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死後,司馬懿沒造反是因為忍耐力強?不!是因為這個人還活著

三國時期風雲詭譎,魏、蜀、吳三權分立,各國名士將才層出不窮,不分伯仲。

天下局勢深不可測,究竟歸以誰家,無人可見分曉!

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笑到最後的竟是三家之外的司馬家族建立起來的晉國。

這就不得不提及司馬懿這號人物了。

司馬家族在漢朝算是個貴族世家,所以在曹操逐漸掌控漢室政權的時候,司馬懿逐漸退出政治中心。

但是,身為宦官之後的曹操,想要完全據皇權為己有,就必須得到士族、軍隊的支持。

他便去邀請司馬懿出山為官。

然而司馬懿裝病不出,即使曹操派出刺客,明為刺殺實則探查虛實,他也沒有露出馬腳。

可惜,等到曹操成為丞相後,不顧他是否生病,都逼他入朝為官,封為太子中庶子,以此向天下展示自己背後的勢力支持。

曹操死後,司馬懿沒造反是因為忍耐力強?不!是因為這個人還活著


司馬懿審時度勢,盡心輔佐曹丕,並在儲位之爭中幫助曹丕贏得勝利,獲得了極強的信任和尊貴的地位。

但其實,曹操並沒有重用司馬懿,甚至覺得他有“狼顧”之相,今後必定不甘於人臣,因此時刻提防。

等到他臨終前,都在規勸曹丕,不可把兵權交給司馬懿。

但考慮到司馬懿確實有良將風範,為了曹魏江山不受侵犯,他還是任命司馬懿為輔佐大臣,同時任命曹真、曹休、陳群一起輔佐曹丕,以牽制司馬懿。

公元220年,曹丕登基為帝,雖重用司馬懿,倒也沒有忘記曹操的囑咐。

但是在軍事上的屢立奇功,讓司馬懿的聲望一度上升。

曹丕壽命不長,沒幾年就去世,皇位傳給曹叡,並任命司馬懿、曹真、曹休繼續為輔佐大臣。

可惜曹叡也短命,年僅八歲的曹芳繼承大統。

曹操死後,司馬懿沒造反是因為忍耐力強?不!是因為這個人還活著


這個時候的輔政大臣只剩下了司馬懿和曹爽,後者即為曹真的兒子。

一個是四朝元老,一個是初生牛犢,偏偏這個牛犢還一直挑釁司馬懿,而且總是對他明升暗降、削權奪勢,徹底惹惱了這隻老虎。

但是老虎沒有馬上發威,而是以退為進,明為裝病,實則養精蓄銳。

等到曹爽帶著曹芳出城祭祀的時機,司馬懿在洛陽城內發起了政變,奪走了曹魏天下。

為什麼司馬懿不趁著年輕時候奪權篡位,而非要等到這個時候才造反呢?

其實是因為一個人的存在,他就是輔政大臣之一曹真。

雖然在歷史上不是很出名,甚至被弱化能力,但現實裡他才是牽制司馬懿的根本關鍵。

曹真是曹操的義子,其父親秦紹曾是曹操手下的名將,也是兄弟,對曹操忠肝義膽。

在他死後,曹操就收留年少的曹真,栽培他、重用他。

在司馬懿還沒有崛起的時候,在戰場上立下赫赫戰功的就是曹真。

曹操死後,司馬懿沒造反是因為忍耐力強?不!是因為這個人還活著


曹操每次征戰都會帶上曹真,不僅讓他累積實戰經驗,還培養他軍事技巧,後來還任命他為虎豹騎首領,統領禁軍。

公元228年,諸葛亮率領蜀軍北伐,接連攻下南安、天水、安定三個郡縣,又派出趙雲聲東擊西。

魏軍恐慌。

魏明帝派遣張郃抵禦諸葛亮,曹真抵禦趙雲,兩路魏軍成功切斷蜀軍糧食供應,擊敗蜀軍大將,收復失地。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

曹真預料諸葛亮會再次北伐,於是派兵修築城牆、加固防備,果然成功預防了蜀軍的二次進攻。

為了不讓魏國處於被動狀態,他提議轉守為攻,組織了一次嚴密的伐蜀計劃。

可惜,因為天災天險只得半途而廢。

在回到洛陽之後沒多久,就患病去世了。

所以說,曹真的軍事才能和智勇謀略可以與諸葛亮旗鼓相當。

相反,司馬懿在和諸葛亮的較量中,總是堅守為主,說難聽點就是躲起來耗,看誰耗得過誰。

沒想到,老天真的讓司馬懿等到了,他不僅耗死了諸葛亮,還耗死了曹操、曹丕、曹叡,以及曹真。

整個曹魏天下幾乎沒有能和他相互抵抗的人了。

於是,他的野心終於按捺不住,為子孫後代開啟了皇權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