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混配不是和稀泥

為了提高防治效果,減輕工作強度,通常將多種產品混配使用。雖然這樣提高效率,但是混配不當引起的藥害問題也很嚴重。

一、藥害的分類和症狀

植物的藥害按照症狀分為急性藥害和慢性藥害。

急性藥害多數在短時間內出現症狀,表現為黃化,失綠,卷葉,落葉,枯萎等症狀。慢性藥害一般經過較長時間,才表現藥害症狀,如影響花芽分化,葉片,果實等器管變形,植株矮小,籽粒不飽滿等。還有一些藥害是使用後對下茬作物產生的藥害,如:苯磺隆在小麥上使用後,對下茬作物花生、辣椒、西瓜等造成藥害。

二、常見的混配不當引起的藥害

1 混配順序不當

很多農戶在簡單瞭解到可以混配後,就盲目把所有產品混到一起,導致混配不均勻,甚至發生反應,產生藥害。

農藥的劑型不同,溶解性也不同,混配的順序也是不同的,

一般是按照:

第一 ,可溼性粉劑,取可溼性粉劑1份,加水200份,盛於玻璃杯內,搖勻後靜止一定時間,觀察懸浮情況。如果藥劑沉澱緩慢,說明懸浮性良好。 如遇質量不好情況,在使用前應加入有機硅助劑或中性洗衣粉,以增加溼潤展著性。如果可溼性粉劑吸潮結硬塊,就不宜用作噴霧。第二 、懸浮劑,第三 、水劑,第四 、乳油

乳劑農藥在保管過程中,如果保管不善,可能會出現以下3種情況。一是結塊現象。如乳油已呈不流動黏稠狀液體或已結成肥皂狀固體,則證明溶劑已大部分揮發,質量已有變化,不能使用。二是沉澱結晶現象。長期保管的乳劑,瓶底部會有白色結晶析出或有渾濁物出現。若將其乳油連瓶浸在30-40℃的溫水中,其結晶在30分鐘左右能溶化,恢復成透明液體,說明質量尚好,可以使用。如不能溶化,表明乳油質量已有變化,不能使用。三是乳油乳化性能的變化。取乳油1份,加水200份,放在玻璃杯內,搖勻後靜止半小時左右,觀察乳化情況,如果上層無浮油,下層無沉澱,中間無明顯油珠,說明乳化性能好;如果上有乳油,下有沉澱,10分鐘後有分層現象,表明乳劑被破壞不能使用。

對於葉面肥和農藥的混配,需要先葉面肥,然後再加入農藥的順序混配。

2 不注意二次稀釋

很多農戶為了省事,會選擇把藥直接一次性倒入噴霧器等設備,不注意二次稀釋,導致藥液不均勻,產生藥害。

不論是葉面肥還是農藥,溶解度都是不同的,最合理的方法是,

先在噴霧設備加入大半水,然後稀釋農藥

加入噴霧器,同時注意攪拌,依次類推。

3 多種產品混配

很多農戶為了減少工作量,葉面肥,多種殺菌劑,殺蟲劑同時混用。一般情況下,對於可以混配的產品,不同劑型的產品最多三種混配。如果混配的產品過多,容易發生複雜反應,發生藥害。

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兩種農藥的混合使用不能等同於復配好的農藥;

本身已經是復配的產品,不建議和其他藥劑混合使用。

三、藥害補救

如果操作失誤,已經出現藥害,就需要進行補救,來減輕危害。

1出現藥害時間短,及時發現後,需要及時葉面大量噴施清水,沖洗掉殘留的藥液,減輕危害。

2對於葉面產生的藥害,或者藥害引起的黃化等問題,可以增施肥料,來促進作物的根系發育,增強作物恢復能力。例如:小麥出現氯磺隆藥害後,通過追施尿素+磷酸二氫鉀,促使植株生長。

3對於受害後的作物。需要中耕鬆土,增強作物自身恢復能力;需要修剪枯枝,減少病菌侵染。

對於農藥的混配使用,一定要注意。在不能確定是否可以混配的情況下,儘量不要混配,或者先少量實驗,如果發生反應或者出現分層等現象,就不能進行混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