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吸血貴公子阿魯卡多,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不久前,出於為Netflix發佈的《惡魔城》動畫第三季敲邊鼓的目的,Konami唐突地公佈了1997年的名作《惡魔城X:月下夜想曲》(悪魔城ドラキュラX 月下の夜想曲)即將在Android和iOS平臺復活的消息。老玩家們可以夢迴青春,年輕人們也可以來體驗一下這部永不褪色的鉅作。

這部作品的主角阿魯卡多(Alucard)的歷史典故和花邊新聞很多,我今天講幾個,也許這裡面有你還不知道的。

关于吸血贵公子阿鲁卡多,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雖然這個場面大家一般都是跳過的……

Alucard?Dracula?

儘管要講的是《月下夜想曲》的主人公阿魯卡多,但我們要先從這個名字的起源講起。

“Alucard”這個名字最先出現在1943年的美國電影《德古拉之子》(Son of Dracula)中。《德古拉之子》是環球影業“吸血鬼”系列電影的第三部,主角是由Lon Chaney, Jr.扮演的阿魯卡多伯爵。在這裡,“阿魯卡多”的英文“Alucard”完全是“Dracula”一詞的倒寫,在電影中,倒過來寫名字是為了隱藏身份。

不過,在電影劇情的初期就有人認出了他的名字是“Dracula”的倒寫,所以,伯爵先生你用這種偽名是不是傻?值得注意的是,電影故事中盤揭露了阿魯卡多其實就是吸血鬼德古拉,但並沒有明確說明他到底是否如電影名稱中所透露的,是初代德古拉的兒子。

這是個很有趣的細節。環球影業這個系列的前兩部《德古拉》《德古拉之女》的故事是連續的,初代德古拉伯爵已經在電影第一部裡被消滅。第三部的主角還在用著德古拉的稱號,可見,德古拉可能並非他的本名,而是一種世襲稱號。

关于吸血贵公子阿鲁卡多,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真的不是《鄉村愛情》外傳

除創造了阿魯卡多這個名字之外,《德古拉之子》還有一些別的意義。這部電影的主角其實只想隱姓埋名和愛人過平靜的生活,卻被人類算計著丟了性命。嚴格來說,他算是陰謀的受害者。電影第一次為吸血鬼這種恐怖形象賦予了悲情意義,同時,這也是電影史上第一部展現吸血鬼能夠變成煙霧和蝙蝠的藝術作品,為後世確立吸血鬼的形象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在日本文化圈內,第一次使用阿魯卡多這個名字的並不是Konami。1969年,它在手塚治蟲的漫畫《I.L》中就出現過。後來,小學館刊載過一部歡樂漫畫《アルカードくん》,漫畫毫無恐怖氣氛,主角是個靠喝番茄汁就能過活的吸血鬼,他也叫做阿魯卡多。所以說,這個名字並非“惡魔城”系列獨佔,只是“惡魔城”裡的那位在今天比較有名罷了。

在“惡魔城”系列裡,阿魯卡多最初出現於1989年的《惡魔城傳說》當中,他是主角Ralph C. Belmont在城中找到的同伴之一。當年的故事設定是,德古拉自己把靈魂獻給邪神還不夠,拖著兒子阿魯卡多也進行了同樣的儀式,把他也變成了吸血鬼。人性尚在的阿魯卡多一直在尋找機會推翻自己的父親。

當時,“惡魔城”出到第三代,已經到了需要通過構築世界觀延長系列壽命的階段,推出這樣一個有故事的角色也算合情合理。從《惡魔城傳說》的封面來看,當時阿魯卡多的樣子很顯然參考了《德古拉之子》中的造型。不過,限於版權原因和畫師的還原度,在日本玩家眼裡,阿魯卡多完全是照著當時的著名笑星石橋貴明的臉描出來的。遊戲裡,阿魯卡多除了能飛之外,戰鬥能力極差,幾乎沒人會用他通關,被評價為搞笑角色頗有道理——總之,他可沒有現在這麼好的待遇。

关于吸血贵公子阿鲁卡多,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從上到下:電影和遊戲裡的阿魯卡多以及石橋貴明,他們好像確實挺像的?

