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傷痛,正在入侵你的婚戀


原生家庭的傷痛,正在入侵你的婚戀


原生家庭的傷痛,正在入侵你的婚戀

01

“以後我要找個像我爸/媽一樣的對象。”

“我長大了絕對不會找像我爸/媽這樣的對象。”

“看我爸媽這樣以後我還是不結婚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產生過類似的想法呢?

我有個朋友小A,她父母經常吵架,爸爸喜歡喝酒、賭博,喝醉了就回家發酒瘋對著她和她媽媽一通亂罵,輸錢了就回家找她媽媽拿錢,甚至有時候還會通過剋扣小A的生活費去賭博。

長久以來,小A一直忍受著這些委屈。每次我們提起戀愛話題時,她最常說的就是“結婚有什麼好,十個男的肯定有九個都像我爸那樣,這樣的話我還不如一個人過,它不香嗎?”

另一個朋友小B

,小康家庭,父母感情非常好,就算偶爾吵架,爸爸幽默求和,媽媽也不揪著,家裡永遠充斥著歡聲笑語。她對愛情十分憧憬,期待未來她和自己的另一半也能像她父母那般和諧恩愛。

同樣都是90後,同樣都是我朋友,怎麼想法就這麼不一樣呢?

答案顯而易見。

原生家庭的傷痛,正在入侵你的婚戀


原生家庭的傷痛,正在入侵你的婚戀

02


之前關於原生家庭的文章中我們就提到過:

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可能會追溯一生,我們很多信念、技能、習慣、相處方式,包括與人溝通等等,或多或少都是從原生家庭習得的,甚至我們的價值觀、人生觀等都被父母深深地影響著,當然,這其中還包括我們的婚戀觀。

心理學研究發現:原生家庭是個人情感經驗與兩性相處方式學習的最初場所。

當我們一出生,我們就開始受到原生家庭系統成員的影響,特別是父母的思想觀念、性格特點、行為方式、夫妻關係、教養方式等更是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


//

還記得我剛剛說的小A嗎?

//


她所在的原生家庭充斥著爭吵、焦慮、暴躁等問題,父親常年酗酒賭博,母親沒有辦法制止父親這類成癮問題,只能怨氣滔天地對他一頓痛罵。從小到大,只要在家,小A見到的永遠都是在爭吵、指責的父母,甚至爭吵的內容還會波及到她。

這樣的環境令她對父母也有很多不好的情緒,跟父母之間缺少正常的溝通交流,在外面她也謹小慎微,防禦性強,不會輕易信任他人。

特別對待男性,她總是會將自己對父親的不好印象及感受投射到其他男性身上,在她看來,即使現在看上去風度翩翩的男性,未來也逃不過變成她父親那樣頹廢男人的命運。

小A在她的原生家庭裡,感受到的是衝突的關係,見到的是不幸的婚姻,她無法想象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是否存在,應該是怎麼樣的。

對待戀愛,她下意識地選擇逃避,信誓旦旦地認為一個人過會更好,她害怕自己的情感關係終究會變成父母那樣。在她眼中,父母很痛苦卻只能忍受婚姻中的問題,只能彼此束縛、指責、失望,她沒有從父母尤其是母親身上學會任何解決矛盾的方法,所以作為女性,她對自己沒有信心,她不知道在親密關係中出現問題應該怎麼解決,更不相信自己真的有能力去解決這些問題。與其說小A不期待愛情,更確切的說是恐懼進入親密關係,寧願獨自生活。

//

而小B則和小A不一樣。

//


小B的原生家庭可以說是很多人都夢寐以求的,家裡經濟狀況良好,父母同心協力,感情要好,偶有矛盾也總會用恰當的方式及時解決,他們對小B的教育也是鬆弛有度。

從小在溫馨和睦家庭中長大的小B,獲得了滿滿的幸福感,她一直樂觀積極。

父母婚姻給小B起到了很好的榜樣作用,令她對愛情十分嚮往,期待和未來伴侶的關係也會像父母那般熱熱鬧鬧、快快樂樂的,這與小A完全不同。

原生家庭的傷痛,正在入侵你的婚戀

03

不同原生家庭造成的影響,讓我們在對待同一件事情上,會有非常不一樣的感受和想法。

我們假設小A和小B都戀愛了,並且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她們會怎麼解決?

可以想象到小A由於原生家庭造成的陰影,她可能在面對矛盾時,會變成母親的翻版,覺得自己很委屈、很受傷,會責罵、怪罪對方。

而小B,她在原生家庭裡體驗過父母爭吵到和解的過程,從父母身上學習到解決問題的各種方式,所以當她的戀愛出現矛盾衝突時,她不會覺得這是沒有辦法、不能解決的事情,她反而更能設身處地理解對方,善意理解對方,用恰當的方式來與對方和好。


廣州心理諮詢結語:

每個人的身上或多或少的都帶有原生家庭的烙印,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在原生家庭形成的“原生情結”,會在成長後我們的婚戀觀中逐漸顯現出來。

看到這裡,想想自己婚姻生活、自己的婚戀觀中是不是多多少少藏有原生家庭的影子呢?

如果正好你在為此煩惱而焦灼,請別忘了,聽說吧心理諮詢永遠在此陪伴著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