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陳師曾又名衡恪,號朽道人、槐堂,江西義寧人(今江西省修水縣),著名美術家、藝術教育家。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桃榴枇杷圖》

《桃榴枇杷圖》軸,紙本,設色,縱87.5釐米, 橫44.8釐米。圖繪桃、石榴、枇杷各一枝,參差有序,果實累累。畫中以花青色配以濃淡不同的墨色畫桃葉,再以重墨勾勒靜脈。桃實紅綠相間,色澤自然。石榴的枝條硬朗秀挺,小葉片片看似隨意,然點畫得輕靈活潑,與較濃重的桃葉、枇杷葉相映襯,使畫面輕重有別,富有韻律感。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拄笏拜梅圖》

《拄笏拜梅圖》軸,紙本,設色,縱135.3釐米,橫39.3釐米。圖中以墨筆圈畫法畫梅花,畫石則全用淺絳色。梅與石相互襯托,使梅花的峭拔與石塊的樸拙對比得格外鮮明。構圖別出新意,行筆頗見力度。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臘梅秀石圖》

《臘梅秀石圖》軸,紙本,設色,縱136.5釐米,橫45.1釐米。臘梅在隆冬時節盛開,因其色黃如臘而得名,多生於江南地方,北方較少見。陳師曾筆下的臘梅枝幹挺拔,花朵繽紛,將臘梅花清雅幽淡的特質表現得恰如其分,透過畫面宛若飄出陣陣幽香,沁人心脾。用大筆濃墨寫湖石,造型於樸拙中見靈秀。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藤蘿鴝鵒圖》

《藤蘿鴝鵒圖》軸,紙本,設色,縱97.5釐米,橫49.2釐米。圖中畫紫藤花與鴝鵒(即八哥鳥)。花繁葉茂,點染間不甚講求筆法,墨、色交融,渾然一體。八哥鳥形體準確,神態生動自然。陳師曾作畫關注寫生,認為不可脫離實物,但也不可拘泥於實物,追求的是“不即不離”,“不似之似”,“入乎法中,出乎法外”的境界。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秋園冷豔圖》

《秋園冷豔圖》軸,紙本,設色,縱138.4釐米,橫34.5釐米。圖中繪秋葵、雁來紅等秋季花卉。本圖較為注重色彩的搭配運用,鮮黃色的秋葵花配以花青色的枝葉,成為畫面的中心。下方穿插雁來紅,設色淺淡,整體色彩淡雅和諧。陳師曾的花鳥畫雖然受吳昌碩影響較大,但他同時博習諸家,尤為注重寫生,此圖即明顯帶有對景寫生的痕跡,給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山水花卉圖》冊,紙本,設色,每開縱17.9釐米,橫31.5釐米。此冊共計13開。第一開,自題:“冬心先生用胭脂螺黛寫梅花小幅,餘亦戲為之。衡恪。”鈐“觭”、“師曾”印。畫紅梅花樹枝。

第二開,自題:“紫雲墮水,微浪生風綺。粉態半酣春夢裡,胡蜨一隻驚起。晚煙綠上筠枝,輕盈卻怨開遲。不見王孫驕馬,隔簾自詫腰支。右調清平樂。衡恪。”鈐“陳衡恪印”。畫萱花、竹枝。

第三開,自題:“垢道人潤含春澤,乾裂秋風的倪迂吮筆之妙,可謂善於用渴者矣。觭人衡。”鈐“陳氏衡恪”印。畫山崗林屋。

第四開,自題:“閒中好,盡日松為侶,此趣人不知,輕風度僧語。壬子初春雨後乍晴,晨起寫此遣興。觭庵。”鈐“觭”印。畫山嶺松林,有房屋臨水而建。

第五開,本幅無款,鈐“燕謀經眼”印。畫山邊紅樹,房屋掩映,筆意簡括。

第六開,自題:“春山自曉,露浥無人到。一徑苔深香縹緲,唯有數聲啼鳥。千年流水泠泠,清風寫入瑤琴。惆悵湖靈夢遠,天涯委珮留痕。右調清平樂。觭庵填詞。”鈐“觭”、“芳草”印。畫蘭草一簇。

