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奶粉代購鏈斷裂,跨境購腰斬,大品牌難預測

3月18日,荷蘭衛生部長在議會作報告時突然暈倒,因為抗疫過度疲勞。


3月18日,德國交通部長稱計劃禁止來自中國和伊朗的航班在德國境內降落。


3月18日,德國總理默克爾首次就德國疫情發表電視講話,此係默克爾擔任總理14年來,首次就特殊情況發表電視講話。


3月16日,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表電視講話,宣佈法國進入“戰時”狀態。


3月16日,荷蘭首相發表電視講話稱,大部分荷蘭民眾將可能感染新冠病毒,專家希望可建立群體免疫。


法、德、荷蘭等歐洲主要奶粉生產和出口國現在您入到抗疫最艱難的時刻。


在此之前,瑞士、丹麥、西班牙等奶粉生產出口國已經進行封控邊境,防止疫情輸入擴散。


之前,與歐洲大陸有一定距離的愛爾蘭病例很少,現在也是在爆發,考驗著多個大品牌的應對。


截止3月19日20:30,德國確診病例13093個,新增2000多;法國9134個,已經超越韓國;瑞士3438個,新增503個;荷蘭2051個,新增292人;丹麥1132個,新增80個;愛爾蘭366個,新增69個。


歐洲奶粉代購鏈斷裂,跨境購腰斬,大品牌難預測


3月10日,消費日曝在發佈“歐洲告急!歐洲奶粉品牌正面臨斷頓危機”時,愛爾蘭確診病例在80多個。


荷蘭、愛爾蘭、法國、丹麥、德國、瑞士等疫情正處於爆發期,難以控制。這些國家也是重要的奶粉出口國,中國市場的多個外資大品牌的奶粉以及海淘、跨境購的主要品牌也都是出自這些國家。


面對洶湧的疫情,上述國家紛紛關閉邊境,關閉學校、餐館、酒吧、體育館,禁止出外集會等。不必要的上班則改為居家辦公。而奶粉生產廠、上下游產業鏈面臨這樣的要求,但是難以像中國保生產所進行的工廠封閉管理運行,因為這與他們思維觀念和價值觀衝突。


這次歐洲主要國家是按照遏制、延遲、研究和緩解四步驟應對疫情的,為了避免疫情擴散擠兌社會醫療資源,這些國家主要重點是救治中重症,居家隔離疑似、輕症。由於無法切斷傳染源,導致疫情繼續擴散。


疫情失控,整個國家的人都可能大範圍被傳染。德國默克爾、荷蘭首相等都透過媒體預警可能會有60%的國民感染新冠肺炎病毒。


3月16日,荷蘭首相馬克·呂特發表電視講話時稱,大部分荷蘭民眾將可能感染新冠病毒。專家希望可建立群體免疫,使醫療系統有能力處置所有患者。


3月18日,荷蘭衛生部部長在議會作報告時突然暈倒,據悉,暈倒的主要原因為對抗疫情過於疲勞。事後,他發推特稱一週來,因為疫情精疲力盡。


3月18日,默克爾發表電視講話稱:當前新冠肺炎疫情正急劇改變著我們國內生活。我們對常態、公共生活、社會共存的認知均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自德國統一以來,不,自二戰以來,我們的國家還從未面臨這樣一次必須勠力同心去應對的挑戰。”


這說明,荷蘭乃至德國、法國等抗疫戰事的吃緊。


面對失控的疫情,多個國家已經倍感吃力,尋求中國的支援。


3月18日,中國援助法國的防疫物資運抵法國。


3月18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應約同荷蘭外交大臣布洛克通電話。


王毅表示,雖然中國國內對防疫物資仍有較大需求,但中方將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向有需要的國家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並分享疫情防控經驗。關於荷方在華採購需求,中方願予以積極協助,在清關、運輸等方面作出便利安排等等。


疫情不僅是人身安全的危機,也給經濟帶來危機。


這自然衝擊乳業和奶粉行業。乳業乃至奶粉行業的上下游鏈條太長,極易受到原輔料供應、生產、人員安全、運輸物流等方面的影響。


默爾克表示:對於經濟而言,無論是大小企業,還是商店、飯店和自由職業者,目前都面臨困境。接下來的幾周將更加艱難。……


法國、德國、荷蘭、丹麥、瑞士等“封城”、管控邊境不僅影響到本國的物流運輸和人員流動,同時也影響到各國的物流運輸和原輔料供應鏈。


封城管理,也就會遇到原奶收購難、工廠員工上班難、原輔料供應遲緩等問題。持續下去,奶粉企業就會遭遇生產難以維續,影響資金鍊、供應鏈。


缺少人員,工廠運行困難,物流運輸困難,供應中國市場就會出現明顯遲緩的風險。


這些企業都有預防預案,不過,計劃趕不上形勢變化,病毒入侵的速度遠超人們防護速度。


企業出現危機,各國政府表示要支援救助。屆時損失也會很大。


但是對於消費者來說,推崇歐洲品牌和奶源,就可能會遇到自己選擇的奶粉供應跟不上的問題。在這裡,消費日曝建議有條件的可以適當儲備一些。如果目前就出現供應不上的就選擇轉奶。


歐洲奶粉代購鏈斷裂,跨境購腰斬,大品牌難預測


因為疫情擴散對歐洲企業的影響太大了。


來自歐洲的奶粉品牌和其他外資巨頭的奶粉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有多個模式:一是奶粉品牌的一般貿易出口,二是代購(海淘),三是跨境購。


目前這三種中,海淘、跨境購已經受到巨大沖擊。


原因在於:


這些國家疫情擴散,在海外的華人、留學生紛紛回國,作為海淘主力的他們離開了,也就沒人給國內消費者代購了。


至於跨境購這一塊,因為中小物流公司拼包機運輸,當地中小物流公司陷入困境、沒錢、沒人,要運輸運價畸高,這樣空運的可能性就渺茫了。


消費日曝一個朋友介紹,最近他的家人向意大利郵寄50個口罩,走的是中外運敦豪(DHL),郵寄費用為700元。這些錢在國內就可以買到200多個一次性醫用口罩了。


這就是直郵的最大障礙。


跨境購可以走海運,目前的情況很明顯,現在因為疫情各國需求下降巨大,海運量下降,海運成本蹭蹭上升。這樣費時間,太慢了。


有跨境購人士就表示:前段時間國內疫情嚴重的時候直郵漲價無貨,現在好不容易國內控制住了,國外又沒貨了;價高也沒有人要的,低價就只能虧本,德愛系列缺貨特別多,這些時候客戶都要轉國產奶了,太難了啊,對進口奶粉衝擊太大了。


至於奶粉品牌的一般貿易,之前的路徑是:中歐班列,空運,海運。


目前看,空運難,中歐班列因為來源德國、法國、荷蘭等主要疫區國,途徑中東歐、俄羅斯、中亞等國,中東歐國家肯定敏感,俄羅斯更是不好相處,陸運的難度增大了。


海運也是一個難題,運輸會明顯遲緩。

疫情擴散,同樣影響中國本土產奶粉的上游供應鏈,眾多品牌的原輔料來自歐洲。


在當下,消費日曝也希望疫情能儘快過去。需要看控制的速度。


這次疫情,是代購、跨境購品牌的劫難,也是對眾多來自歐洲的大牌的考驗。


沒有獲得配方註冊的特福芬、泓樂、安吉蘭德、吉特士、德國喜寶、米拉山、歐洲版大牌這幾個月會危險。


獲得配方註冊的中小歐洲品牌因為實力弱,可能會被疫情“拖垮”。


至於大品牌則是需要更多時間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