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創作多從日常所見開始,假若給你一隻碗,你怎麼寫?

皇城根下聽蟲鳴


《碗碎了之後》

碗十分平常普通,卻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離不開的。一個看似普通的碗,卻能勾起我們許多回憶,帶給我們許多生活的啟示,讓我們受益無窮。

記得幾年前的一天中午,我們一家正在吃飯,不小心我手裡的碗滑了一下,掉到地上碎了。這時妻子一邊收拾殘局,一邊嘮叨著,數說著我的不是,說什麼我的粗心等等。

其實,生活中何曾不是磕磕碰碰的呢,有誰能夠順順利利、一帆風順、無災無難呢?就像這碗一樣,總是平平安安、圓圓滿滿。應該說,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有著各種各樣的挫折與磨難,這是上天對我們特別的"眷顧"。難道我們就因此總是怨天尤人,抱怨上天的不公嗎?不能的,相反,我們應該坦然面對,勇敢面時,並積極尋找化解之法,用自己的努力去化解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去溫暖他或她的那顆冰冷的心。讓生活多一份理解與寬容,少一份埋怨和計較;多一份堅持與信心,少一份放棄和失望。

其實,生活處處皆學問。就像這再平凡不過的碗,它面裡也盛滿著歲月的春夏秋冬,酸甜苦辣,讓我們"享用"一生。這事已過去多年了,但至今我記憶猶新,不敢忘懷。



鄭標龍


《婚姻如碗》

我們吃飯時,需要的是米飯,而不是碗的好看與否。其實,婚姻的外表,就和我們用來盛飯的碗一樣,漂亮不漂亮、好看不好看,都是外在的形式,只有愛,才像是盛在碗裡的飯,飯香不香,和碗並沒有關係,所以,即使你端的是一隻粗瓷碗,如果裡面盛滿了愛,只要你不在意那隻碗,你也同樣會感到很幸福!

女兒和男人結婚後,每逢看見別人住豪宅、開名車時,總抱怨說自己過得不幸福。

一個週末,她回到孃家,女兒又在母親面前抱怨日子過得不如意,什麼丈夫掙的錢不夠花啊、升不上官啊,彷彿她真是一個十分痛苦的人,女兒抱怨的時候,母親笑而不語。

吃飯了,母親從碗櫃裡拿出幾個碗。這幾個碗,有不鏽鋼的,有陶瓷的,還有幾個是粗瓷的。母親說:“孩子,你一定餓了。來,快幫媽盛幾碗飯,大家一起吃飯吧!”女兒真的很餓了,一共四個人吃飯,她選了四個很漂亮的碗,盛了四碗飯,等女兒端起飯碗後,母親指著那幾個被冷落在一邊的粗瓷碗說:“孩子,你有沒有發現,你用來盛飯的四個碗都是一些漂亮別緻的?那幾個粗瓷碗雖然也能用來盛飯,但你連正眼都沒有瞧過它們?”

女兒不解地看著母親,停了片刻又低頭吃飯。母親接著說:“這很正常,每個人都希望用好看一點兒的碗來盛飯,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冷落那幾個粗瓷碗的原因。”

女兒覺得母親今天有點兒嘮叨,但還是認真地聽著。母親頓了頓,又說:“這也是你常常抱怨不幸福的根源了。我們吃飯時,需要的是米飯,而不是碗的好看與否。其實,婚姻的外表,就和我們用來盛飯的碗一樣,漂亮不漂亮、好看不好看,都是外在的形式,只有愛,才像是盛在碗裡的飯,飯香不香,和碗並沒有關係,所以,即使你端的是一隻粗瓷碗,如果裡面盛滿了愛,只要你不在意那隻碗,你也同樣會感到很幸福!”

女兒仔細地聽著,還是不十分明白母親的話。直到有一天,女兒得了重病住院,她男人沒日沒夜地守候在她的床邊。這讓女兒十分感動。

女兒的病終於痊癒了。每天的清晨和傍晚,人們都能看見她男人攙扶著女人在公園裡散步。此後女兒每次看到公園裡的鮮花、綠草和樹木,兩眼就會興奮得發光,她感覺到和他在一起,竟然是如此的幸福!

