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徹底火了,但對新能源車的利好難以驅散當下的陰霾

石油降價,股市狂跌,但一片蕭瑟中,新能源車依然迎來了自己的新希望——“新基建”。

“要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要加快 5G 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近期,決策層多次召開會議提及“新基建”,各地政府相繼推出萬億元投資清單,據不完全統計,總投資金額超過30萬億元,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便是投資重點。

和傳統基建鐵路、公路、橋樑等“鐵公基”不同,新基建“新”在科技端的基礎設施,主要涵蓋5G、特高壓、大數據中心、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

“新基建”徹底火了起來。受這一積極信號提振,新基建相關概念股全線漲停,充電樁行業再次成為焦點,wind資訊充電樁指數顯示,5個交易日內,充電樁指數上漲7%。

然而,對於目前疲軟的新能源汽車來說,新基建能撐起產業轉型升級的大旗嗎?新基建是資本短暫的狂歡,還是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充電樁、智能網聯風口將至

無論是5G、工業互聯網還是充電樁、人工智能,都為當前疲軟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無限的想象空間。

作為新基建中的重點項目之一,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首先成為熱門的生意。自2月份新基建受寵以來,充電樁板塊一路上漲。在此期間,充電樁企業特來電順利完成約13.5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這也說明了資本對充電樁行業的樂觀態度。

充電樁行業雖然發展迅猛,但趕不上新能源汽車的普及,還是一個需求旺盛的市場。

根據中國充電聯盟的統計數據,截止到2019年12月,我國充電樁保有量為121.9萬根,其中公共充電樁51.6萬根,私人充電樁70.3萬根,車樁比約為3.4∶1,這個數字遠低於《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規劃中提出1∶1的目標。

新基建徹底火了,但對新能源車的利好難以驅散當下的陰霾

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副秘書長郝慶豐在接受未來汽車日報(ID:auto-time)採訪時,重點強調了充電樁基礎設施對於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重要作用,他認為充電不方便是影響新能源汽車普及的重要因素。在新基建政策和資金的推動下,將會進一步提高樁與車的配比,提高電動汽車使用的便利性。

南方電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鄒大中表示,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列入“新基建”項目,不僅會拉動消費、提升服務,也會對充電設備商起到提振信心的作用,而相關服務商信心的提升,無疑將促進其發展,助力車樁比1:1目標的達成。

充電樁生意迎來紅利的同時,也迎來了投資風口。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曾表示,中國新能源車2030年保有量將達八千萬輛,按照1:1的車樁比例,意味著未來十年將會催生出萬億級充電樁基礎設施的市場。

充電樁產業鏈涉及上游充電設備生產商,中游充電運營商,以及下游解決方案提供商。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密集建設充電樁,將涉及電網、電路的改造,投入將大大超出行業產業鏈上下游範圍。在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於德翔看來,這個產業鏈的長、廣、深將對拉動消費,提升GDP有巨大作用。

新基建的利好不止於此。隨著5G、工業互聯網以及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發展,智能網聯汽車也迎來了發展的春風。

新基建徹底火了,但對新能源車的利好難以驅散當下的陰霾

無路是自動駕駛還是高精地圖,5G技術都是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基礎。華為無線網絡產品線首席營銷官周躍峰表示,雖然目前的5G技術和網絡主要服務於智能手機和電腦,但已經可以看到,在汽車行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領域,5G技術正在加快應用。

2月24日,11部委聯合印發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提出,2025年前要在智能交通系統和智慧城市相關設施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新一代車用無線網絡通訊(5G-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開展應用。

“對沖當前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基建。”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認為,新基建短期有助於擴大需求、穩增長、穩就業,長期將推動釋放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提升競爭力,改善民生福利。

“不能都去炒”

新基建讓新能源汽車行業迎來多重利好,但是對於現階段的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究竟有多大的促進作用?

