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課題組如何“求生”?美國教授分享5點心得

編譯 | 程唯珈


因為疫情,科研人員遲遲無法返校開工,大多數課題組陷入“停擺”狀態。


你是否為此感到焦慮?組會照常進行了嗎?被耽擱的科研是如何安排的?是否為疫情防控作出了一些貢獻?


Jay J. Van Bavel是美國紐約城市大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副教授。他的課題組有20多名學生和博士後。近日,Van Bavel在Science網站分享瞭如何帶領課題組應對疫情帶來的危機。


以下為他的口述:


1.緩解焦慮


紐約是美國疫情的重災區。


我首先取消了組會,然後邀請實驗室的核心成員——1位博士後和4名博士生,現場商討如何度過這次危機。


在這次會議的頭一天晚上,我非常焦慮並且幾乎失眠。睡不著的時候,我列了下第二天要討論的一些問題。


比如,首先需要和學生們強調安全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然後是制定應急計劃,課題組的研究涉及人體試驗,需要明確當前形勢下還能做哪些事情。還有就是如何盡課題組的綿薄之力,為疫情防控作一些貢獻。


實際上,第二天開會時,我發現失眠的人並不只是我。而且,每個人的臉上都“寫著”壓力和緊張。儘管整個房間只有5個人,我們都坐得很遠。


為了緩解大家的緊張情緒,我先是談了一些輕鬆的話題。比如關於睡眠不足的體會、街上排長隊購買食物的故事,並且吐槽了下因疫情而取消的春假計劃。


2.強調安全和心理健康


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大家稍微放鬆些後,便開始討論這個問題。


我們決定,工作區、電腦、電話等都需要酒精消毒。我提到,之前曾購買了溼巾和消毒液,可以帶來供大家使用。


其次,成員之間應避免握手,保持距離。為了工作的順利進行,我安排自己週五待在辦公室裡,以單獨或小組的形式與實驗室成員見面。


面對社交中斷可能帶來的精神壓力,我們建議成員使用在線聊天軟件進行交流,並鼓勵大家積極回覆電子郵件,確保交流暢通。


3.制定應急計劃


我們決定每週召開一次線上虛擬會議。當然,重點還是探討如何應對疫情造成的科研上的耽擱。


比如,一名研一學生的項目被迫停止,還有學生擔心兩個大會受邀報告將被取消。


另外兩個學生則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一年精心準備的試點工作付之東流,因為期待已久的新研究已被取消。


我們決定暫停一些項目,優先考慮那些通過在線數據收集或現有公共數據庫就可以完成的項目。


同時,分析現有數據,將更多時間花在論文寫作上,並且通過社交媒體將作品傳播給更多的觀眾。


我還強調,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更好地閱讀、思考和學習。


4.為疫情防控作貢獻


除了應對疫情給課題組帶來的危機,我們還探討了如何利用自己的研究工作,為疫情防控作一些貢獻。


比如將過往做的與疾病大流行相關的主題工作,如虛假新聞、陰謀論、合作、兩極分化和道德判斷等,用於此次疫情分析。


課題組成員可以收集有關病毒傳播的新見解,設計干預措施,從而幫助人們採取可能抑制疾病大流行的健康行為。


一個小組就目前形勢提出了一個全新的項目,即研究為什麼有些人不理解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性和指數傳播的可能性,項目正在討論中。


為了應對這場全球危機,我們還準備與其他國家的學者開展合作。


5.一對一減壓溝通


開完會後,我和課題組的每位學生進行了一對一的溝通,幫助他們減輕壓力,並且制定出適合他們自己的計劃。


那天晚些時候,幾位實驗室成員告訴我,他們已經感覺好多了,並對嘗試改變現狀感到興奮。


最後想說的是:


在很多方面,科學家是幸運的。我們的很多工作都可以遠程完成,而且很容易就能獲得有關如何保護自己的信息。我們有機會,也有義務將科學用於造福人類。


比如,流行病學、心理學、傳播學和許多其他領域的專家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來理解人類面臨的挑戰,並努力使世界變得更安全、更健康和更幸福。


當然,我分享的這些方法或許並不適用於所有實驗室。不過,迎接挑戰是幫助我們應對危機的關鍵一步。


疫情期間,你的科研工作受影響了嗎?你的課題組又是如何開展工作的呢?歡迎留言。


參考報道:


https://www.sciencemag.org/careers/2020/03/my-lab-group-met-chart-our-response-covid-19-here-s-what-we-learn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