有一天,母親笑著問女兒:“孩子,你現在還抱怨自己不幸福嗎?”女兒平靜地說:“媽,實話跟你說吧,有他在我身邊,我感覺很幸福。我現在才發覺,婚姻真的是一隻碗,而愛才是裡面的飯,至於碗好看不好看,這點無關緊要,重要的是,碗裡面有沒有裝著飯!”

經歷了一場重病之後,女兒終於明白了碗與飯的關係。

碗,無論有多好看,如果沒有飯,即使它再價值連城,裡面也是空的。夫妻之間,如果沒有愛,即使家財萬貫,雙方也會感到苦不堪言。因為只有愛,才會像米飯那樣,餵飽我們婚姻中的“胃”,並讓我們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平實與幸福。






字裡藏機


碗,象徵著山川北望的父母,象徵著絕跡天涯的鄉愁,象徵著遊子西行的愁緒。下面我就寫一段關於碗的散文,希望對你有所收穫:

《碗》

小時候,記得父親用褶皺的雙手拿起裂紋滿滿的大瓷碗給我端過來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一股熱氣順著我的臉龐徐徐升起,卻絲毫抑制不住眼眶打轉的淚花。

坐在門檻上吃著美味可口的餃子,看著山對面搖搖欲墜的夕陽。狼狗大黃俯在身旁,可憐巴巴的望著碗裡芳香四溢的餃子……

歲月不盡浮塵,荏苒盡是輪迴。一顆落葉歸根心卻被飄零四海的遊子身所羈絆,曾經相聚咫尺的故鄉如今卻成了天涯。一天的忙碌後拖著疲憊的身軀浪蕩於高樓林宇的霓虹之下,走進一間餃子店點了一份餃子。吃著熱氣騰騰得餃子,卻絲毫嘗不出芳香四溢的美味。這時,飯店那滿是花紋青花瓷碗映入我的眼簾。忽然,我明白了什麼:與小時候滿是裂紋的大瓷碗相比,這碗多了一絲精美,卻少了一份故事和感情。只不過,這次我再也沒有抑制住眼眶的淚水,它順著我的臉頰滑落到碗裡…











夢歸秋塵


《碗》

我家裡有一隻瓷碗,上面印著藍色的碎花兒,還缺了一個小口。從我記事開始,我就知道它的存在。後來家道變故,幾次易地而居,搬家時無論行李多少,媽媽總是小心翼翼的帶著,年幼的我十分不解。每當我想要把它扔掉時,母親總會微笑著搖搖頭。

等我長大後,我漸漸知道了,這個破碗它並不是什麼前朝古董,所以不值錢。後來買了房,終於定居下來。媽媽把這個碗放在玄關架子上的最高層。

年關將近,我們當地有大掃除的習慣,就是要把家裡所有地方,包括邊邊角角徹底打掃一遍。我拿著雞毛撣子除灰的時候,一不小心碰到了那隻碗,它從玄關上摔落。只聽得一聲脆響,這隻破碗和地板來了個親密接觸。

母親聽到動靜,從屋裡出來,看到滿地殘片的那一刻,她驚呆了。她的眼睛漸漸紅了,淚水無聲的流了下來。

母親傷心了許久,慢慢平靜下來。看著我驚疑的眼光,她嘆了一口氣,給我講述了那隻碗的來歷。

她說她跟我父親是經人介紹才相識的。她的家族是富農階層,新中國成立後,遭到打壓,家裡變得一貧如洗。而父親是貧農家庭,連溫飽都不能解決。

父親給母親的彩禮是三尺紅布,她的嫁妝就是這隻瓷碗,再加三鬥玉米。那三鬥玉米早就吃完,如今連這隻碗也不復存在了。

聽完母親講述這個故事,我的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同時我為自己的魯莽感到後悔。我知道,這不是一隻普通的碗,而是她的青春。


