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閏四月,吃樹葉”,為啥會這麼說,2020年會有影響嗎

現在科學技術的發達,人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了,人們從吃飽也逐漸向吃好發展。因此現在我們感覺對閏月沒有什麼特別的,更不要說是對“閏四月,吃樹葉”的這句農村俗語有印象了。但是如果時間迴轉到爺爺那一輩,爺爺們自然對這句話印象極為深刻。因此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農村俗語:“閏四月,吃樹葉”的來歷:為啥會有這一說,那麼今年是閏四月嗎?

農村俗語:“閏四月,吃樹葉”,為啥會這麼說,2020年會有影響嗎

首先說一下爺爺“吃樹葉”的故事:

那是在舊社會里,爺爺由於是貧民,為了生計年輕力壯的不得不給地主做活,以解決溫飽。而在舊社會里,爺爺光靠地主給的餘糧自然養活不了一家,沒辦法的他只好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採集一些榆錢、楊樹牤子等,放在稀粥中以填飽一家人的肚子。

農村俗語:“閏四月,吃樹葉”,為啥會這麼說,2020年會有影響嗎

但是在自然災害的季節,特別是閏四月的時候(不知道為啥是閏四月是自然災害的季節),而地主家由於糧食減產,自然也沒有餘糧啊,於是爺爺不得不採集一些柳樹葉、榆樹皮來吃,就這樣飢一頓餓一頓的,等到了新中國的成立。從那以後爺爺也分了幾畝地,終於解決了溫飽問題,也過上好日子。

再說一下“閏四月”的由來:

農村俗語:“閏四月,吃樹葉”,為啥會這麼說,2020年會有影響嗎

為什麼出現閏月呢,因為在我國是有雙月份的,為太陰曆和太陽曆。而太陰曆就是我們說的農曆,即月亮圍繞地球一週為一個月。但是農曆屬於一種陰陽合曆,其年份分為平年和閏年。而平年為十二個月,閏年為十三個月,而月份分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而太陽曆則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週期為基礎而制定的。而現在世界通用陽曆是365天為平年,閏年則是366天。

但是來說,由於陰曆和陽曆的每月時間是不同的,太陽曆的一年總是比太陰曆多11天,因此由於每年天數的積攢,古人們則想出了一個方法,就是採用閏月的方式來平衡陰曆和陽曆之間的差距。所以到一定的年份,就出現了閏月的現象,而今年的閏四月則是這樣出現了。

那麼為什麼會有“閏四月,吃樹葉”之說呢?

農村俗語:“閏四月,吃樹葉”,為啥會這麼說,2020年會有影響嗎

由於農曆的四月正是萬物復甦的時候,各種花兒也是含苞欲放,比如桃花、杏花、梨花等,也在三四月的時候開始盛開。而四月的糧食也正在發芽,此時的溫度是很合適莊稼的生長的。

但是由於“閏四月”的關係,在今年有兩點四月下,必然第一個四是很冷的,因此也就有了倒春寒的現象發生。在“倒春寒”的災害一凍再凍下,剛剛含苞欲放的莊稼自然經受不住一冷一熱的打擊,因此就出現了莊稼死亡的現象。比如在2018年的時候,在4月份的一場倒春寒,讓蘋果花受到了很大的損失,造成了2018年蘋果的減產,讓蘋果的價格在10元一斤以上。所以來說,這閏四月對莊稼的危害還是有的。

總上來說:

有些農村老俗話還是由於一定道理的,而在古時候,人們科學技術不發達,是靠天吃飯的,當出現自然災害的時候,因為糧食減產等原因,窮苦的農民們是以吃樹葉的。特別是閏四月的時候,因為倒春寒的原因,對莊稼的影響更大,因此就有了“閏四月,吃樹葉”之說。但是現在來看,在吃喝不愁的情況下,很多人自然不會記得這句農村俗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