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山“攻堅戰” 方艙醫院“閃電戰” 下沉社區“保衛戰”武漢地產人全員戰疫連戰連捷

不論是鏖戰雷神山的“攻堅戰”、搶建方艙醫院的“閃電戰”,還是下沉社區的“保衛戰”,武漢地產人在這場戰疫中敢於“亮劍”、連戰連捷。

疫情發生後,地產集團黨委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出“使命在肩、戰鬥有我”的行動令,3600名幹部職工全部進入“戰時狀態”。

1月25日大年初一晚,地產集團接到代建雷神山醫院緊急任務,火速組織建設團隊奔赴黃家湖畔,展開大會戰。歷經十晝夜鏖戰,雷神山醫院32個病區、1500張病床陸續投入使用。地產集團旗下東方物業又獨家承擔8萬平方米的物業管理,短短3天內集結400餘名精兵強將進駐現場,為該院高效運轉保駕護航。

與此同時,地產集團組織建設5座方艙醫院共7814張病床,佔全市方艙醫院總床位的四分之一。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地產集團不僅是一線城建主力軍,還是下沉社區幫扶的先鋒隊、防疫工作的支援保障部隊。758名黨員幹部職工下沉5個街道41個社區,累計向各社區捐贈防護物資11273件套,消毒用品543斤,消殺設備52臺套。集團還籌措購買80餘萬元近6000份蔬菜、米、油等生活物資,免費送到10個小區,幫助困難群體共渡難關。

“雷神山”監理對工程細節爛熟於心

地產集團代建的雷神山醫院,面積是火神山醫院的2倍多,建設工期則與後者相當。對於項目總監理工程師、地產集團鴻城諮詢公司工程監理部部長程勇志來說,“如此艱鉅的任務,從事監理工作近20年第一次遇到”。

每天7時到現場,晚間巡查現場最後離開,日平均步行達17公里……這是程勇志在雷神山的工作日常。

他將50餘名監理技術骨幹分成兩班無縫對接,堅持24小時不間斷的監理服務模式,快速協調多專業工種、多單位交叉、穿插作業的空隙銜接,落實各關聯單位之間的人員、材料、機械等資源的調配。

大到整個醫院項目的質量、安全控制、進度數據,細到人材機設備的投入、防滲膜的焊接工藝質量控制……每一道施工工序、每一個施工細節、每個時段的工作安排、每類資源組織進場的時間計劃,程勇志都爛熟於心,以此對現場項目監理工作作出優化調整。

2月14日晚,武漢出現強對流天氣,地產集團當即決定為5.22萬平方米的病房隔離區增設鋼結構屋面,進一步提高其應對極端天氣的能力。程勇志帶頭爬上屋面工作。“最艱難的時刻我先上,最危險的地方我先去!”

2月3日,地產集團接到武漢首批3家方艙醫院緊急建設任務,公建事業部第一時間迎戰,作為副總經理的陳濤主動請戰,當天進駐其中規模最大的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施工現場。

建設時間緊之又緊,陳濤同時負責設計協調與施工管理,從設備的調運、卸貨、安裝,到床位的擺設距離、隔板安裝方案,再到每個床位的臨電插座安裝、移動衛生間的安裝等,他徹夜沒閤眼,一刻不鬆懈。近2萬平方米的場地,他來來回回走了不知道多少趟。“當時沒有感覺到困,也沒感覺到累,只覺得時間不夠用,生怕有一個環節沒跟上節奏,耽誤完工時間。”他後來這樣回憶。

2月4日早上,2000張床位擺設已基本成型,5日凌晨,工程全面完工,不到36個小時完成了全部改造任務。

2月17日,陳濤再次受命出征蔡甸定向方艙醫院建設。用於改造的建築是還沒有完工的在建工程,路、水、電三不通,但不講條件、敢打硬仗是地產人的一貫作風,他二話沒說,帶領團隊於17日晚完成設計方案,18日組織協調施工單位,12個小時打通施工通道,當晚通宵作戰,完成部分物資卸貨安裝,同時搶通臨時用電和室內外給水管。

5天時間,陳濤一直堅守在一線,對照目標節點掛圖作戰,分秒必爭,再次刷新了地產速度。

下沉黨員暖心服務感動居民

3月19日,湖北新增疑似和現有疑似病例雙清零。當天,一張大紅紙的感謝信貼在了華匯社區一棟居民樓下。居民在信中細數地產集團下沉黨員幹部在社區防疫工作中的貢獻。此時,地產集團統建公司副總經理朱超已經帶領隊員們在社區防疫一線奮戰了40多個日夜。

2月12日,朱超接到緊急任務,從漢陽區洲頭街道向陽社區趕往江岸區塔子湖街道華匯社區支援。

這裡是公租房小區,6棟樓住了2130戶居民,人口密度較大,中老年人較多。排查時,他總會多叮囑幾句,“家裡有沒有什麼困難”“有什麼需要的跟我們說”。沒幾天,他就摸清了對口幫扶的居民情況。

低保戶生活困難,朱超聯繫免費愛心菜。老年人取現困難現金告急,他與銀行、社區溝通,將“取款機”搬到小區。大病重症患者的藥沒了,他和同事接力排隊20多個小時代購。3月7日,華匯社區接收了從成都運來的27噸愛心菜,朱超帶著下沉人員連續奮戰10多個小時,完成搬運與配送,他一個人就搬了1噸。

看到居民的感謝信,朱超很感動,“這是我們應該做的。疫情不退,我們不退!”

(長江日報記者文濤 通訊員高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