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普拉斯》:非主流的另类电影

《大佛普拉斯》:除去小清新,台湾电影的另一种可能

《大佛普拉斯》在台湾是一部格格不入的作品,但也是台湾乃至世界都会喜爱的作品。逆主流的黑白色调下,让色彩有了一种极度的不真切感。但是就是这份不真切,讲述了最真切人的荒诞。《大佛普拉斯》有多惊艳?五项金马大奖和十项提名的成绩,在曾经那个俩岸三地的角逐的金马电影节上,《大佛普拉斯》给了华语电影太多的惊喜。

《大佛普拉斯》:非主流的另类电影

这份特别的惊艳,来自于导演黄信尧。这位在《大佛普拉斯》之前,从未有拍长片经验的导演,此前一直专注于纪录片创作。但即便是纪录片创作,却也非常热衷成为“反叛者”。人人都追求高画质和极度的稳定效果,他却扛起笨重的老式机器寻找自己的“创作真实”。

《大佛普拉斯》:非主流的另类电影

来到电影创作,他也并没有追寻台湾电影近年的小清新风格,而是接过了台湾新电影双子(杨德昌和侯孝贤)的衣钵。在现实主义的创作舞台上,为台湾新电影续写昔日辉煌。现实主义和黑色幽默交融下,《大佛普拉斯》成为了台湾电影史上一部最经典的荒诞悲剧典范。

《大佛普拉斯》:非主流的另类电影

《大佛普拉斯》讲述的是荒诞和悲剧,荒诞的来源来自于窥探,而底层对于精英不该存在的窥探造就了悲剧。流浪汉肚财和雕塑厂保安菜埔,是保安室夜里常年作伴的二人。生活的无趣,让他们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老板的行车记录仪)。不断窥探风流老板黄启文的过去,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二人作为独身男子的生理需求。但了解的越多,他们的情况却越发危险。

《大佛普拉斯》:非主流的另类电影

许多影评人对于《大佛普拉斯》都有极高的评价。有人说他是戏剧“第四道墙”的践行者,也有人说他是布莱希特效应的最佳示范,还有人他是华语电影悬疑片的开拓者。但黄信尧却说“自己只是觉得这样拍比较有趣,所以才会使用这些方式”至于理论和效应,黄信尧表示自己一点也不了解。黄信尧对于自己的电影,似乎一点都不希望它变得影评人所说的那般高大上。

但是,作为非常规的类型片电影。色彩极致化的运用和人物宿命论以及反转设计,使得《大佛普拉斯》有太多的高深莫测值得让人一一刨析。

《大佛普拉斯》:非主流的另类电影


01色彩极致化运用

《大佛普拉斯》里最为强调的一点是“秩序”,最为显现的一点是挣扎。

对于秩序,《大佛普拉斯》从始至终都没有美式大片教条主义上身的主人公控诉。无论是肚财还是菜埔,对于秩序都是一种近乎可悲的瞻望。肚财和菜埔看到了老板行车记录仪的世界后,菜埔感叹道:“有钱人的人生果然是彩色的!”这份感叹是对老板能够享受风流的感叹,是对那辆自己一辈子都无法拥有的大G里的生活感叹,也是他们对于那个未曾谋面的世界的感叹。你看面对不可跨过的秩序,肚财和菜埔从来没有半点愤怒,只是向观众倾诉自己对此好向往的态度。最绝望的挣扎,莫过于对已知的悲哀选择了顺从。

这是《大佛普拉斯》色彩对比的第一效果,但黄信尧对于色彩的对比还有更深层的玩法。

《大佛普拉斯》:非主流的另类电影

黑白人生的对比

行车记录仪里的彩色和肚财悲惨人数的色彩对比,几乎上是人人都能够提取到的色彩对比运用技巧。但其实,在色彩上《大佛普拉斯》还有更极端的运用方式——以黑白对黑白。在叙事角度落在肚财讲述其的故事时,透过黑白的色调我们都能看到他对于生活的那份无力感。但当视角转向黄启文时,这份黑白并没有选择转向彩色。在黄启文的世界里,给领导一同纵情欢畅时还需要拍马屁的人生同样是苦涩的。

一切并不如同肚财看到的那么美丽和让人向往,这才是最让人极度感到无力的对比。

不同样的人生,有着相同的无力,这才是黄信尧要《大佛普拉斯》在黑白叙事下的那份挣扎。

《大佛普拉斯》:非主流的另类电影

色彩和宗教的交融

黑白在人身上形成了可悲的挣扎,在关于宗教时黑白形成了自己更为极端的部分。

同近年来屡次出现的黑色幽默电影一样,《大佛普拉斯》也在试图探讨人和宗教的关系。宗教是人对于生活的寄托,但在电影艺术中宗教往往会呈现出人物审视救赎的作用。《大佛普拉斯》的宗教元素实在是太多了,故事的主要发生场景是在制造佛像的雕塑厂、肚财寻求解脱的地方是在寺庙、故事的结束是落在道场。三次宗教的出现都是黑白,都是那份让人望向佛像无力的黑白。那份原本在电影中宗教用于救赎的符号作用,在黑白的影调下出现了质变。