《惡魔城傳說》裡的阿魯卡多基本上是一個小號弱化版的德古拉,從這個形態到後來的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之間還有一個過渡環節。

1994年在MD平臺發售的《惡魔城:血族》(日版《バンパイアキラー》,美版《Castlevania: Bloodlines》)是一個雙主角遊戲,第二名主角Eric Lecarde使用的武器名為“アルカードスピア”,即“阿魯卡多之矛”。Eric的造型也是一股文藝哀傷範兒,不由得讓人想到,他很可能就是後來那個名震天下的吸血鬼公子的原型。

关于吸血贵公子阿鲁卡多,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事實上,MD版遊戲裡並沒有這把槍,只是出現在設定裡,SS版遊戲當中追加了這把武器

對半開的花嫁

1997年,《月下夜想曲》發售,當年的搞笑藝人整容成了俊美大少,俘獲了無數少男少女們的心,其中也包括劇中人——掌握四神之力的17歲女魔法師Maria Renard。

Maria是地方領主的女兒,曾經被抓到惡魔城裡,後被姐夫救出。多年之後,她從魔法少女成長為魔法女青年,為了尋找姐夫又闖入惡魔城,和阿魯卡多多次相遇,互相產生了微妙的感情。

在《月下夜想曲》故事的最後,擊敗父親德古拉的阿魯卡多認為自己身上詛咒的血脈不應留存於世,要回到不為人知的地方繼續隱居,而在《月下夜想曲》的流程中達成一定條件便可以促成Maria追隨阿魯卡多而去的結局。後續的廣播劇也證實了兩人長期密切接觸,關係十分曖昧。

关于吸血贵公子阿鲁卡多,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女大十八變

本來,看到這個劇情大家都開心,也算安頓好了阿魯卡多這個超模強者的後半輩子,但沒想到,關鍵時刻遭到同事背刺,忠貞不渝的愛差點變成後院起火。

1997年發售的《月下夜想曲》由Konami東京開發,同年,由Konami名古屋開發的Game Boy遊戲《惡魔城:漆黑前奏曲》也悄然面世。很顯然,這兩部遊戲是同期開發的,而且從當時的宣傳來看,《漆黑前奏曲》打著“時間軸最早”這個正統烙印,反倒比《月下夜想曲》更像正統續作。

這遊戲講了這麼個故事:一名從小掌握著神奇精靈之力的貴族少女Sonia Belmont過著平靜的生活,17歲時的某一個夜晚,她遇見了一名自稱阿魯卡多的青年,之後,她的老家被德古拉的手下摧殘毀滅,只剩祖父留下的一條鞭子助她踏上覆仇之旅。

這一代作為遊戲來講素質實在是十分堪憂,關卡又臭又長,極其無聊,Sonia的能力乃至年齡都照搬了隔壁棚的Maria。又有極其嚴重的設定破綻:這一代的阿魯卡多是劇情的關鍵人物,在第四關Boss戰的劇情中明確講出了他和Sonia有過一段非常甜蜜的感情生活,且臺詞十分肉麻,酸倒牙,和他已經形成的冷峻高傲形象差別實在太大。關鍵是,真結局中講到,Sonia後來生出一個“繼承了黑暗血脈的孩子”Ralph C. Belmont,雖然沒有明說,但其實大家都能猜出這是誰的孩子了……

單看這個故事是一場讓位於大義的悲戀,但站在整個系列的角度來看,這麼一搞徹底摧毀了“人魔大戰”的史詩基調,變成了格局極小的家族內鬥。也有一種猜想是,孩子並不是阿魯卡多的,黑暗血脈指的就是Sonia本身,她其實是有幸沒有被變成吸血鬼的德古拉的次女——但無論從哪個角度上來講,這段劇情都讓阿魯卡多後來和Maria之間美好的感情變得十分兒戲。

