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海直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中信海直(000099)2019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概述

面對錯綜複雜的市場環境,公司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勇於擔當、迎難而上。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穩中求進為總基調,踐行新發展理念,著力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強化執行力和追求精益管理,2019年公司各項主要工作成績斐然,整體發展態勢呈現可喜局面。

經營業績再上新臺階。全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67億元,同比增幅9.9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11億元,同比增幅40.54%。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58.62億元,同比增幅3.5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32.70億元,同比增幅6.25%。

航空安全形勢平穩。全年無通用航空事故徵候,無飛行事故、空防事故、維修重大事故及重大航空地面事故。

飛行作業量持續增長。全年母公司與海直通航合併飛行36,645小時41分,同比增幅9.8%;合併飛行41,067架次,同比增幅10.01%。其中母公司累計飛行31,513小時42分,同比增幅11.38%;累計飛行36,569架次,同比增幅10.88%。

重點項目取得豐碩成果。2019年公司在海上石油直升機飛行服務市場的佔有率繼續穩居行業首位,仍為港口引航、極地科考等領域的直升機飛行服務獨家提供商;圓滿完成北京冬奧會直升機醫療救援綜合實戰演練4次、桌面演練8次;《海洋石油(東海)直升機重大飛行事故情景構建》課題已順利通過驗收並在南海區域推行;全國直升機港口引航作業研討會成功舉辦;第35次南極科考飛行保障行動完美收官;順利完成澳門迴歸20年、“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上海市“進博會”等央視航拍任務;緊急調機參與四川木裡、山西沁源、安徽蕪湖、廣東佛山等地森林防火救災行動;與蕪湖縣政府、蕪湖空港產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簽署2份基地投資項目協議;與安陽市簽署無人機項目框架合作協議;機場運營項目進展明顯,東方通(300379)用機場建設項目於2020年1月基本完成現場竣工驗收,南頭直升機場搬遷項目正式補償協議於2020年1月簽署完畢;整合優勢資源推動軍機整機和部附件維修,完成保障部隊軍事演習設備空中投放任務。在夯實國內市場地位的同時,公司竭力捕捉海外市場合作機會,是國內首個實現在海外為外方客戶提供長期海上石油飛行服務的通航企業。報告期公司成功將在緬甸執行的飛行服務項目合同有效期延長至2023年3月,並新增1架直升機服務合同。

二、核心競爭力分析

公司作為國內通用航空產業的先行者,憑藉30餘年的運作經驗積累和雄厚的實力,已發展壯大成為行業內具有一定帶動力與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公司主要核心競爭力如下:

(一)先進、成熟的管理體系和優良的安全記錄

公司是國內同行中率先通過英國標準協會的ISO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最早建立健康安全環保手冊(HSE方案)和SMS體系的企業,目前已創建出一整套與國際接軌的安全、運行、維護管理手冊和規則。在嚴格、科學、規範的管理體系下,公司已持續安全飛行近40萬小時,先後摘得“金鷗杯”“通用航空安全飛行先進單位”等多個重大獎項,是唯一榮膺中國民航局“通用飛行安全三星獎”的通用航空企業。

(二)行業領先的機隊規模和基地規模

公司直升機機隊具有數量眾多、種類豐富、性能先進等特點。2019年公司共運營77架航空器(其中自有直升機43架),主要機型為空客直升機公司生產的EC225、EC155、AS332等型號直升機,並適當配置美國西科斯基生產的S92、俄羅斯直升機公司生產的Ka32、意大利萊奧納多公司生產的AW139。

同時公司基地具備規模化、網絡化。公司總部設在深圳,下屬海直通航、維修公司、培訓公司、海直租賃、海直航科、海直髮展等子公司,在天津、上海、湛江、浙江和海南等5處設有分公司,在深圳南頭、天津塘沽、湛江坡頭、海南東方等4處設有直升機場。公司點面結合的網格化基地輻射範圍廣且具備較強的協同效應,能有效保障動態響應更及時、資源配置更合理。

(三)龐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公司凝聚了一批優秀、穩定的管理團隊,且具有一支業內頂尖、技術精湛的專業人才隊伍。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擁有的202名飛行員中有大批人員被中國民航授予安全飛行獎章,其中功勳獎章29名、金質獎章39名、銀質獎章57名、銅質獎章59名;公司擁有的340名維修人員中持有中國民航局頒發的機務維修執照265名,同時持有歐洲航空安全局頒發的機務維修執照24名。

(四)具備“通航飛行+通航維修+通航培訓+機場運營”一體化服務能力

公司在業內起步較早,且圍繞通航產業鏈佈局較齊全,在多個細分市場綜合能力處於前列。通過各業務板塊資源整合及相互支撐,公司已成為國內唯一將通航飛行、通航維修、通航培訓、機場運營等協同發展,並提供一體化服務的供應商。

