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防“輸入”,上海這些街道社區硬核應對!

外防“輸入”,上海這些街道社區硬核應對!


國內疫情形勢逐步好轉,如今的防疫重心已經轉向防止境外輸入,從重點國家返滬的人員都要實行隔離醫學觀察。各個社區在疫情防控中,都想出了各種各樣的防控辦法,提高社區疫情防控效率。


樂民平臺【社區防疫】專題持續更新,歡迎各社區街道工作人員和熱心居民投稿,萬眾一心、同舟共濟,共同打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阻擊戰。


上海的各個社區在一線戰“疫”中如何做好輸入型隔離工作呢?本期,小樂帶大家看看各個社區的策略和服務。

外防“輸入”,上海這些街道社區硬核應對!


自上海宣佈將重點國家(地區)的名錄從16個擴大至24個以來,全市進一步從嚴從緊落實14天居家隔離健康觀察措施。程家橋街道疫情臨時工作聯絡群裡有近400條信息不停閃現,提示著一場全新的抗“疫”戰打響了。


外防“輸入”,上海這些街道社區硬核應對!


數據再精準,確保不漏一人


“等等,剛剛數據核查組彙報的是居家隔離79人、集中隔離5人,你這組為什麼分別是70人和6人?”這是程家橋街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情況溝通會的現場。問題一出,協調處置組、數據核查組以及各居民區都在圍繞這兩個數字“死磕”,大家一來一去幾個回合,直到把數字完全碰攏、精準掌握。


外防“輸入”,上海這些街道社區硬核應對!


當下正是外防輸入的關鍵時期,境外回滬人員持續攀升,全面準確地掌握基礎數據對做好社區防控至關重要。為了避免再次出現“誤差”,街道首先要求各部門對數據本身進行分析、比對,發現重複、漏登的,及時追根溯源。其次,居民區加強排查,提前掌握回滬人員信息,減少“盲區”。最後明確統計截止時間,防止因時間差造成數據前後不一致。


流程再精確,確保不缺一環


“這戶是蛋殼公寓,兩人合租,與居民溝通下來,同住人不同意其入住。”


“車子坐不下,分兩批到小區。”


“去集中隔離點,家人可以送換洗衣物和吃的嗎?”


“小區那個臺灣人麻煩關心一下,已經超過12小時還沒回來。”

……


外防“輸入”,上海這些街道社區硬核應對!


調整工作流程方式的第一天,臨時工作聯絡群“炸鍋”了,各類問題反映層出不窮。


程家橋街道迅速轉段,“兩下兩上”規範人員轉移接送流程,即“一下”《重點國家入境人員集中接送登記表》,聯繫居民區馬上核對名單;“一上”《程家橋街道入境人員信息核查反饋表》,居民區反饋入境人員居住條件,對居家隔離還是集中隔離提前做出反應;“二下”《程家橋街道入境人員送達流調工作安排表》,告知接機人員、入境人員、上門醫生等信息 ,居民區、物業公司做好接人準備;“二上”居民區反饋流調完成情況。


外防“輸入”,上海這些街道社區硬核應對!

外防“輸入”,上海這些街道社區硬核應對!


服務再精細,確保不少一分


“謝謝關心。”“應該的。”街道平安辦主任康曙明對一夜不眠不休、接力馳援做了簡單回應。原來從傍晚到第二日早晨7點,12個小時裡康曙明和駕駛員往返臨空1號公園與各小區4趟,將5戶11人全部平安送達。


據悉,為了有效防範境外疫情輸入,程家橋街道組建了一支24小時值守境外人員專項接收工作小組,確保不間斷工作模式,形成全程閉環管理。


外防“輸入”,上海這些街道社區硬核應對!


“這個外國人不會講中文。”王滿泗橋居民區書記盛梅芳在工作群裡“求援”。隨即,多國語言版《居家隔離觀察承諾書》修訂完成,語言志願者閃亮登場。


“溫莎花園隔離家庭缺垃圾袋,麻煩醫護人員送一下。”南龔居民區書記張樺在工作群裡提醒。隔離期間,社區衛生中心除了提供居家消毒用品,還負責生活垃圾的定時清運。


外防“輸入”,上海這些街道社區硬核應對!