关于吸血贵公子阿鲁卡多,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很可惜,變成黑歷史了

Konami倒也不是沒試圖挽救過這條劇情線,DC平臺上就公佈過由Sonia擔任主角的新作《惡魔城:復甦》(Castlevania: Resurrection)。沒想到,DC不爭氣,停產太早,作品隨之終止開發。後來,2003年的新作《惡魔城:無罪的嘆息》把Leon Belmont定義為神聖一族的始祖,20週年的歷史年表上更是直接抹去了《漆黑前奏曲》這一作的故事。唯一一名女性吸血鬼獵手就這樣陪著阿魯卡多的作風問題埋葬在了黑暗之中。

关于吸血贵公子阿鲁卡多,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你們,發生了什麼……

Konami名古屋成立於1997年,2002年解散。除《漆黑前奏曲》外,他們還在阿魯卡多的歷史上留下了很重的一筆:傳說中附帶完全版Maria和兩張新地圖的SS版《月下夜想曲》就是由這個組開發的,也只有在這個版本里,我們能見到那把傳說中的阿魯卡多之矛。物品說明裡提到,它是阿魯卡多曾經愛用的長槍,這明確了一個設定,即後來Eric的武器確實是由阿魯卡多傳下去的。不過,從部門存續時間上大家也能猜出,Konami名古屋在這幾年裡產出的幾乎全都是倒招牌的爛作,可能也因此,SS版《月下夜想曲》的追加內容一直沒有被反映到後來的復刻版中。

非常尷尬的是,在後來小島秀夫監製的“惡魔城:暗影之王”系列裡,德古拉伯爵的本名為Gabriel Belmont,他的兒子Trevor C. Belmont在變成吸血鬼後自稱阿魯卡多,而Trevor是舊世界觀中Ralph的美版名——Konami特地費盡心思抹掉這兩人之間的父子關係,最後居然落得了父子合一的下場。

关于吸血贵公子阿鲁卡多,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你也做出了一個父馬可親的決定?

我,沉睡了萬年……

每個人年輕時都辦過傻事,人變成的吸血鬼也是一樣。

1990年,Konami發售了惡魔城外傳作品《惡魔城Special:我是德古拉君》(悪魔城すぺしゃるぼくドラキュラくん),和同期的Namco的遊戲《鬼屋:頑皮塗鴉》(スプラッターハウス わんぱくグラフィティ)類似,都是把原本陰暗恐怖的原作改造成了歡樂搞笑的輕鬆向動作遊戲。

遊戲主角是10009歲的小吸血鬼德古拉君,是《惡魔城傳說》中活躍的德古拉伯爵的兒子。在他沉睡的期間,從宇宙飛來的大壞蛋加拉莫斯已經取代他父親的位置,成為了魔界之王。身為伯爵正統繼承人的德古拉君為了奪回自己家族的魔王寶座,從睡了萬年的棺材裡爬出來,踏上了一場歡快的世界旅行。故事最後,趕跑了外來魔王的德古拉君順利地坐上了父親的王座,和Q版的妖魔鬼怪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关于吸血贵公子阿鲁卡多,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還有點可愛

遊戲和阿魯卡多初登場的《惡魔城傳說》前後腳發售,描寫了兩種截然相反的“伯爵兒子”:一個大義滅親,一個崇拜效仿。玩家普遍認為,德古拉君那個遊戲是個搞笑外傳,只有幾百歲年齡、長期擔任老父親棺材釘子質檢員的阿魯卡多參演的那個是正版。

但其實,在《月下夜想曲》裡Konami偷偷扶正了這個外傳,加拉莫斯霸佔了逆城的空中墓地區域,並攜帶了兩種在《我是德古拉君》時代的部下:愛稱“まーちゃん”的飛天魔女和冰雪怪,它本人的造型也從圓滾滾的蜥蜴變成正兒八經的蜥蜴頭怪物,還保留了原作中拿手的電擊特技。至於它為什麼出現在逆城,可能是因為《我是德古拉君》是系列裡第一次出現重力逆轉能力的作品,當然它的Boss也要倒過來了。

