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錢眼開”的李立群會跌下神壇嗎?


“見錢眼開”的李立群會跌下神壇嗎?


李立群絕對是一個“見錢眼開”的人,這在圈內是公開的秘密。只要錢到位,只要有檔期,他才不管你的劇本是好是壞。

這也導致觀眾們對他的評價總是褒貶不一,可角色總能在我們腦海中出現。

對於這件事情,他說過;“只希望觀眾到老的時候,會指著電視說:‘哎喲,你看這老頭,30年前我就看他演了,現在他還在演。’然後他兒子說:‘我也喜歡他演的東西。’這樣我就滿足了。”李立群說。

他每隔兩三年都要回臺灣排演一場舞臺劇,“一來是為了恢復在影視劇上消耗的表演能力。二來為了回去陪陪媽媽。媽媽走了之後,我對舞臺劇的牽掛也隨之減少了。而影視劇對我的消耗相應也就增多了。”

精湛演技的源頭

在內地拍戲20年,也是李立群電視劇產量最高的20年,其中不乏爛劇,為什麼要演那麼多戲呢?李立群坦言,“當年投資失敗,虧了七百多萬,而且家庭的開銷太大了,3個子女都在加拿大唸書,要交學費,生活費。”

“見錢眼開”的李立群會跌下神壇嗎?

李立群一家人。


另一方面,在良莠不齊的大量演出裡,他也別有體悟:“不挑戲,不等戲,從年輕的時候,就是我對自己的期許。”

這種體悟與他的成長經歷息息相關。

李立群出生在臺灣的一個眷村,那是國軍老兵在臺灣的聚集地,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兵,滿口的各地鄉音,不同的地方習俗,是一個“濃縮”了的中國。

“我父親是1949年後,跟隨蔣介石退敗到臺灣的軍人。黃埔軍校出身,在部隊裡任連長。”李立群介紹說,從李立群記事起,父親就給他講抗戰的故事,大小會戰、肉搏戰等等,更讓李立群記憶深刻的是,父親還經常給他講老家的事情,“父親告訴我,我的老家在河南孟州,那裡還有一個大娘(李立群父親的結髮妻子)和一個同父異母的大哥。”

在父親身上,李立群看到一個軍人的勇敢與柔情。“在臺灣生活很艱難,人家是家徒四壁,我們家是家徒二壁——有兩堵牆還是借的鄰居的。”就是在這樣清貧的歲月裡,父親從來沒有被打倒過,“他滿懷對故土的思念,拼命地掙錢,想賺夠了錢回家看望親人。”

後來,父親終於可以和大娘通信了,“七十多歲的人了,他對大娘的印象,還停留在五十年前剛剛離開家的時候,滿紙都是情話。”李立群說,“如果說演員的一生就是在學習自己的情感表現,以及同時學習如何接受別人的情感表現的話,那我的父親給我的各種情感表現的這種啟發,實在是太深了。”

然而,李立群小時候成績並不好,甚至經常考零分,平日裡,活脫脫就是一個無所事事的混小子。直到有一天,父親鼓勵李立群,“他跟我說,‘人總得有一技之長,你去唸海專吧’。”那個時候臺灣的經濟還沒有起飛,所以海員的待遇算是不錯的。李立群下定決心,花了兩個月時間來惡補功課,“結果,僥倖考上了中國海專航海科。”

念海專的時候,李立群的學習成績仍然不怎麼樣,百無聊賴的他參加了校外組織的中國青年劇團,做了舞臺技術組一名打燈光的雜工,“那個時候一不小心對錶演,就對戲劇表演產生了這一生都甩不掉的情感。”

在生活中汲取真實

海專畢業之後,做了一段時間海員的李立群覺得海上的生活枯燥乏味,並非心中所想,就不願意幹了。回到陸地上時,他發現自己原來的那些技能都沒有用了。“我就去幹各種工作。剛開始給人送月餅。又去給二手汽車店當店員,還幹過盲人按摩院的,送盲人去按摩,做了很多事情,包括在臺灣中央山脈裡的一個大禹嶺做了一年的長工。”李立群介紹說。

