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若有戰,召必回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有全國,有大家的支持,武漢肯定能過關!”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原第一軍醫大學赴北京小湯山醫療隊全體隊員,又一次出發。2003年他們曾赴小湯山抗擊“非典”,17年後,他們再次向院黨委請戰,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無論生死,不計報酬!”

——1月26日,甘肅省定西市人民醫院新生兒科護士長曹愛春和護士邢亞半夜寫下請戰書,承諾“無論生死 不計報酬”,懇請院方批准他們奔赴武漢抗疫一線。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讓更多有家人的同事多休息,我年輕,我先頂上!”

——2月20日,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協和江南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生彭銀華,在抗擊疫情一線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經搶救無效去世。如果不是這場疫情,彭銀華從年前就應該忙碌著試婚紗、訂酒店、發請柬,在正月初八辦場熱熱鬧鬧的婚禮……大年三十那天,同事們心疼他,讓他回家休息,多陪陪“未過門的妻子”,他微笑著對同事說,“讓更多有家人的同事多休息,我年輕,我先頂上!”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我願意去。我一是沒有孩子,二不是獨生女。”

——宋姿軒是河南省郟縣人民醫院透析室的一名普通護士。1月23日,她在發給護士長的微信裡這樣寫到,“聽說武漢重症的患者都是多臟器衰竭,醫院如果有通知需要支援武漢透析方面技術人員,我願意去。自願報名,自己買票,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我一是沒有孩子,二不是獨生女。”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我是呼吸科護士,我不去誰去?”

——在解放軍支援湖北醫療隊裡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奮戰在傳染病病房裡的8位“男丁格爾”。他們髒活累活都往身上攬,總能及時給予患者最需要的關懷,被隊員們稱為“勇敢智慧的暖男”。竇恆是這8位“男丁格爾”之一。除夕當日清晨6點多鐘,剛下夜班不久的竇恆正陪著懷孕的妻子在重慶江北T3航站樓辦理登機手續,準備回老家過春節。抽組援鄂醫療隊的消息傳來,竇恆毅然決定退票返院加入醫療隊,他對妻子說:“我是呼吸科護士,我不去誰去?”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我還記得十七年前非典肆虐時,曾經有無數前輩守護我們,現在輪到我們守護大家了!”

——中科大附一院西區呼吸科護士何賢月是一名“95後”女孩,她主動請戰馳援武漢。2月4日凌晨,她接到了前往武漢的通知。何賢月說:“想想自己將要面對的一切,說不怕是假的。但總要有人去一線,我是單身,一個人去的話牽掛少一點吧。我還記得十七年前'非典'肆虐時,曾經有無數前輩守護我們,現在輪到我們守護大家了!”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我也要參戰!”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今天,換我做你的英雄。”

——2月20日,重慶忠縣公安局馬灌派出所所長雷景然為馳援湖北抗疫的妻子李卉送行,儘管心中全是擔憂和不捨,但他還是支持妻子的選擇。李卉笑著說:“今天,換我做你的英雄!”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因為我和其他護士不一樣,我是汶川人呀!”

——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內科四病區護士、今年24歲的佘沙是2008年汶川地震倖存者。1月25日,醫院發佈召集第二批醫療隊成員的通知,她第二次主動報名請戰,在回覆朋友問她為什麼這麼堅持時,她說:“因為我和其他護士不一樣,我是汶川人呀!”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17年了,制服顏色雖然變了,但我的初心始終沒變。”

——2003年,餘祥元作為一名武警戰士,曾在北京參與過抗擊非典疫情。2020年,身為新疆烏魯木齊市公安局天山區分局鹼泉街派出所民警的他,再次投身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他說,“17年了,制服顏色雖然變了,但我的初心始終沒變。”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等孩子們長大了,要告訴他們,在2020年那個令人難忘的春天,無數個身穿白大褂的醫護工作者奮戰在抗疫一線,為大家築起一道道防病毒的‘隔離牆’。他們的爸爸正是其中的一名‘逆行者’!”

——2月21日,海南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集結出發,儋州市人民醫院醫生李材忠在出發前對妻子周仕群說了這段話。


與死神賽跑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病人。”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他才26歲,救不活他我們會內疚一輩子。”

——2月5日,26歲的年輕小夥李驍被送進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醫療隊所接管的重症醫學病區(ICU)時,已經呈現嚴重呼吸衰竭的症狀了。經醫護人員全力救治,病人終於度過危險期,病情逐漸好轉。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主任李太生教授欣慰地感嘆道:“看到他‘脫管’十分有成就感,他才26歲,如果救不活他我們會內疚一輩子。”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我總能從窗戶裡看到她的身影,她的腳步就像敲在我心上。我想,一定要把他治好,還給她!”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李光,在金銀潭醫院南樓ICU病區連續戰鬥了20多天。李光說,他的病人中,有一名51歲的出租車司機,是家裡的頂樑柱,3個孩子還在上學,妻子每天都在醫院樓下徘徊,以這種方式陪伴著丈夫。“我總能從窗戶裡看到她的身影,她的腳步就像敲在我心上。我想:一定要把他治好,還給她!”令人欣慰的是,李光團隊負責的30多個床位,搶救成功率達到了90%以上,而那名出租車司機已康復出院。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他們怕是怕的,但是忙起來就忘了怕。”

