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厲害的人,從不一條路走到黑

真正厲害的人,從不一條路走到黑

韋慧曉的人生履歷充滿傳奇色彩,用網友的話說:“牛到連電視劇都不敢這麼拍”。

23歲華為就職,27歲獲環球洲際小姐大賽中國特區賽區十佳,隨後以第一名成績被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錄取為研究生,28歲赴西藏支教,然後又成為中山大學博士。

當開始考慮博士畢業去向的時候,她瞭解到34週歲是特招入伍的最後期限,竟然放棄了數份高薪待遇,毅然選擇投筆從戎。

韋慧曉說: 這個決定沒什麼困難,入伍參軍一直是她心底的夢想,只不過來遲了十多年而已。

當初高考填志願時,她在“提前批”志願一欄鄭重填上的是國防科技大學,結果“人家在桂林和柳州就招滿了”。

這一次,她決定不能再錯過了。

自薦材料足足寫了兩百多頁,就是為了表達想成為一名現役軍人的強烈願望。

34歲,她終於接到入伍通知書,從此邁入軍旅生涯,選擇了成為人民海軍的一員。

有人說她,34歲才去趕末班車,早幹嗎去了?韋慧曉在現場回應說:

每個人對自己的認知都是有一個過程的,不是每個人都很早就能夠知道自己內心熱愛的是什麼,而我就是屬於比較後知後覺型的。

在外人看來,韋慧曉的這個轉彎過於任性,她放棄了當初朋友年薪百萬的邀請,放棄了導師推薦她到科研院所工作的機會,而是選擇當一名又苦又累且有風險的軍人。

但是,她選擇的是自己真心喜歡的、最值得自豪的職業,所以儘管參軍後她經受了不少挫折和訓練的艱辛,但她無怨無悔。

真正厲害的人,從不一條路走到黑

有人說,人生有兩種活法,一種是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一種是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就像賈平凹在《自在獨行》中說過的:

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這樣,人才可以說,我這一生不虛此行。

而善於轉彎的人,才能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擁有開掛的人生。

真正厲害的人,從不一條路走到黑

轉個彎,讓自己絕境逢生

聽過這樣一句話:“人生中總有挫折,但那不是盡頭, 只是在提醒,該轉彎了!”

懂得轉彎的人,即使身處逆境甚至陷入絕境,也不會悲觀絕望,更不會選擇放棄生命,當然也就能贏得絕境逢生、人生翻盤的機會。

曾在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做個聰明的“懶螞蟻”》,文中講述了硬筆書法家張文舉讓人生轉彎的故事。

張文舉出身農民,從小就樹立了當作家的理想。為此,他十年如一日的努力著,每天堅持寫作500字,一篇文章完成後,他反覆修改,然後滿懷希望地寄往遠方的報紙雜誌。

可是多年努力,他的文字始終沒有變成鉛字,甚至連一封退稿信也沒收到過。

29歲那年,他總算收到了第一封退稿信。那是一位他多年來一直堅持投稿的刊物的總編寄來的,總編寫到:

一番話撥開了張文舉心中的迷霧,他決定放棄寫作,專注練習硬筆書法。

很多人都知道,張文舉現在是有名的硬筆書法家。

記者們去採訪他,提的最多的問題是:“您認為一個人走向成功,最重要的條件是什麼?”

張文舉回答說:“一個人能否成功,理想很重要,勇氣很重要,勤奮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生路上要懂得捨棄、懂得轉彎!”

真的是這樣,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彎路也算數。

學會及時轉個彎,逆境也能變成人生的機遇。

轉彎意味著放棄,有時候這種放棄是為了作出揚長避短的選擇,從而讓自己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穩更快,實現彎道超車。

經濟學上有個詞叫“機會成本”,通俗的解釋就是:你做了什麼,就值什麼。

對待機會成本的態度,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智慧和層次。

從以上選擇“轉彎”的三種情形來看,他們不在不該做的事情上耗費精力,而找一些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事情上去做,機會成本低,無疑是睿智的選擇。

盧思浩在《你要相信沒有你到不了的明天》中說:“ 人生是一張單程票,無法回頭但是可以轉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