“有一天我爸跟我講說,‘立群啊,如果你再這麼幹一行怨一行的話,不表示別的,表示咱們自己見識不夠’。”李立群一下子被點醒了,他感到自己白白浪費了太多光陰,“剛好在這個時候,原來劇團裡的朋友找我去排戲,我就想,我不能再混了。”

直到27歲的時候,李立群才真正將演員當成一種職業,而僅僅兩年之後,他就憑藉《卿須憐我我憐卿》斬獲了臺灣電視金鐘獎的最佳男主角。“我從出道開始就沒有定位我自己,說一定要演主角。可是偏偏一出道就是主角,臺灣中華電視臺男一號。”說完,李立群呵呵笑了。

當李立群在臺灣大紅大紫的時候,他卻放下身段去西餐廳、夜總會這樣的場所“走穴”,3年裡表演有2000場之多。這讓人感到不解,李立群解釋說:“走穴很鍛鍊人!”


“見錢眼開”的李立群會跌下神壇嗎?


李立群認為,即便一個藝人獲得了金鐘獎,但是也不一定能有真本事吸引觀眾的眼光。至於為何能放下身段,李立群說,他自己就是一個“走江湖、跑碼頭”的人,他說自己不在意場地有多大,他在意的是要“畢恭畢敬地經營好自己那些都笑的小玩意兒”。

找個地方,安靜地射箭

17歲的時候,李立群還練過迷蹤拳,算是一個半吊子的武林高手。

他小時候住在臺北基隆路和信義路交界的一個眷村裡,離吳興街很近。吳興街旁的松山寺裡,隱居著一個“武林高手”,是當年張學良的武術同門。

李立群小時候經常去寺裡玩,結果和這位高手成了忘年之交。拜師之後,師父就傳授了些吐納之法。幾十年後師父臨走前,對李立群說:“你現在氣血已衰,成不了大功,但是師父以前教你的那點功夫,只要經常練習,仍能保你終生健康,家庭幸福。”

的確,李立群有一個幸福而美滿的家庭。和老伴手拉著手過馬路,每天都會對老伴說“我愛你”,經常和3個兒女在微信上互動,一家人其樂融融。這個時候,李立群會覺得這些年辛苦拍戲是值得的。

“為了生活,糊里糊塗在大陸拍了20年戲,和家人聚少離多,對我來說,是一種荒廢,一種煎熬。”李立群說。他格外珍惜和家人呆在一起的時光。搭乘十多個小時飛機來拍戲的路途上,不停地想家,想老婆,想兒子,想家裡的角角落落,直到下了飛機,才開始收拾心情,專心面對工作。

劇組多半住二星級旅館。一住下來,李立群會換一個亮一點的檯燈燈泡,擺上自己帶來的文具、茶壺、沉香和香爐,家人照片放在抽屜,買一兩盆可以澆水的花,或常綠的植物,偶然帶著老伴畫的畫稿,牆上一貼,稍稍妝點一些自家的東西,只求能感受到遙遠的家的窗明几淨。

已經68歲的李立群說自己現在身體已大不如從前,真的想停歇下來,好好地睡上一覺。“一個疲憊的身軀,消耗過多的靈魂,長年缺覺的那個人就是我。”李立群說。

“見錢眼開”的李立群會跌下神壇嗎?

30歲的時候,李立群愛上了射箭這項運動,一射就是10年,而且箭無虛發。

“最秘密的最內在的活動是在拉弓的那一剎那,你到底用什麼心情去安定你自己,用什麼樣的態度去平衡你自己的身體和精神,然後安心放箭。” 他曾把演戲比作射箭,他說自己很享受這種安靜放箭的狀態,至於脫不脫靶,倒不重要了。

“希望有一天,有更多的時候在家裡。可以弄一個靶,找一個樹葉或者牙籤插在靶上,找一個好的距離就可以射了。晚上再加個燈,還可以挑燈夜射。”

四十年風雨一晃而過,李立群用行動告訴我們什麼是堅持,什麼是堅守。至於所謂的神壇,他上去過,他不會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