真忘言


每天吃飯,每個人都會拿著一個碗,應該沒有幾個人會生感慨,天天拿在手裡的東西,會有什麼感覺呢?但是,我常常對著碗生出許多感慨。小的時候,家裡很窮,人丁又多,往往碗不夠用,媽媽就拿木頭挖空就成為了碗。有的時候也去圩上買碗,看著在攤上各式各樣的碗,母親是一挑再挑,拿上來又放下去,最後是揀了幾個用錢最少,又比較結實好看的碗,她經常叮囑我們要小心輕放,不要打壞,但是,因為小畢竟不懂事,還是不時打壞,免不了被母親恨恨打一頓。後來我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母親就又跑去圩上買了幾個漂亮的碗給我,這回他非常的捨得,非常的開心對我說:你現在有了鐵飯碗,要好好工作,好好珍惜!我最難忘的是結婚時候,母親又買了新的碗,她說用這些新碗,就會有子孫的。現在母親己經八十多歲了,每天吃飯的時候,我都會幫她盛飯,我的小兒子雖然剛剛兩歲,也會興高采烈的搶著幫拿碗,每次逗得母親抿著嘴笑,直像一個孩子一般。每次,望著這個場面,我希望我和孩子一直能夠幫母親拿碗。





文仰山人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給我一隻碗,我會怎樣寫?”

恰巧我以前就以碗為題寫過(我懷疑出題者監視我!哈哈……),《以一隻碗看中國的方圓之爭》,現摘抄如下!

我吃飯的碗終歸是圓形的!也不細問諸位吃過方形或三角形盛飯的碗沒? 這就是圓滑和稜角的鬥爭了(我特麼的想到了歌詞_-“山無稜,天地合,才敢與君訣!”雖其有確鑿的出處,但我還是喜歡把它當一種不嚴肅的歌詞看待!畢竟‘方’與‘圓’不可隨意轉換!有什麼山竟沒有稜角?)

事實上中國人幾千年就是徘徊在這兩種精神糾結之中! ‘方’至少有了稜角,有了帶頭的,有了規矩!‘圓’卻是失了規矩,失了目標,失了個性! ‘方’是有方位便於管理,‘圓’則是找不到頭尾,管理起來不好編排!

於是北京城修成了四四方方,部隊的行伍四四方方,房屋四四方方,紙鈔四四方方!

但也有例外,以前農村的格局是圓滑的依山傍水,(可惡的是我家鄉如今也發展成了四四方方的!)碗是圓滑的,怕傷了主人口角! 那做人是‘方’的好?還是‘圓’的好?

“百家爭鳴”之前,倒是圓滑一些!“獨尊儒術”以後又變得死板一些!聽得一些奇聞甚至兩軍交戰之前還得先行上一禮,定下一些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規矩!這在血肉橫飛的戰場上就顯得有些可笑了!

幸好外族部落的圓滑不講規矩的行事方法在無數次同中原互相攻伐的過程中融合了進來!試想再讓那些所謂的禮儀和繁文縟節荼毒中國人,那日本鬼子來襲,我們還不得給那些畜生鞠上一躬,再講上幾分道理?如此談何抗日勝利?

難怪賈寶玉說他最討厭文死諫,武死勇的愚忠了!看似正義,卻也圖留虛名,這樣的有稜角恐怕也刺傷了旁的大臣和皇帝的了!

“天圓地方”本來就是中國祖先期望的了,銅錢的方圓正是中國人幾千年的文明成果,方圓之間自由轉換才是“道”!

統治人的哲學恐怕也在一碗之間,給你造出一個“方”的空間來,再磨平你的稜角顯出“圓”來!“方圓”之間權衡利弊!其威力可不單單是方圓多少裡的範圍了

好了,我的回答完畢,希望您能滿意!


生活中詩歌從名字開始


《碗》

作者‖魏德昌

碗裡裝滿了歷史

也裝滿了生活

我們曾經多少次因為生活

砸碎了碗

又有多少次因為打碎了碗

創造了歷史

多希望它只是用來裝滿糧食

這是我兩年前寫的一首小詩,剛好以《碗》作為主體。其實不管是散文還是其他題材來說都一樣,肯定有的寫,重點要看誰來寫,這可就區別大了。

每個人對生活的沉澱厚度不同,每個人對生命的感悟深度也不同,再加上生活環境的差異,自我文化修養的高低,很容易促使寫作的人擁有自己獨特的視角切入,來圍繞碗創作。

中國人自古講究象形意,中國的文學創作亦是如此,正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同樣一個物象,同樣一件事情,在最後呈現出的創作不用多想就知道各有千秋,風格迥異。