(五)品牌和客戶資源優勢

公司是證券市場唯一在主板上市的通航企業,安全運營記錄優良、綜合實力雄厚、運作合法合規,且全面履行社會責任,在國內業界具有極高知名度,品牌影響力在海外持續提升。同時,公司始終秉持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對客戶需求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並持續完善自身服務水平,已與大批優質海內外客戶建立長期深入合作關係,客戶資源穩固並呈逐年優化趨勢。

三、公司未來發展的展望

(一)行業格局和趨勢

通用航空產業鏈條長、服務領域廣、帶動作用強,被定義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推動行業發展,近年來國家政策法規不斷革故鼎新。2010年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印發《關於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見》,對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做出了部署;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制定了通用航空業發展思路和重點任務;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支持通用航空消費大眾化發展。同時伴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大躍升,通用航空市場需求逐漸旺盛,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正駛入快車道,迎來歷史性機遇。但鑑於基礎設施建設數量、人員資質門檻、技術壁壘等因素的桎梏,通用航空企業經營成本居高不下,產業發展活力尚未全面釋放,再加上地方政府和企業爭相進入通用航空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行業發展面臨巨大挑戰。

(二)發展戰略

目前通用航空產業正處於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歷史交匯點,為搶佔高質量發展制高點,進一步拉開與追趕者的距離,公司已著手調整戰略規劃,完善頂層設計,目前初步擬定未來3年發展戰略。未來公司將緊跟國家戰略方向,圍繞通用航空產業鏈全面發力、多點突破。以通航綜合運營能力為核心,積極實施業務多元化和均衡發展策略,充分調動優勢資源,加深各業務間的互聯互通,著力塑造利潤增長新格局。公司將縱深推進國內海上石油板塊,並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堅持“走出去”發展道路,進一步拓寬海外市場;以國家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為契機,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在通航維修市場重點發力軍品業務;精準研判通航培訓市場,完善培訓管理體系和課程;港口引航、直升機代管等業務竭力保存量、爭增量。

(三)經營計劃

2019年公司實現安全目標;計劃實現營業收入144,830.37萬元,實際營業收入156,725.33萬元,超出計劃目標8.21%;計劃營業總成本控制在140,571.75萬元,實際營業總成本138,081.43萬元,預算完成率98.23%,控制在計劃目標內。

2020年度公司經營計劃為:力爭實現營業收入161,817.23萬元,營業總成本控制在142,775.70萬元;安全目標是:杜絕各類事故,事故徵候萬架次率低於民航指標,切實保證持續安全。上述經營計劃不代表公司對2020年度的盈利預測及對投資者的業績承諾,能否實現取決於市場狀況、經營環境等多種因素,存在較大不確定性,請投資者對此保持足夠的風險意識。

(四)可能面對的風險及應對措施

1.市場風險

(1)業內競爭加劇的風險:新的競爭對手不斷湧現、新的技術和模式方興未艾,通用航空產業競爭態勢嚴峻。公司積極應變,在維持現有優勢的同時,靈活創新服務品種、持續提升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堅持根據市場需求不斷調整商業模式。

(2)過度依賴單一市場風險:海上石油業務板塊長期為公司主要盈利來源,公司對海上石油市場的依存度較高。雖然公司已與國內石油巨頭建立長期深度合作關係,但如出現政策調整或其他影響業務關係情況,公司發展速度將受到較大負面影響。公司積極實施業務多元化和均衡發展策略,降低單一市場對公司的經營影響。

2.管理風險

(1)生產安全風險:在作業點分散、業務範圍廣、業務種類複雜多樣及作業量越來越大等因素的交織影響之下,公司安全運行負荷較高。築牢安全生產底線是公司工作重中之重,公司持續完善安全管理體系、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堅持安全隱患零容忍,嚴密防範生產安全風險。

(2)人才流失及儲備不足風險:行業競爭日益激烈、高端人才緊缺導致市場掀起對優秀人才的爭奪之戰。公司若不能維持管理團隊和業務骨幹隊伍的穩定性,可持續發展能力將受重大影響。公司持續完善人力資源體系,不斷從內外部培育高水平人才,以滿足日益發展壯大的需要,同時健全人才激勵機制,保證人才隊伍的穩定性。

(3)管控風險:公司業務覆蓋面不斷擴張,子公司數量逐步增多,但因各業務生產模式、各子公司管理水平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公司管理難度和風險亦逐步增加。公司以梳理和管控各子公司的業務風險為著力點,並強化對子公司的考核力度和減少信息傳遞反饋環節,盡力降低管控風險。

3.財務風險

(1)應收賬款風險。公司具有一定的應收賬款,雖然公司主要應收賬款客戶具有較強的經營實力且回款記錄良好,但仍存在應收賬款無法及時收回或無法全部收回的風險。公司持續加大應收賬款的管理制度,緊密跟蹤客戶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確保應收賬款風險得到有效管控。

(2)財務融資風險。公司的資本支出規模較大,且部分項目具有前期投入大、項目週期及投資回收期長等特點,再加上國內整體融資環境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從而面臨財務融資風險。公司堅持項目投資前進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審慎投資,並加強對各種金融工具的研究,堅持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做好財務融資風險防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