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白洋澱周邊喜迎一群“貴賓”

近日,白洋淀周邊大王鎮一片麥田裡迎來一群“貴賓”——大鴇,屬於國家一級保護珍稀動物。


雄安新區白洋淀周邊喜迎一群“貴賓”

我百度查詢了一下這種珍稀鳥類。大鴇([dà bǎo])是鶴形目鴇科的大型地棲鳥類,是目前陸地上能飛行的最重的鳥類之一,成年雄性體重可達12公斤。翅長超過400毫米。嘴短頭長,翅大而圓,雄鳥在喉部兩側有剛毛狀的須狀羽毛,其上身長有少量的羽瓣。雄鳥的頭、頸及前胸灰色,其餘下體灰棕色,密佈夾雜著寬闊濃密的黑色橫斑,漂亮優雅。雌雄鳥的兩翅覆羽均為白色,在翅上形成大的白斑,飛翔時看得十分明顯。


大鴇廣泛棲息於草原、半荒漠地帶及農田草地,通常成群結對一起活動,不善鳴叫,但善於奔跑,速度較快。大鴇既吃野草,又吃蝗蟲、毛蟲等大量害蟲,是一種益鳥,我國現存僅僅三四百隻。近年來棲息地環境的惡化和喪失,是大鴇瀕危的最主要原因。人類對草原過度開墾和過度放牧,以及工農業的開發,使大鴇喪失適宜的棲息環境。人類各項生產生活的干擾,機器噪音、油田開發造成的土質變化也會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大鴇的繁殖。草原上的大火對繁殖期的大鴇直接構成了嚴重威脅,使其繁殖深受影響。其次偷獵也是大鴇減少的重要原因。大鴇是受野味經濟驅使,殘害最嚴重的野生鳥類之一。中醫理論認為大鴇去除毛及內臟、煉油脂食之可以補腎壯陽,解毒益氣、潤澤肌膚。這一點使得偷獵者為謀取暴利,不惜為之鋌而走險。


雄安新區白洋淀周邊喜迎一群“貴賓”

白洋淀是候鳥遷徙棲息的重要驛站。每年11月底,大鴇會到白洋淀地區越冬。2018年12月7日,攝影愛好者賀友順曾在雄安大溵古澱,拍攝到的大鴇,數量達28只。時隔1個月,2019年1月10日,他又在白洋淀畔拍攝到了一群大鴇,多達32只。2020年3月19日,記者又一次捕捉到大鴇的身影,群居數量高達35只,實屬罕見,達到近幾年觀測到大鴇的最多數量。河北臺報道的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鴇神態自若,精神良好!這麼多隻大鴇在白洋淀周邊棲息覓食這充分說明了自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區成立以來,環境大大改善了,碧水藍天,綠色生態,千年秀林,空氣清新,白洋淀及周邊環境整治,生態補水後水質得到了大大提高。環境優美,生態系統良好,才會吸引迎來這群“貴客”——大鴇的到來。


這次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發生也給人類敲響了警鐘,人類理應與自然和諧發展,保護環境,與動物和諧相處,不要獵殺野生動物,不食野味,人類和動物相敬如賓,和平相處,才能做到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