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先生曾被稱"當代草聖",他的書法到底如何?應怎樣欣賞?

馨泉丁毅書法工作室


林散之的草書,可以說是上上品。在歷史上,也會留下一筆。

其用筆清瘦,筋力十足,猶如萬歲枯藤。

行筆間,乾淨利落,有時似蜻蜓點水,有時猶如,春柳如煙。

可以說,在枯筆時求得溫潤,在澀行中體味爽利。

文人的雅氣,表現的淋漓盡致。在文雅之後,林散之表達的是文人的錚錚烈骨和桀驁不馴。


秩和律師147753




海峰9736


林散之先生有一首詩很出名:

拍案驚心六十秋,未能名世便殘休。

心猶未死手中筆,三指懸鉤尚苦求。

這首詩極為坦蕩地承認了一位書法藝術家對名望的刻骨銘心的追求。

可是林散之先生生不逢時,他的一生,戰亂、苦難、運動等等都趕上了,等到他終於得到社會對他的書法藝術認可的時候,林散之先生已經老了,等到他朝思暮想的中國書法復興熱潮終於湧來的時候,老先生卻溘然長逝了。

在他身故之後,的確曾被多家媒體以“草聖”之名進行過報道。林先生的草書藝術水平果真能夠達到與懷素張旭一較高下的水平了嗎?

我看不見得。

在改革開放之初,百廢待興,書法藝術也在悄然復甦,在那個特殊歷史時期,林先生的書法,從其審美觀到書法形式等等都對國內書壇產生了巨大影響,可以這麼說,林先生對現代中國書法藝術事業的貢獻可謂“功莫大焉”。

但是把林先生的書法造詣放到中國書法史上去考量,我覺得較之於懷素、張旭,甚至徐渭、王鐸、黃庭堅等等,都還有很大的差距。

表現在林先生的書法作品上,我個人覺得林先生草書的優點是,青煙古寺,意境悠遠,書卷氣濃郁,沁人心脾,法度森嚴,不胡來等等,但不可否認的是,筆法單一、無力,作品缺乏氣勢。

我無意否認林先生對中國書法發展的貢獻,更無意對已故的書法大家指手畫腳,單單對“草聖”這個頭銜表示一點看法,我想林先生如在世的話,他也不會答應!


永書101


林散之(1898~1989年),安徽和縣烏江人。原名以霖,號三痴,別號散耳,江上老人等。是我國當代著名的書法家,有"當代草聖"之譽。

林散之出身書香世家,他天資聰穎,三歲就能寫寫畫畫,五、六歲開始了書法學習。先後拜張青甫學畫,師範培開學習書法,並從張慄庵學詩及文辭,後去上海拜書畫大師黃賓虹為師,打開了通向書畫藝術殿堂之門。在老師"師古人,更要師造化"的教導下,林散之用八個月,歷經九省,行程一萬六千餘里,觀摩歷代刻石書法,胸襟與眼界大開,為他的詩書畫創作提供了深厚的素材。林老成名很晚,在1972年,為慶祝中日邦交正常化,他在"人民中國"日文版雜誌進行的"中國現代書法作品選"的評選中,他的草書條幅毛主席詞"清平樂.會昌"得到郭沫若、趙樸初、啟功等權威人士高度評價,書法才被人們所識。這一年林散之已經75歲高齡了。1984年5月,日本書道訪華團拜訪林散之,訪華團團長日本書壇巨臂青山杉雨敬題"草聖遺法在此翁"為贈。從此,林散之"當代草聖"之譽傳頌四方。林散之是我國現代少有的書法大師,他的名字和他書法永載史冊。


田園106341609


原中國書協主席沈鵬書評:"林散之沒有摻入其他因素,進入了書法最高殿堂。″林散之認為,學草書要"以楷入草″。要"先剛後柔″,要"中鋒用筆″。他的草書有極高藝術價值。

啟功、趙樸初稱之詩、書、畫"當代三絕″,被譽為"草聖"。

林散之墨法學王鐸、黃賓虹,書法創作時,強調枯潤濃淡變化。一筆寫數字,墨要盡時,仍以枯筆力行,筆畫出現絲絲飛白,飄飄渺渺。枯潤濃淡的變化使其書法作品有節奏變化,空間變化,尤顯其意韻高遠。

林散之草書手卷《李白草書歌行》,是林散之草書作品中之精品。(見下圖)。

此作品用筆有"澀″味,"澀″是運筆效果,沈尹默說:"澀的動作,並非停滯不前,而是使毫行墨要留得住,留得住不等於不向前推進,不過要緊而快地戰行。"戰″字仍當作戰鬥解釋,戰鬥的行動是審慎地用力推進,而不是無阻礙的。″

林散之《李白草書歌行》,瘦硬有力,剛強和柔和互為補充。象音樂一樣抑揚頓挫,有起有伏。十分和諧。豪邁奔放,猶如騰雲駕霧一般。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下圖草書《李白草書歌行》為林散之書。











神韻軒書法


散之書法,強弱虛實,抑揚頓挫,節奏感,心靈律動,非常獨特、特別是他的幹筆,託筆運用非常到家,有自己獨特的用,筆,節奏。非常難得、永彪書史。


樂在水墨


林老的仙體豈是你們凡夫俗子所識,哪麼多前輩大師們都推崇,難道說對林老的書法認知不如你們,不要再發表令人發笑的言論妄評林老啦!


老三屆20


所有的草書,不管是歷史還是現實都是以線條替代筆劃,以線條的畫替代書法的寫!草書,其實就是潦草的書寫,說是藝術,其實都是扯蛋!尤其是名人的草,自己寫的草玩意的字,自己認識嗎?!傳承的方塊漢字被汙染成線條,還美其名曰藝術,扯的什麼蛋?!


阿拉蕾9895


當代草書無出其右者!

懂林散之就有很高的草書欣賞水平,只可惜,全國懂林散之的肯定不上千人


書道中人


第一次看到林散之的草書是在七幾年的時候,給人的印象非常深。林散之在草書方面的造詣非常高,大多評論也都是讚譽有加。他的草書用筆很老辣,給人感覺是無拘無束,有超凡脫俗的境界。他寫的字結體多變,很顯韻味,特別是他的枯筆,運用非常到位,就目前來說,一般人很少有人能達到他的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