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匈最終大決戰,史書不會告訴你的細節

公元前57年,七月。

匈奴內部爆發前所未有的戰亂,出現五單于並立的局面。

  • 姑夕王、左地貴族擁立呼韓邪單于
  • 右賢王、左大且渠都隆奇擁立屠耆單于
  • 右奧鞬王自立為車犁單于
  • 烏藉都尉自立為烏藉單于
  • 呼揭王亦自立為呼揭單于
漢匈最終大決戰,史書不會告訴你的細節

五大單于中,真正佔領單于庭的為屠耆單于,因為其佔據匈奴王庭的原因,他在匈奴中更有正統權。


公元前57年,八月。

屠耆單于開始兩路出兵,進攻烏藉、車犁兩單于。

  • 屠耆單于進攻車犁單于部
  • 左大且渠都隆進攻烏藉單于部
漢匈最終大決戰,史書不會告訴你的細節

這兩大單于先後兵敗,朝著西北方向逃遁,一直逃到呼揭單于部。三大單于聚集一處,烏藉、呼揭兩單于全部去單于號,聲望最高的車犁被擁立為新的單于,擁眾四萬有餘。

屠耆單于再度分兵兩路,趁勢進攻:

  • 屠耆單于統領四萬騎兵向西進攻車犁單于
  • 左大將、左大都尉在東部防禦呼韓邪單于
漢匈最終大決戰,史書不會告訴你的細節

屠耆單于再度擊潰車犁單于,迫使其向更西北的地方遷移,而屠耆單于則屯駐闟敦防禦。


公元前56年,春季。

呼韓邪單于派遣右谷蠡王突然對東部的左大將、左大都尉發動進攻。

這股安置在東部的勢力,是屠耆單于防範呼韓邪單于的重要力量。呼韓邪單于的突然進攻,左大將、左大都尉損兵一萬多人,東部防線瀕臨崩潰。

屠耆單于統領六萬騎兵,狂飆奔襲千里之地,人困馬乏。

漢匈最終大決戰,史書不會告訴你的細節

這個時候,他突然遭遇呼韓邪單于,呼韓邪單于統領四萬騎兵瘋狂猛攻,屠耆單于兵敗被殺,少子率領殘部南逃投降漢朝。

此戰之後,匈奴單于之間的混戰還遠遠沒有結束。


先是,車犁單于率部歸降於呼韓邪單于。

公元前56年,十一月。

退去單于號的烏藉單于再度復立為單于,隨即被呼韓邪斬殺。呼韓邪單于重新回到匈奴王庭,但經過一番內部火拼之後,他的兵力不過萬人。

匈奴內部再度分裂,處於居於王庭的呼韓邪單于,又相繼出現兩個單于:

  • 屠耆單于從弟休旬王,在西部自立為閏振單于
  • 呼韓邪單于兄長左賢王,在東部自立為郅支骨都侯單于

公元前54年,兩大新單于再度展開交戰。

郅支單于引兵擊潰閏振單于部,斬殺閏振單于。趁勢發起進攻,擊潰呼韓邪單于,呼韓邪單于率領殘部南投漢朝。

此番匈奴內部大火拼,讓其勢力嚴重受損,最為強悍的郅支單于其兵力也不過幾萬之中,壓根無法和漢王朝相互抗衡。

曾經強悍的北境匈奴正是分裂,單于庭以北為北匈奴,單于庭以南為南匈奴

公元前50年,春季。

郅支單于迫於漢朝兵威,開始轉而向西發展,勢力慢慢恢復,部眾達到五萬餘眾。

郅支單于的勢力漸漸逼近烏孫國,希望於烏孫國聯盟。烏孫國拒絕其聯盟,派遣八千騎兵出戰,不料被郅支單于大敗。

此後郅支單于開始吞併烏揭國、堅昆國、丁零國北部三國,合併三國兵力,兵鋒逼近西域一帶。

漢匈最終大決戰,史書不會告訴你的細節


不僅如此,郅支單于開始和康居國聯姻,互相馳援,企圖聯手佔領烏孫、大宛兩大西域強國。


公元前36年,西域都護副校尉陳湯與騎都校尉甘延壽商議,預計進攻郅支單于。

當時郅支單于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兵威復盛,他憑藉和康居國的關係,在康居國東南一帶新築郅支城,成為威脅西域諸國的最大軍事力量。

郅支單于穩居康居國後,開始傲慢自大,隨意斬殺康居民眾,引起當地民眾的極大不滿。

騎都校尉甘延壽預計將進攻郅支城的計劃上報漢元帝。陳湯想要建立奇功,勸誡甘延壽不必上報。

甘延壽對此仍舊猶豫不決,畢竟未經請示,擅自出兵,乃是為將者大忌。

適時,甘延壽恰好生病,陳湯擅自發兵四萬,進攻郅支城。

甘延壽無奈,只能隨其出兵進攻。

陳湯分兵兩路,每路分三隊進攻:

  • 南道大軍:陳湯統領,沿莎車、蔥嶺、大宛一線進攻
  • 北道大軍:甘延壽統領,沿赤谷城、康居一線進攻
漢匈最終大決戰,史書不會告訴你的細節

漢軍兩路大軍行進時,恰逢康居國副王抱闐引兵劫掠烏孫國赤谷城附近。抱闐聽聞消息,迅速追擊漢軍,企圖劫掠漢軍後勤輜重。

不料,抱闐大軍被一舉擊潰,部眾被斬殺近五百人,餘眾潰逃。

漢軍一路挺近,進抵康居國,秋毫未犯,當地那些憎恨匈奴人的康居民眾紛紛作為嚮導,攜其漢軍進抵郅支城外六十里的地方。

這裡也成為南、北兩路漢軍集合的地方。漢軍休整一天之後,再度挺兵行進,進抵郅支城外三十里的地方,大軍再度休整。

過一日,漢軍在郅支城外三里地方安營紮寨,正式掀開了郅支城戰役的序幕。

漢匈最終大決戰,史書不會告訴你的細節

隨著漢軍的逼近,郅支單于開始慌了。

甚至不敢出城交戰,僅僅派了一百多名騎兵、步兵準備突襲漢軍營帳。

這一百多名匈奴騎兵逼近之後,迅速被漢軍弓箭手逼退。匈奴騎兵、步兵相繼退回城中。

陳湯、甘延壽趁勢進抵郅支城下。

漢軍以盾兵、長毛兵、弓弩兵依次推進,順利包圍郅支城。

這座城池以夯土為基,城牆也皆為夯土,外圍築有一座木城圖以拱衛主城。

漢軍在深夜中發動總攻,燒燬木城,戰至黎民時分,終於攻破郅支城。郅支單于被流矢所傷死亡,匈奴兵被斬殺一千四百多人,餘眾投降。

至此,漢匈百年大戰終於結束。


一百多年的時間裡,漢匈雙方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曾經的匈奴強國國力耗盡,而大漢王朝也面臨著巨大的朝堂危機。

一個更為可怕的噩夢即將籠罩大漢王朝。

無數次,我們感慨這個強悍的王朝,可更多的時候,我們依舊對此痛心疾首。

無數場戰爭的背後,充斥著無數百姓的心血。

漢朝盛世即將遠去,這個王朝所留給大家真正切切的東西,或許也僅是常年興兵征伐所帶來的那種榮譽感,自豪感。

殊不知,百年大戰的背後。

究竟充斥著怎樣的真相?


本文地圖繪製於“發現中國”——地圖分享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