——夏家安是武漢市金銀潭醫院臨時救治病區的主任。他手下的許多護士都很年輕,甚至被抽調前並沒有豐富的ICU護理經驗,只能邊學邊做,邊做邊學。談及這些年輕的護士,夏家安忍不住流下眼淚,他說,“他們怕是怕的,但是忙起來就忘了怕。”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萬一的話,我相信我的同事會救我的。”

——“有想過自己也被感染的風險嗎?”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救中心主任胡勳煒面對媒體記者的採訪回答說,“我不要緊,年輕人身強體壯,還好。萬一的話,我相信我的同事會救我的。”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同事倒下了,病人還要繼續救!”

——湖北日報全媒體記者在採訪武漢市肺科醫院ICU主任胡明時,胡主任突然接到電話,泣不成聲。他的好兄弟,某院ICU醫生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危。胡明說:“同事倒下了,病人還得繼續救!”這就是最真實的救援現場。哪有什麼滿懷希望的加油,只有崩潰前一次次咬緊牙關的堅持而已!願平安!


謝謝你們為武漢拼過命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趙英明!你要平安回來!我保證包一年的家務我做哈!聽到沒有?”

——1月28日早上,四川省第二批、廣元市首批派往武漢的醫療援助隊伍出發。在送行現場,廣元市第一人民醫院女護士趙英明的丈夫哭著喊道。1月30日16時,趙英明在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住院部重症病房面對鏡頭答覆丈夫:“老公,辛苦了,家裡面就交給你了,我一定平安歸來,回來後還要監督你做一年的家務!”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武漢,我把家裡的英雄借你了,希望我們所有的堅守,都奔向團圓!”

——汪曉婷是武漢市武昌醫院的醫生,一直奮戰在抗擊疫情最前線,為儘可能減少疫情傳播風險,她每天執意走路上下班,即使凌晨3點上夜班也不坐自己家的車,丈夫汪瑩鶴就開車用車燈為她照亮上夜班的路,默默為妻子護航,並許下心願。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武漢的小朋友,我爸爸是醫生。現在,我把爸爸借給你們打病毒,打完了再把他還給我。”

——馳援湖北的爸爸牽掛著家裡的孩子,孩子更思念著爸爸。2月13日,8歲的寧夏銀川市興慶區第二十二小學學生馬逸韜給爸爸和武漢的小朋友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武漢的小朋友們,我爸爸是醫生。現在,我把爸爸借給你們打病毒,打完了再把他還給我。”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說星星很亮的人,那是因為你沒看到過醫生護士的眼睛。”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護目鏡留下的)這些傷痕,是最美的榮譽勳章。”

——李蕊是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1月27日凌晨,隨首批重慶赴湖北醫療隊抵達孝感。到醫院後,李蕊根據病區情況制定了防控及醫療流程規範,全力保障了醫療救治有序進行。有的護士擔心護目鏡和口罩壓傷了臉,以後會不會留下疤痕。李蕊一邊找來膏藥為護士們塗抹傷處,一邊安慰她們:“傷痕肯定會好的,不會影響容貌。這些傷痕,是最美的榮譽勳章。”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請問,你是陳炳嗎?”“你是小奇?”

——2月4日,浙江紹興市人民醫院,一對多日未見面的抗疫醫護夫妻在隔離病房走廊偶遇。“請問,你是陳炳嗎?”“你是小奇?”夫妻二人通過聲音、眼神認出彼此。他們互相用手指了指對方,擁抱在一起。短暫交流後,兩人各自回到工作中。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姑娘,我看不到你的臉,讓我好好看看你的眼睛。”

——從2月初接到支援方艙醫院的命令,到武漢東西湖方艙醫院宣佈休艙,39歲的山東省援助湖北護理專業醫療隊護士長唐曉培在這裡整整工作了一個月。“我們進來的時候有個心願,就是儘快讓患者康復,讓方艙醫院關門!現在方艙休艙,我如願了。”唐曉培說。這些天來,她們護理過的很多病人出艙時,對醫護人員都依依不捨。一名大媽動情地對唐曉培說:“姑娘,我看不到你的臉,讓我好好看看你的眼睛。”


武漢人的感恩之心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武漢最美的不是櫻花,是武漢人感恩的心。”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我的遺體捐國家。”“我老婆呢?”

