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85歲退休麻醉師上崗抗疫:疫情下的逆行者

最近,隨著意大利疫情的施虐,醫護人員的工作難度和強度大大的增加。前幾天意大利政府公開招募300名醫生,不料卻收到了7923份申請,申請加入竟然有一位85歲的老人

他,就是意大利85歲退休麻醉師賈皮埃羅·吉隆。

賈皮埃羅·吉隆曾經是麻醉師,帕多瓦大學名譽教授,曾經參與1985年11月14日為意大利首例心臟移植手術。85歲的他雖然早已經退休,但隨著疫情日趨嚴峻,他其實也暗暗地做好了重新上崗的準備。

意大利85歲退休麻醉師上崗抗疫:疫情下的逆行者

85歲高齡高危!麻醉師高危!體型偏胖高危!一線防護設備不足高危!

當被問及是否怕被感染時,這個老麻醉師卻說:

“他們問我是否有空?我就答應了。當你決定做一名醫生時,你就把自己置於危險之中,我發過誓(希波克拉底誓言)。怕生病?那你最好不要當醫生!”

前線疫情急,老翁不畏死!擲地有聲,鏗鏘有力。

其實,吉隆並不是一名普通的麻醉師。他出生於帕多瓦,在威尼斯長大,是帕多瓦大學麻醉學與復甦研究所的創始人,被視為該專業的傳奇人物。退休後的吉隆還經常進入手術室為後輩們提供指導和幫助。

這一次應徵上崗,吉隆表示:“我知道,最容易因冠狀病毒引起併發症的是老年人——但我身體健康,即使每年沒什麼大事,我也每年都要接種流感疫苗。”

他還說, “作為醫生,必須始終付出一切

。不過,我並不呼籲其他退休專家回到崗位,我不會評判其他人的看法。在我這樣的年齡,我瞭解到一件事:沒有什麼比強迫一個不想進手術室的人進手術室更糟糕了。”

苟利病患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這個85的老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世界很好的詮釋了這個道理。也讓我們看到了,原來每一個國家,每一個民族,都有這些逆行的英雄。

01

還記得兩個月之前,鍾南山院士這張一夜之間傳遍了所有中國人朋友圈的照片嗎?

意大利85歲退休麻醉師上崗抗疫:疫情下的逆行者

這個84歲的老人留下了一句:“我總的看法,就是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去武漢”,然後自己就義無反顧地趕往武漢防疫最前線。

由於當天航班已買不到機票,他擠上了傍晚5點開往武漢的高鐵列車被安頓在了餐車一角,剛一落座便拿出文件研究。累了,這個老人就靠著椅子,閉上眼睛稍微休息。

網上流傳著一句話:“火神山,雷神山,鍾南山,三山齊聚克難關。”

接下來的兩個月裡,我們總是可以在新聞裡,看到這個老人匆匆忙忙的身影和日漸疲倦的容顏。

同樣值得佩服的,還有李蘭娟院士。

李蘭娟院士是第一個站出來明確表示,疫情已刻不容緩的人。在武漢必須封城這個決定的背後,她是其中最有說服力的專家之一。

這個73歲的老人每天只睡三個小時,不分晝夜的忘我工作。我永遠都忘不了她那張摘下口罩、護目鏡摘後,佈滿壓痕的疲憊面容,瞬間讓人感動得淚流滿面。

意大利85歲退休麻醉師上崗抗疫:疫情下的逆行者

要知道,這兩個老人鍾他們都已經到了頤養天年、含飴弄孫的年齡,可是因為疫情施虐,他們不顧一切,上前抗疫,成為全國人民最信任的人。

古人說:事不避難,義不逃責。

就是因為有像鍾南山、李蘭娟這樣人民奔赴一線的醫護人員們挺身而出,共赴國難,才換來我們的安然無恙。

02


東野圭吾曾說:世界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太陽傷人,人心傷人。

在危難之下,有迎難而上的英雄,自然也會有臨陣脫逃的逃兵。

面對疫情,也曾出現過這樣一群醫護人員,他們寧願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抗議、靜坐、罷工上,也不願意對病人伸出援助之手,眼睜睜看著病人受苦受難,不管不顧。

這樣冷血的人,他們不配被稱為“白衣天使”,無論他們再怎麼折騰,充其量也只是一群上喪失了職業道德、卑微而膽小的跳樑小醜。

我們不應該因為這一些人而對世界失去信心。我們要相信和感恩大多數的醫護人員,都是醫者仁心的,都是把救死扶傷放在第一位的。

沒有一個冬天不能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是的,雖然現在外國的疫情情況不容忽視,國外很多人的意識還有待提高,可是只要一個民族還有一批像賈皮埃羅·吉隆不顧個人安危、勇於奉獻的人,這個民族就還有希望。

我希望,我也更願意相信,春天或許會晚到,但一定不會不到。

祝願所有在抗疫一線的偉大的英雄們,你們都要好好的!

我們等著你們平安歸來!


我是 ,如果你喜歡我寫的,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