順便說,民間漢化版中把《月下夜想曲》的139號怪物說明翻譯為“操縱冷氣的新種混血惡靈”,其實原文“冷気を操るニューハーフの悪霊”中的“ニューハーフ”(即“New-Half”)指男變女的變性人,在《我是德古拉君》第四關中有一種怪物名叫“雪人妖”(ゆきおかま),原畫是非常醜陋的髒大叔。從新造型來看,這個手術做得還是很成功的……

关于吸血贵公子阿鲁卡多,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放電這個特技很好地繼承了下來

從《德古拉之子》電影中“德古拉”是世襲稱號而非本名這個設定來考慮,可能Konami當年的設定真的是把德古拉君當做幼年時期的阿魯卡多,特別是《月下夜想曲》追加了對伯爵生前的描寫,更確認了這個猜想——他對妻子的愛情非常忠貞,想必也不會像Dio那樣生出一大堆兒子來。

我們不妨這樣理解:惡魔城本身就是混沌的不定型產物,加拉莫斯只是碰巧在阿魯卡多進城探親的這次暴露在了空中墓地裡。在另一個平行世界裡,加拉莫斯真的好好圖謀了萬年的篡奪計劃,而阿魯卡多也是一個從9歲起就躺在棺材裡的小朋友。

Konami後來運營了一款叫《モンスター烈伝 オレカバトル》的街機卡片遊戲,其中有一張叫“アルカ”(Aluca)的卡片,造型看起來非常像德古拉君,臺詞也非常地“死小孩”;這張卡進化後的形態叫“アルカード”(Alucard),從造型到發言上都非常接近我們熟悉的那個人,也算是官方給了這些疑惑一個交代吧。

关于吸血贵公子阿鲁卡多,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雖然這遊戲知道的人不多

有意思的是,被阿魯卡多擊敗後,加拉莫斯的故事並未結束。很多年後,高中生來須蒼真入城,在某個角落中可以得到加拉莫斯的魂,能力是可以在時間靜止的空間裡自由活動。從這個能力上我們也能看出加拉莫斯是怎麼盤踞了萬年的。

後來,Konami在Wii上發售了一部外傳格鬥遊戲《惡魔城:審判》,大家對這個遊戲的印象一般都停留在小畑健的人設上。這個遊戲的故事講到,讓歷代主角穿越時空聚集在一起的幕後黑手是“Time Reaper”,在劇情模式中擊敗它可以清晰地聽見它死前的呼救聲是“加拉莫斯大人……”。很顯然,這名萬年大魔王還在背後策劃著什麼。

相比於他起床氣特別大的老爹,吸血貴公子的宿敵恐怕還得說是這隻賊心不死的大蜥蜴。

关于吸血贵公子阿鲁卡多,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不醜,但神韻不到位

被詛咒的血脈

無論大家怎麼再對那家公司講美國傳統髒話,我們熟悉的“惡魔城”怕是一時半會兒回不來了。

阿魯卡多從“石橋貴明”變成“死小孩”,後來又是名震天下的貴公子,甚至還變成過自己緋聞中的兒子,根據情勢還得被迫進行政治正確營業,在可預見的未來還會成為很多人手機上的SSR——當人氣王可實在太難了。

关于吸血贵公子阿鲁卡多,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比如,變成張嘴閉眼男

其實,阿魯卡多的這種遭遇又是業界的一種普遍現象,對作品的過度消費成了最保底的賺錢方式。版權方一聲令下,不僅能把一千個哈姆雷特都變成哈姆太郎,甚至還能變成巴哈姆特。這種人氣越高越是要被任意擺佈、失去原型的慘狀,恐怕才是阿魯卡多和一切高人氣角色真正的“被詛咒的血脈”。

不要笑,下一個就是你喜歡的那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