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宋老:殲-10首飛22年,換上國發實現百分百“中國製造”!

軍情觀察|報告宋老:殲-10首飛22年,換上國發實現百分百“中國製造”!

圖片說明:1998年3月23日,殲-10飛機01架首飛落地。 來源:成飛

東方網記者夏陽3月23日報道:今天是殲-10戰機22歲的“生日”,22年前的今天,殲-10飛機原型機01架橫空出世,在成都成功首飛!喜歡人們稱殲-10為“爭氣機”,因為它的問世,標誌著中國一躍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自主研製第三代戰機的國家,我國的航空工業和空軍力量建設從此走向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軍情觀察|報告宋老:殲-10首飛22年,換上國發實現百分百“中國製造”!

圖片說明:殲-10在首飛前進行地面試驗時,宋文驄不滿足於“二手信息”,提出要去一線瞭解情況。來源:航空

22年眨眼即逝,殲-10戰機也從初露崢嶸到如今的中流砥柱,經過不斷升級、改裝,先後發展出殲-10A、殲-10S、殲-10B和殲-10C等型號,成為了世界聞名的戰鬥機。更令人欣喜的是,航空工業成飛上個月發佈的宣傳片中透露,新批次的量產版殲-10C成功換上“中國芯”——渦扇-10發動機。殲-10總設計師宋文驄雖然已經逝去,但我們依舊可以向天空大聲報告:“殲-10已經百分百中國製,再也不需要依靠外國發動機了”。以慰在天之靈。

殲-10換上國發實現百分百“中國製造”

殲-10在立項之初就考慮使用國產發動機,無奈對於我國的航空工業而言,被譽為“工業皇冠”的航空發動機是長期短板,殲-10配套的“太行”發動機的發展進度落後。為了保證殲-10項目繼續發展,不得不考慮尋求外力,隨著蘇-27一起來到的中國的AL-31發動機自然成了首選。於是乎,22年前的今天,殲-10靠著俄製發動機完成了首飛,為臨時適配AL-31FN發動機,殲-10原型機尾部難免“臃腫”。

軍情觀察|報告宋老:殲-10首飛22年,換上國發實現百分百“中國製造”!

圖片說明:2018年珠海航展上的八一飛行表演隊 蔡黃浩攝

殲-10項目進展順利,2004年開始裝備中國空軍,從基礎型注重空優的殲-10A慢慢發展到多用途的殲-10C,性能也從三代提升到了三代半。但是殲-10的“心臟病”始終是個隱患,包括殲-10A、殲-10S、殲-10B和殲-10C一直使用的俄製AL-31FN發動機做為動力。也就是說,除了數架殲-10B試用了一段時間“太行”發動機外,這款號稱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殲-10系列戰鬥機,動力一直沒用實現國產化,一直在“拄著別人家的柺杖”在走路。

軍情觀察|報告宋老:殲-10首飛22年,換上國發實現百分百“中國製造”!

圖片說明:“太行”版殲-10C(成飛宣傳片截圖)

經歷了20年的“摸爬滾打”,一直被戲稱“不太行”的“太行”發動機終於走出了澡盆曲線,進入到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後可靠性愈發出色,殲-11BS、殲-16以及部分殲-11B開始都使用國產“太行”發動機。隨著新一批次的殲-10C採用了國產“太行”發動機,該機型終於實現了百分百的國產化。

搏空二十餘載 殲-10不斷進化升級

軍情觀察|報告宋老:殲-10首飛22年,換上國發實現百分百“中國製造”!

圖片說明:1998年3月23日,殲10首飛現場的背影。

殲-10戰鬥機對中國到底有多重要?簡單來說,殲-10系列飛機的研製成功,意味著中國實現了從引進、消化吸收、改型研製到獨立自主研製的跨越,使中國航空工業的技術水平和製造能力跨上了一個新臺階,為後續的四代機殲-20提升提供了工業基礎和技術儲備、培養了創新型人才。

殲-10系列戰鬥機雖然依舊活躍在中國空軍一線,但是作戰定位已經開始發生轉換。作為首款國產三代機的殲-10A,是一款典型的空優戰機,無論是注重高速性能的二元可調進氣道,突出機動性的鴨翼佈局,還是為其配備的霹靂-11中距空空彈(後期可使用霹靂-12中距彈),都顯示其注重攔截和制空能力的設計取向。

軍情觀察|報告宋老:殲-10首飛22年,換上國發實現百分百“中國製造”!

圖片說明:2017年7月29日,殲-10B首次出征“航空飛鏢”軍事比賽

到了殲-10的改進型殲-10B出現時,採用了DSI的進氣口,最大速度有所降低但多用途作用逐漸豐富起來。到了深度改進型殲-10C更是常常“不務正業”,掛載電子戰吊艙、精確制導炸彈和空面導彈出擊,儼然從一個空優戰機變成了一個能對空、對海和對地的“全能王”。有趣的是,殲-10家族的“升級路線”像極了定位類似的美製F-16戰鬥機,從最初的空優戰機變成了多用途戰鬥機。

軍情觀察|報告宋老:殲-10首飛22年,換上國發實現百分百“中國製造”!

圖片說明:“空軍新聞”截圖

不過,可不因為殲-10C的多用途性加強,而小覷了其空戰能力。據解放軍新聞中心主辦的“空軍新聞”微信號透露,北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旅去年剛剛換裝殲-10C後,當年就在空軍同類型戰機年終大考中奪冠,目前,該旅累計有6人次奪得“金頭盔”。這意味著,即使面對蘇-35、殲-16這類三代半重型戰鬥機,殲-10C在團體空戰中完全可以對抗,甚至獲得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