——2月12日,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肖賢友在武漢市第四醫院(古田院區)寫下了彎彎扭扭的遺書,並拒絕使用丙球蛋白,想留給更需要的人使用。遺書第一句是:“我的遺體捐國家。”第二句是:“我老婆呢?”肖賢友被轉至金銀潭醫院的第二天,因病情惡化,不幸離世。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我最想看看你的臉,想知道你到底長什麼樣,以後要是有機會,我想給你做一碗我們武漢的熱乾麵。”
——為了拉近與患者的距離,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長劉盼,工作之餘學了幾句湖北話,“您吃飯了嗎?”“今天感覺怎麼樣?”她用不太熟練的湖北話與患者交流,逗得患者們哈哈大笑,但淚水卻在他們的眼眶裡打轉:“謝謝你,有你們真好!”最近幾天,陸續有患者康復出院。“阿姨,今天康復出院了,你最想幹什麼?”劉盼問一位出院的阿姨,阿姨含著淚對她說:“我最想看看你的臉,想知道你到底長什麼樣,以後要是有機會,我想給你做一碗我們武漢的熱乾麵。”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雖然沒有看見你真實的面貌,但在我們的心中,你們無比高尚。”

——2月17日,貴州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貴陽息烽縣人民醫院護理隊員塗真均,收到了武漢46號方艙患者聯名寫的感謝信,“雖然沒有看見你真實的面貌,但在我們的心中,你們無比高尚。”信的字裡行間流露出滿滿的真情。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一路上,我竟然不知道怎麼開車。開快了,怕把他們顛醒,開慢了,又怕耽誤他們休息時間。”

——疫情防控期間,武漢對城市交通進行嚴格管控,公交線路停止運行。但是,每天武漢的馬路上還穿梭著少量公交車,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武漢公交集團司機聶三華主要負責接送新疆來的醫護人員。工作了20多天,他很有感觸,覺得醫護人員太辛苦了、太疲憊了。他說:“有次我收末班,上來五個醫護人員。我就從後視鏡裡看到,他們一上車就靠著椅子睡著了。一路上,我竟然不知道怎麼開車。開快了,怕把他們顛醒,開慢了,又怕耽誤他們休息時間。”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我替武漢謝謝你們!”

——3月3日上午,湖北武漢方艙醫院年齡最小的患者雯雯出院。9歲的雯雯和家人均被感染新冠肺炎,被安排在不同的醫院治療。得知雯雯出院的消息,接管方艙醫院的山東省第八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紛紛前來送行,雯雯和所有的醫護人員合影,並對他們說:“我替武漢謝謝你們!”


隔離病毒,隔離不了愛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病毒也許能把武漢的熱鬧藏起來,但絕對藏不住愛。”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為熱乾麵加油!”

——動漫《野萌君》作者、微博網友“陳小桃momo”發佈了一張有趣的海報漫畫:病房內,代表武漢的“熱乾麵”躺在病床上,窗外,大蔥、小籠包、火鍋……全國各地的美食們在為武漢吶喊加油,“為熱乾麵加油”,溫暖了很多網友。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如果我要有錢的話我就捐錢,但我沒有錢啊,所以我就捐菜了。我有什麼我就捐什麼。”

——1月27日,正月初三,河南信陽菜農李俊和家人計劃將自家菜地裡近80噸蔬菜全部捐出,用於支援武漢和其他疫區一線醫護人員日常飲食。李俊說,“我沒有錢,如果我要有錢的話我就捐錢,但我沒有錢啊,所以我就捐菜了。我有什麼我就捐什麼。”1989年出生的李俊從2012年開始種蔬菜,規模不大。之前因為經驗不足,走了很多彎路也吃了很多虧,直到2019年才還清了所有銀行的貸款和親朋好友的欠款。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捐贈者:中華兒女”

——2月5日,美國洛杉磯幾位年輕僑胞買了85000隻手套、1000只N95口罩捐贈給武漢火神山醫院。這幾個年輕人剛剛畢業,沒有太多積蓄,幾個人湊錢,也不留名字。義工告知國內清關必須要留名,他們商量了一下,在捐贈者的位置留下了四個大字:“中華兒女”!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有人不顧生命保護我們,我總要為他們做點什麼……”

——12000只一次性醫用口罩、3215只醫用N95口罩、160套醫用防護服……從大年初一開始,短短十天,隔離在武漢家中的河南省南陽市愛心人士王美佳多方尋求幫助,累計出資11萬餘元購置了上述緊缺醫用物資,支援武漢和南陽的定點醫院。“有人不顧生命保護我們,我總要為他們做點什麼……”王美佳說。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我們一直都在,疫情不結束我們不走!”

——被網友稱為“雨衣妹妹”的劉女士來自四川成都,24歲,是一名黨員。2月初,她帶上廚師、食材從成都出發,“逆行”14小時到達武漢,為醫護人員做盒飯。從2月4日送出第一批盒飯開始,她的團隊每天都為醫院送去400-600份盒飯。“我們一直都在,疫情不結束我們不走!”“我覺得我做這一切包括寫遺書,都是值得的。”她對記者說。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要不要看一眼日落?”


數字可以清零,但記憶不會。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一條條“彈幕”,就像一粒粒閃耀的星光,

照亮夜空,溫暖你我。

病毒將原本安逸的生活劃出一道道裂縫,

但無數逆行者的光芒,

卻透過裂縫照進武漢

我們會記住這些平凡英雄的故事,

謝謝你們為我們拼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