常常厲害的人總是扎堆出現,在同一個時代,同一個國家,同一個社會,同一個文學領域都會湧現出不同的優秀創作人。他們的優秀正是體現在對具體事與物的多重解讀和思考,所以文章也就由淺入深,看似生活百態,實則叩問靈魂,有時候讀起來有醍醐灌頂,打通任督二脈之感,此類文章多讀多受益。

因此,在寫作過程中,是離不開思考的,而且是獨立思考,這樣將自己的思考與情感,甚至天賦揉捏起來,就會創作出具有自己內涵的文章。

注意,我剛前面也說了“創作人”,為什麼沒說作家,也沒說詩人,是因為這個時代的多元化讓創作也更多元化,不管是文字,圖片還是視頻。

當然,這個時代也不乏濫竽充數之輩,藉著時代多元化的格局,趁著時代包容性的善良,譁眾取寵,抄襲剽竊,複製粘貼,此類方法萬不可取。

畢竟創作如果沒有付出自己的勞動、情感和思考,那個強姦了一具腐屍有什麼區別呢?


文旅德昌


說到碗,想起古時候的一句話:「叫捧著金碗去要飯」,說的是有著優良的條件,卻不知道如何去好好利用。比喻一個人無所作為已到了極點。

所以說,你手中捧的是什麼碗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懂得怎樣去利用到手中的碗。民間有一說法:稱國家公務員的職業為捧上了金飯碗。確切的說,公務員的職業完全能稱之謂金飯碗,只要自己能謹慎地用好這隻碗,這就是一隻最平穩、最無後顧之憂、風險最小,最為體面的飯碗。但是有人明知道這是一隻人生中最實惠的金飯碗,把它丟了的,把它碎了的,卻是大有人在。明知金飯碗是用來盛飯,卻偏要去盛金子。到頭來弄得個金飯碗不保。

金碗有保不住的,可以破碗能利用好了,且可以勝過金碗;有一個遠房親戚,退休後無事可做,去學了一門補碗的手藝,這門補碗手藝,稱之謂“金繕”,專門用來修補古董類破損碗的。這位遠親充分利用了這隻破碗,豐富了自己的退休生活,也為家庭增加了無限的收入。

世上有著金飯碗、鐵飯碗:普通飯碗和破飯碗,無論什麼碗,只要能夠利用的卻到好處,就是人生中的一隻寶碗。





假語勿言


誰偷了老百姓碗裡滴飯,老百姓跟誰急。啊!萬惡滴泡沫房地產[流淚][流淚][流淚]


風聲雨聲讀書聲細無聲


昔日的艱難陡然在腦海裡跳躍。這隻碗承載我悵然若失哀怨,在風雪交加的大年三十,小芳端著滿滿的水餃,推開我破敗的柴門,我知道她家並不寬裕,就笑著說已經吃過了,煞有介事地拍拍肚皮,一副酒足飯飽的模樣。

她靜靜地,堅定地看著我,那眼神不可質疑,我飢腸轆轆的虛偽,被她一眼看穿。於是我饕餮虎咽,她滿足而欣慰地用雙手支撐著通紅臉龐,眉宇間跳耀著幸福的憧憬。

當我想起她還沒有吃時,碗已經空了,小芳蹦蹦跳跳的在雪地裡歡笑,笑聲掩蓋了怒吼的寒風。我端著碗,使勁地護衛著她的溫度!

然而,她很快就出嫁了,對方是拖拉機手,農村裡特別有面子的人,她父親治病的40塊錢,是突突突的拖拉機送來的,也帶走她一生的幸福!

我參軍的時候,只帶著這一隻碗,戰友們都好奇,也笑話,或者以為是祖傳的文物。

30年來,妻子幾次都要扔掉這隻破舊不堪的碗,都被我的怒吼鎮住了。

去年同學聚會,我和小芳被安排在一桌,我用那隻碗,盛了一碗珍珠水餃,她淚流滿面!

此情可待成追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