從國門到家門,這群社區人晝夜不息、事無鉅細、默默無聞地關心著、服務著入境回滬人員,只是為了築牢疫情防控線,為了守護全民安康做努力。

外防“輸入”,上海這些街道社區硬核應對!

位於徐彙區湖南街道復中居民區的東方巴黎霞飛苑小區,585戶居民中近四成是外籍居民。疫情發生以來,百餘位居民從境外回滬,他們來自意大利、德國、韓國、日本等20餘個國家和地區。測溫、掃碼、登記信息、居家隔離健康觀察……這是境外回滬人員回家的“必經流程”,但東方巴黎霞飛苑“洋居民”告訴記者,

他們還有一個隔離秘籍——掃碼進群


外防“輸入”,上海這些街道社區硬核應對!

訂餐、購買生活用品、瞭解防護知識、翻譯……居家隔離期間,“東方巴黎國際群”成了“洋居民”口碑相傳的“萬能群”。擔任群主的,正是復中居民區黨支部書記曹越傑。

外防“輸入”,上海這些街道社區硬核應對!

東方巴黎國際群(“安妮”為曹越傑網名)


這個微信群的創立,要從2月24日說起。這天,韓籍居民樸先生從韓國回滬,在小區門口,曹越傑如接待所有境外回滬居民一樣,幫助他完成信息登記,並加了他的微信。“如果生活中有需要幫助,隨時和我聯繫。”“我太太幾天後回來,她會聯繫您的。”樸先生告訴曹書記。

外防“輸入”,上海這些街道社區硬核應對!

幾天後,樸先生的太太高女士回家時,曹越傑注意到,高女士手中只提著少量的食物,於是她將訂餐平臺的二維碼發給了樸先生,並留言:“外賣或快遞送到後告訴我,我會幫你們送上門。”然而,兩天過去了,曹越傑遲遲沒有等來樸先生夫婦的訂單信息。“沒有快遞也沒有外賣,居家隔離期間他們吃什麼?”越想越“不淡定”的曹越傑再次試著聯繫樸先生。


微信裡,樸先生急切地“秒回”了一段段韓語。不懂韓語的曹越傑通過翻譯平臺,才得知原來樸先生夫婦平時都是出門採買,不會使用快遞,也看不懂訂餐平臺上的中文。因為不想給忙碌的居委幹部增加負擔,他們正一籌莫展。


教會他們學習“新技能”成了當務之急,然而語言關該如何突破?曹越傑想起了韓錫睿——一位在上海經營韓餐館、曾在上海中學國際部讀書的韓籍居民。就這樣,她組建了“韓國居民微信群”,並通過韓錫睿的翻譯,一步步地教樸先生下訂單。直到微信群裡出現了樸先生的到貨通知,她笑著說:

“韓國居民學會了‘新技能’,我放心了!”

外防“輸入”,上海這些街道社區硬核應對!

隨著小區迎來“洋居民”們的返程高峰,加之越來越多的國家被列為“疫情重點國家”,曹越傑心裡又起了新的擔憂——各國居民是否都掌握了點外賣、收快遞等居家隔離的必備技能?


在聽取多方建議後,她決定建立“東方巴黎國際群”,原本對西餐店、蛋糕店並沒有太多瞭解的她當起了周邊“網紅店”的“偵查員”,通過各種渠道瞭解評價較高的店鋪,並與店鋪負責人取得聯繫。沒過多久,不僅來自日本、意大利等國的“洋居民”進群了,蛋糕店、咖啡館、外國食品超市和日用品店的店主和負責人,以及物業工作人員也相繼進了群。當遇到看不懂的內容時,會外語的工作人員和懂中文的“洋居民”會幫著翻譯;當對食物有特殊需求時,可直接與店家聯繫。

外防“輸入”,上海這些街道社區硬核應對!

曹越傑前往小區周邊超市和餐飲店索要商家微信


滿足生活需求的同時,防控宣傳也不能落下。3月10日,群裡的“洋居民”驚喜地發現,一位暱稱“曹大米”的群成員發來了一幅生動的英語手繪圖,詳細地告訴他們如何正確洗手和佩戴口罩。原來,“曹大米”是曹越傑的女兒,上海健康醫學院大四年級的醫學生。“因為疫情關係,女兒在醫院的實習暫停了,我就把她拉近了群裡,讓她也能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和女兒“曹大米”一起入群的,還有曹書記曾經當過牙科醫生的侄女,曹越傑覺得:“‘洋居民’會比較注重口腔衛生,所以我想告訴他們疫情防控期間應該如何做好口腔防護,畢竟防範病毒是重中之重。”

外防“輸入”,上海這些街道社區硬核應對!