审视命运,却无力改变命运的宿命论得到了最真实的映照。

《大佛普拉斯》:非主流的另类电影

02客观叙事风格下的人物宿命论

《大佛普拉斯》最让人觉得无力和挣扎的地方,在于叙事风格的选择上。冷静客观的叙事风格选取,在最后的悲剧诞生时给人一种极端的无力感。纪录片式的叙事手法,对人物宿命论来说有着极大的支撑作用。

《大佛普拉斯》:非主流的另类电影

客观叙事风格影片

黄信尧出身于纪录片导演,在现实主义题材狩猎时,其客观记录的风格成为了最大的优点。能够看到全片下来,始终没有太多地方用上音乐的形式主观推动剧情发展。只是一再给观众呈现生活,呈现小老板的生活、呈现流浪汉的生活、呈现中年保安的生活。生活的呈现,如同一幅影像浮世绘对众生刻画栩栩如生。而鲜活的背后,是黄信尧想表达出的那份无力。

《大佛普拉斯》:非主流的另类电影

导演的旁白叙事作用

而单是镜头语言凭借和大量的人物台词,对于观众来说很容易深陷于角色视角中丧失那份独有的客观性。黄信尧一口低沉略带戏虐色彩的闽南语,成为了最好让观众抽身与影片世界的利器。纪录片的“画外音”,不断在将观众从《大佛普拉斯》的世界拉出来。世界观和叙事结构,对于影片本身来说都并非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黄信尧希望表达的影片主题——人物宿命论。

《大佛普拉斯》:非主流的另类电影

人物宿命论的毒辣

肚财说:“这个社会三分靠作弊,七分靠背景”这句话背后,让人看到小人物对于社会巨大的那道鸿沟认同感。在有了客观叙事风格的支撑下,我们理解和相信了人物命运,最后肚财只能死去。死去的时候,他得到了这辈子唯一的体面,体面的吃上一碗饭。导演没有铺展苦大仇深的音乐去为肚财伸冤,那曲轻快的口哨更像是解脱的天籁之音。与台湾社会的那道鸿沟解脱,与阶层壁垒的解脱。

对于未来的那份无望,才是黄信尧本片冷静客观的外表下试图架构的叙事情感。

《大佛普拉斯》:非主流的另类电影

03荒诞的反转设计

“现在已经是太空时代了,人们可以登上月球,却永远无法探索人们内心的宇宙。

影片的第一点反转,来自于最后对于肚财的结尾交代。一直以来肚财的人物形象,都是一个粗鄙的让众人所鄙夷的对象。而最后在菜埔进入到了其曾经生活过的飞碟中,才向观众交代了一个真实柔软的肚财。菜埔坐在满地的洋娃娃中,借黄信尧之口说出了那句最为重要的话“他从未真正了解过肚财”第一点的反转设计,黄信尧用一个喜欢收集娃娃的肚财折射出一丝可爱。而这丝可爱,成为了让观众理解《大佛普拉斯》社会的关键钥匙。人物本身并不会感觉到自己的对错,而只是在他们的轨迹上书写本该自己的生活。

《大佛普拉斯》:非主流的另类电影

让人惊讶的一点是,全片直到进入最后的阶段,才迟迟给出第二点的反转。再次之前,人物命运的轨迹,仍在原本规划的路线上走着。黄老板继续坚持的做着文创雕塑老板,菜埔继续维持着自己保安的状态,大佛也如约来到道场。似乎这样看来,平淡客观的叙事线将造就出又一部台湾新电影的代表——一如既往的对底层人关怀、一如既往的表达社会中的小人物那份无力和挣扎。但是惊喜的地方在于,影片在最后的最后选择了反转。但是,并不是大快人心的主人公奋起反击。只是来自于佛像的猛烈巨响,而后佛像不语、万人惊恐,而影片也最终走到了结束。

《大佛普拉斯》:非主流的另类电影

结语:

这样看似荒诞留白的结尾设计,造就了全片最大的悬念。但观众探讨到底发生佛像内发生了什么,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毕竟黄信尧他也并不是打算在最后说教什么,只是给观众们选择的权力。

《大佛普拉斯》:非主流的另类电影

你可以说那份撞击声

是你内心激荡的反击回应,那也仅仅只是在最后,作为观众选择了不再漠视。你也可以说那只是冥冥之中最后的结束语,只是无声的控诉,那只是作为观众保留了自己旁观者的态度。

《大佛普拉斯》:非主流的另类电影

态度是自己选择的,对于黄信尧来说自己仅仅只是将真实的社会问题摆在了面前。而是否要充当社会的思考者,答案其实藏在观众的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