治療。

   3月14日晚間19:00,一場由北大研究生會主辦的名為“特殊時期的自我關懷與成長”的心理健康講座在線舉行,主講人為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的徐紅紅老師。徐老師就疫情期間,人群心理壓力演變及其疏導、自我心理療愈與關懷成長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探討分析,徐老師娓娓道來,眾學子如沐春風。

   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持續了近3個月時間,一線醫護人員和長期隔離在家中的湖北、武漢人民心理壓力都很大,這種長期的緊張、壓抑、憤懣很容易帶來精神上的長久創傷,哪怕疫情過後,也會有絕對數量不低的民眾患上創傷後壓力心理障礙症(PTSD)。

   這部分民眾可能會在疫後出現噩夢、性格大變、情感解離、感知麻木(情感上的禁慾或疏離感)、失眠、有意逃避引發創傷回憶的事物、易怒、過度警覺、失憶和易受驚嚇等症狀,長期隔離封閉的痛苦則容易引起個體極度恐懼、害怕和無助感。當然,絕大部分人會在不長時間後恢復正常,但也確有少部分民眾會因應激反應而無法恢復正常,甚至自身情況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越加糟糕。

   PTSD會表現出明顯的生理和心理症狀,它的複雜性還與精神失調合並發展,如抑鬱、藥物濫用、記憶和認知等問題,及其他生理和精神健康問題。症狀若足夠嚴重並持續時間夠久,將會顯著地損害個人在社交及家庭生活中發揮作用的能力,包括職業不穩定性,婚姻問題和離異,家庭失調和子女教養的困難。徐老師說,要未雨綢繆,提早準備應對疫後出現的大量PTSD患者,早日迴歸日常生活是療愈最好的方法,此外還可以採用出遊、音樂治療、文體鍛鍊、適度參加集體活動、與親近的人分享感受等方式有效舒緩。

   徐老師說,距離產生美,疫情期間,大部分家庭成員從沒有這麼長時間的被迫待在一起,磕磕絆絆、相看生厭是再所難免的。有人開玩笑說,疫情結束後,離婚數量可能會出現報復性增長,但也有觀點認為,很多平時爭吵不斷的夫妻卻因為疫情而感情回覆如初,可見疫情對個體精神的影響也是因人而異的。

   除了配偶,還有孩子。很多家長都表示,學校再不開學,自己真要瘋了,尤其是那些家裡有兩個甚至兩個以上的孩子。網課、鍛鍊、吃喝拉撒,每一樣都要家長操心安排,家有“神獸”,不得片刻安寧。有的家長仰天慨嘆,“完了,學校不開學,這次娃真的砸在手裡了”。

   學生是這次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群體之一。由於各級學校都延後開學時間,學生紛紛在家上網課,學習、生活規律都受到很大幹擾,出現精神不振、脾氣暴躁、注意力難以集中等多種症狀,給線下復課後重新進入校園的正常學習也造成了較大障礙。針對學生的種種異常表現,徐老師開出多種藥方:正念練習、關愛自己、自我心理暗示,把思緒從未來和未知拉回確定和現在。徐老師引用心理諮詢師海藍的說法:100個偉大的未來,也比不上一個感恩的現在。珍惜自己的一分一秒,找到自己糟糕情緒的真正來源,只有找到壞情緒的真正來源,那麼這種精神異常才可能得到迅速解決。當然,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干擾了本學年的正常安排,暑假如何調節尚不能確定,徐老師建議,這個暑假就帶著孩子去大自然裡盡情玩耍,而不要再報形形色色的補習班了,自然療愈也是撫平心靈創傷的重要手段。

   徐老師強調,每個人都有強大的自我治癒能力,自我成長、自我認知、自我肯定都是能消除負面情緒。吃好睡好精神好,才能提高自身免疫力,才是對抗病毒最有效的武器。無論是病患及其家屬、醫護人員還是上班族和學生,都應該清楚這一點,只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醫生。古話說,能醫不自醫,而在心理精神疾病上,剛好反過來,自醫才是能醫、大醫,當然這需要專業人士和環境改善的引導。

   疫情即將結束,而疫後心理干預卻已經迫在眉睫,就像地震後的災後重建一樣,疫情後的心理修復建設也必須儘快提上日程。目前,國家已有600多條心理諮詢熱線向廣大民眾開放,幾乎已經動員了國內可以發動的所有心理干預力量,各大互聯網醫療平臺也在積極做著相關工作。

   可喜的是,目前微醫平臺數據顯示,國內在線問診人數佔比正在下降,而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其他地區的蔓延,海外諮詢求助數量卻開始急劇攀升。全民抗疫,心理干預萬萬不可缺席,正如基辛格在《論中國》一書中所說,“中國總是被他們當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我們確信,華夏大地上150多萬心理諮詢干預人員都在這些最勇敢的中國人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