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史常識課第119節 ▏夢斷康橋徐志摩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119節 ▏夢斷康橋徐志摩


1

徐志摩:不撥珠算做詩人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浙江嘉興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詩人,代表作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等。

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奠定其浪漫主義詩風。1923年成立新月社。


2

新月社創始人之一:徐志摩

新月社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影響較大的一個文學社團,它於1923年成立於北京,是五四以來最大的以探索新詩理論與新詩創作為主的文學社團。該社活動在1927年春遷往上海,1933年結束,主要成員有胡適、徐志摩、聞一多、梁實秋等。前期他們把《晨報副刊》作為陣地,後期創辦《新月》月刊(1928.3.10),《詩刊》週刊(1931年)。新月社是一個涉及政治、思想、學術、文藝各領域的派別,在思想上和組織上都表現了資產階級自由主義特點。


3

《再別康橋》,真情湧動

最能代表徐志摩詩歌風格的,要數那首《再別康橋》了。那是1928年,詩人出國漫遊,再度造訪魂牽夢繞的劍橋大學,在回國的輪船上寫下這首經典之作。

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語言輕盈柔和,形式精巧圓熟,詩人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緻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是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這節詩是徐志摩對往昔生活的回憶、留戀。他在康橋生活了兩年。他那時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實的,對明天懷著希望。所以,他用“一船星輝”來比喻那時的生活,帶有象徵的意味。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119節 ▏夢斷康橋徐志摩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這第六節詩是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現了徐志摩對康橋的情感,集中表現了離別的惆悵。蕭聲是低沉的哀怨的,而笛聲是歡悅的,所以“簫”來比喻“悄悄”來說明詩人的心境,因此,“悄悄”的動作帶有詩人的感情。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119節 ▏夢斷康橋徐志摩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119節 ▏夢斷康橋徐志摩

這首詩表現出詩人高度的藝術技巧。詩人將具體景物與想象糅合在一起構成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為意境,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詩人似乎有意把格律詩與自由詩二者的形式糅合起來,使之成為一種新的詩歌形式,富有民族化,現代化的建築美。詩的語言清新秀麗,節奏輕柔委婉,和諧自然,伴隨著情感的起伏跳躍,猶如一曲悅耳徐緩的散板,輕盈婉轉,撥動著讀者的心絃。

4

“偶然”認識才女林徽因

徐志摩對在英國康橋這段生活分外留戀,他因為與林徽因的戀愛不無感慨,異常興奮,大量作詩,他這時詩情洶湧暴發的情景,在他的題為《草上的露珠兒》一首長詩中有所反映。這是迄今為止我們見到的他的最早的一首詩。英國康橋的生活固然使他迷醉,後來林徽因經過理智的思索,和父親一起提前回國了,而且是與志摩不辭而別。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詩,體現了徐志摩對林徽因感情的最好直白,一見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這就是世俗所難理解的一種純情。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119節 ▏夢斷康橋徐志摩

《偶然》

中國文史常識課第119節 ▏夢斷康橋徐志摩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此詩主要是詩人對人生、情感的深切感悟,詩人於其中表達了對愛與美的消逝的感嘆,也透露出對這些美好情愫的眷顧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