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一座寶塔,是魯智深和武松的圓寂處,專為鎮河妖而建造

杭州有一座寶塔,是魯智深和武松的圓寂處,專為鎮河妖而建造

西湖邊有很多塔,每座都有屬於自己的歷史和故事。人們說:“雷峰似老衲,保俶如美人”。其實這後邊還有一句,就是“六和是將軍”。六和說的就是六和塔。

杭州有一座寶塔,是魯智深和武松的圓寂處,專為鎮河妖而建造

六和塔位於西湖三公里外的月輪山上,它故事的男主角便是花和尚魯智深。相傳梁山泊英雄南征方臘,兵馬駐紮在六和塔外的寺廟內,魯智深與武松忽聽得錢塘江上潮聲雷響。魯智深以為是戰鼓聲,後經僧人解釋才知是潮信。他想起出家時師父說過“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的偈言,便在六和塔邊圓寂坐化了。

杭州有一座寶塔,是魯智深和武松的圓寂處,專為鎮河妖而建造

塔高近60米,從外面看,這是一座13層八面樓閣式木塔,每層的每面都有三個窗戶,塔內其實只有7層,由螺旋階梯相連。塔身自下而上塔簷逐級縮小,簷翹角上掛有104只鐵鈴。遠遠望去,簷上明亮,簷下陰暗,明暗相間,恰似一幅鉛筆畫。

杭州有一座寶塔,是魯智深和武松的圓寂處,專為鎮河妖而建造

六和塔始建於北宋開寶四年(971年),距今已有千年。塔的名字來源於佛教的“六和敬”。當時建塔目的比較特別,並非單純的佛教意義,而是用以鎮壓錢塘江江潮。建成之後,江潮果然不再四處奔流,沿岸百姓也從此再無驚溺之憂。

杭州有一座寶塔,是魯智深和武松的圓寂處,專為鎮河妖而建造

清乾隆帝遊玩杭州,曾在六和塔的每一層都題有匾額,依次為:“初地堅固,二諦俱融、三明淨域、四天寶網、五雲扶蓋、六鱉負載、七寶莊嚴。”

杭州有一座寶塔,是魯智深和武松的圓寂處,專為鎮河妖而建造

開化寺遺址是六和塔的塔院。雖是遺址,卻能看出中國早期寺廟建築的格局——先塔後寺。開元寺的建築以塔為中心而建,而不是像後期寺廟建築那樣,塔逐漸退居次要地位,一些中小佛寺甚至只建有殿堂,並不建塔。如今開化寺雖已不存,但從殘餘的建築還可窺見當時格局之一斑。

杭州有一座寶塔,是魯智深和武松的圓寂處,專為鎮河妖而建造

從吳越王最初建塔歷經各朝各代,六和塔可以說是屢毀屢建、命運多舛。如今的人們可能已經看慣了眼前這座塔,覺得這是六和塔本原有的模樣。但南下的曾養甫,曾在塔內勘測深思的梁思成又是否有過遺憾,遺憾沒有讓六和塔變成另外一種樣子?

杭州有一座寶塔,是魯智深和武松的圓寂處,專為鎮河妖而建造

梁思成曾寫過:現在在錢塘江邊,或自江上,遠遠就可以望見肥矮十三層簷全部木身的六和塔。在他眼裡,這本應是原汁原味的南宋美塔,秀麗挺拔,勻稱和諧,怎麼樣都不該是現在這個土肥圓的模樣。

杭州有一座寶塔,是魯智深和武松的圓寂處,專為鎮河妖而建造

彼時,梁思成應當時浙江省建設廳廳長曾養甫之邀,和林徽因一起到了杭州著手《杭州六和塔復原狀計劃》。可惜書寫好沒多久,曾養甫就離開杭州調任去了廣東。之後抗日戰爭爆發,復原六和塔的計劃擱置下來,梁思成的熱忱隨著這些圖紙沉寂箱底。

杭州有一座寶塔,是魯智深和武松的圓寂處,專為鎮河妖而建造

六和塔是觀賞錢塘江的絕佳地。站在塔頂向外眺望,可以看見錢塘江大橋和遠遠近近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

杭州有一座寶塔,是魯智深和武松的圓寂處,專為鎮河妖而建造

千年以來,六和塔的風鈴一直伴隨著錢塘江的濤聲。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關於六和塔的心情和景緻,它可能是透過窗欞昏暗的光,是工匠手鑿的精美紋飾,是放眼望去的開闊,也可能是梁思成心中的一抹遺憾。(歡迎您在評論區點贊留言,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