“曹大米”繪製的手繪圖(英文版)


外防“輸入”,上海這些街道社區硬核應對!

“曹大米”繪製的手繪圖(中文版)


在看到“曹大米”的手繪圖後,很多“洋居民”都在群裡稱讚道:“這幅畫非常棒!”“我已經把它貼在了書架最顯眼的位置。”於是“曹大米”又在此基礎上繪製了一幅中文版的手繪圖。如今這一套手繪圖已被放入了湖南街道的“防控愛心包”裡,送到了每一位需要接受居家隔離的居民手中。


眼看著吃飯難的問題逐漸解決了,但一位意大利籍居民卻給曹越傑發來了求助信息。


“為什麼我不能訂外賣?”原來,這位居民只有無法綁定APP的境外銀行卡,在家飢腸轆轆,捏著現金卻無法點餐的他有些崩潰。“彆著急,我來想想辦法。”曹越傑和居委幹部一邊安慰居民,一邊與微信群裡的商家聯繫。最終,與商家協商一致,特殊時期,這位居民的訂單費先由她墊付。看著為自己送來食物的居委幹部,“洋居民”既欣喜又激動。


“Amazing!”

“Very Nice!”

“Thanks!”


如今,每天群裡都會時不時地出現一張張外賣和快遞訂單截圖,曹越傑和居委幹部雖然“送餐員”“快遞員”當得辛苦,但看著居民們刷屏的稱讚和道謝,她心裡充滿感動。她說:“隔離病毒但不隔離愛,疫情防控不能只講‘硬邦邦’的政策,更要有‘笑嘻嘻’的服務。


外防“輸入”,上海這些街道社區硬核應對!

國內疫情形勢逐步好轉,如今的防疫重心已經轉向防止境外輸入,從重點國家返滬的人員都要實行隔離醫學觀察。然而,有些外國人不會說中文,怎麼和他們溝通交流成了一個問題。不過,這難不倒我們多才多藝的社區醫生。


在徐彙區的徐家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立了一隻會多國語言的社區隨訪團隊,有多名精通英語、日語、西班牙語的成員可謂人才濟濟。


外防“輸入”,上海這些街道社區硬核應對!


徐家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醫師張源有過短期在國外生活的經歷,對外國人的特點和生活習性比較瞭解。今天(3月19日),擅長英語的張醫生隨訪了一名居家隔離的韓國來滬人員,為他測量體溫、問詢登記,還根據對方需求,帶去了消毒用品。由於對方只會韓語和英語,雙方全程用英語交流,非常順暢。像張醫生這樣擅長英語的醫生在團隊裡還有好幾個,他們的語言優勢在隨訪過程中起了很大作用,能夠及時瞭解到外籍人士的需求和症狀,給防疫工作增添更多保障。


在徐家彙社區,日籍人士在近期來滬的外籍人士中佔了相當大的比例。95年出生的張成達是典型的動漫愛好者,為此,他在大學期間選修了日語專業,沒想到在這次抗疫戰場上派上了大用場。


一名不太會說中文的日本來滬人員用日語對他連連誇讚:“沒有想到會有社區醫生會說日語,這對我們日本人非常有幫助,也比較方便。非常感謝社區醫生。”

外防“輸入”,上海這些街道社區硬核應對!

熱心的張成達還抽空為同事們製作了中日英三種語言版本的問詢卡,這給不會日語的其他團隊成員帶去了方便。即便不會外語,只要向外籍人士逐一展示問詢卡,也能完成每天必要的探訪問詢工作。這也為每天面臨巨大工作量的團隊提高了效率。


隨訪團隊還通過微信定期開會,佈置工作,交流經驗,互通有無。同時,為了嚴格做好隔離期間的醫學觀察,在原先一天兩次醫學監測的基礎上,中心還成立了醫學監測複核工作小組,對所有隔離觀察對象開展不定時上門監察,通過建立兩道“防線”來排查可疑症狀,

從流程環節上強化了居家醫學觀察的工作要求,守住社區防控疫情的“陣地”。


堅決嚴防死守!


來源:長寧程家橋、湖南街道、上海徐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