第七開,自題:“古木幽篁不知是王是惲。觭庵。”鈐“觭庵”印。

第八開,自題:“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衡恪。”鈐“師曾”印。畫平湖沙洲,柳樹垂蔭,小舟盪漾。

第九開,自題:“秋蓮詞客為餘言,天童古剎甚多琳宮梵宇,掩映蒼松翠柏間,寫此當臥遊。師曾。”鈐“師曾”印。畫高山密林,梵寺掩藏其間。

第十開,自題:“雨後登樓看山,東坡十六快事之一。”鈐“師子”印。對開自題:“樓閣沉沉水氣寒,雨餘空翠欲平欄。故人滿地波濤怨,一發江南屋裡山。錄外舅肯堂先生詩。衡恪。”鈐“衡恪之印”。畫雅士登樓眺望,只見遠山含翠,雲霧迷濛。

第十一開,自題:“一叢竹,兩痕沙,竹屋荒寒處士家。壬子初春,衡恪。”鈐“河上亭長”印。此幅畫竹、舍、沙坡,無皴無染,用筆至簡。

第十二開,自題:“羅兩峰有此本。衡恪。”鈐“朽道人”印。畫中以硃筆繪竹三兩枝。

第十三開,自題:“雲抹山腰雨意濃,碧蘿煙掛兩三松。雷鳴澗底翻春浪,亂撥冰珠打白龍。師曾。”鈐“師曾”印。畫高崖、松亭,筆墨粗闊。從作者自題可知,此冊作於壬子年,即民國元年(1912年)。這是陳師曾的早期畫作。從畫法來看尚未形成個人面貌,主要是仿摹諸家,如金農的梅花,羅聘的竹,倪瓚的渴筆等等。筆墨鬆弛率意,體現出畫家處於技法探索階段時的多樣性嘗試。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佛手圖》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局部

《佛手圖》軸,紙本,設色,縱94.9釐米,橫41.5釐米。畫面右上方自題:“一痕輕軟,愛盡日沉沉,禪榻香滿。別樣玲瓏松小擘,露華猶泫。斜挑玉柱,停勻握處,兜羅難辨。幽佳地,龍涎燒罷,銀葉微暖,空空妙手親按。是金粟如來曾現,只樹天花,一種莊嚴誰見。想因特地拈花悟出,真如不染,維摩室茶甌經卷相伴。壬戌初秋寫於安陽石室。衡恪。”鈐“衡恪大利”、“師曾”、“安陽石室”印。圖中畫佛手果,造型準確,形態逼真。陳師曾於詩文典故方面的文化修養頗為深厚,此圖中的題文出自清代龔自珍的《露華》,內容頗多涉及佛家典故。圖文相合,使簡單的畫面更具深刻的內涵。陳師曾晚年得到一塊安陽出土的唐代鋕石,出於對金石書法的喜愛,所以將自己的書齋命名為“安陽石室”。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菊花圖》

《菊花圖》軸,紙本,設色,縱133.5釐米,橫32.6釐米。圖繪懸崖立壁,石縫中的幾叢菊花俏然開放。陳師曾以大寫意法畫菊,一方面得吳昌碩渾厚之趣,另一方面博習古人,富瀟灑之致。此圖中山石的畫法較菊花更富特色,用大筆粗略地勾勒出輪廓,形態幾近抽象,顯示出畫家獨具特色的藝術個性。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遠追明末陳淳、徐渭,結合寫生,自成一格的陳師曾作品賞析

《梅花圖》

《梅花圖》軸,紙本,設色,縱132.5釐米,橫40釐米。圖繪梅花一枝斜出,骨秀神清,孤峭挺拔。花朵用圈花點蕊之法繪就。畫面有陳師曾長題一段,先簡單敘述了自古畫梅的淵源以及畫法的變遷(其敘述與史實略有出入),之後談到文人畫梅的弊病和自己畫梅的方法。他認為畫的太過粗野則不能表現梅花的高潔清雅,而太過柔媚又不能展現梅花衝寒傲雪的風神,兩者都背離了梅花的品格,只有“奇不傷正,怪不傷雅”才能算是佳作。

關注工筆小強,後續更新更多作品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