一直由政策催熟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在去年遭遇補貼滑坡之後,銷量也開始下滑。如今在疫情突襲、需求疲軟以及補貼滑坡的多重夾擊之下,已經遭遇“八連跌”,出現了典型的“政策熱,市場冷”的局面。

根據中汽協數據,2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滑近八成,銷售僅逾萬輛。3月18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表示,預計一季度產銷量下滑45%左右。

新基建的利好,短期內似乎很難衝散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陰霾。

此外,充電樁行業一直以來都存在投資大、回報週期長等行業痼疾。在經歷前期的野蠻生長後如今已迴歸理性,特來電品牌總經理趙健曾公開表示,2017年中國大概有300多家充電樁企業。但到了2019年50%的企業已經倒閉或退出這一行業,還有30%的企業在盈虧平衡的基準線上掙扎。

低利用率的問題也是阻礙行業發展的一大因素。據電動汽車百人會《充電服務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公共充電設施利用率不足10%,如今加上疫情的原因,營收銳減、人工、場租等費用,都讓充電樁企業遭遇經營困境。

“充電樁是充分競爭的產業,目前還很脆弱。”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秘書長許豔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短期內該產業不會出現寡頭壟斷,畢竟電動車保有量尚在早期,充電的模式也比加油更復雜,不會一招鮮吃遍天。

新基建的到來讓充電樁行業再度火熱,但充電樁和新能源汽車相互制約相互發展,短時間內很難讓充電樁行業迎來爆發式增長。

事實上,新基建並非新鮮事物。早在2018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明確了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概念。國泰君安表示,新基建的發展空間是巨大的,但如果期待新基建能托起穩增長的一片天,則是給了它與實際體量不符的期許。

新基建徹底火了,但對新能源車的利好難以驅散當下的陰霾

新基建和類新基建規模 來源:國泰君安

據國泰君安分析,目前存量PPP項目總投資規模大概17.6萬億元,其中“鐵公基”是大頭,約7.1萬億元,佔比接近41%,規模排在第二位的是房地產、土儲相關的項目,約3.4萬億,佔比20%左右,而“新基建”項目佔比僅有0.5%,不足1000億元。

此外,新基建風口的到來,讓很多人聯想到2008年中國推出的“十大產業振興計劃”,也就是常說的“四萬億計劃”。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張維迎曾公開評價該政策,認為該政策誤導企業家作出錯誤決策,最終導致經濟結構失調。

中國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劉世錦認為,在目前關口,新基建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還需要認真分析,“不能都去炒”。在國泰君安看來,與動輒上萬億的傳統基建項目相比,新基建項目的規模並不突出,很難扛起發展的大旗。

“種子工程”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一直希望能夠實現彎道超車。新基建雖然沒能對銷量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長期來看,已經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釋放出強烈的提振信號。

麥肯錫一份報告預測,2020年德國將會生產超過100萬輛新能源汽車,到2021年這一數字將增至170萬輛,超過中國市場。這意味著目前仍處於恢復期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面臨被趕超的危險。

新基建徹底火了,但對新能源車的利好難以驅散當下的陰霾

“一些歐美國家也在基礎設施的投入逐步加大,充電樁將成為影響中國在世界新能源領域競爭的重要因素。”崔東樹表示,補齊這塊短板,將使中國的新能源車市場更加快速發展,讓中國的新能源車產業在世界上佔據優勢地位。

如今,新基建已經埋下了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爆發的種子。

區別於傳統基礎設施的跑馬圈地,新基建中的新能源充電樁不僅僅是傳統的充電樁。賽迪顧問總裁孫會峰表示,“新”代表新的數字化技術,是指充電樁與通信、雲計算、智能電網、車聯網等技術有機融合,提升充電樁的使用率,也直接提升了充電樁行業的盈利能力。

同時,新基建也為充電樁行業帶來新的盈利模式。孫會峰表示,通過智能充電樁,可以收集大量的數據,比如電池數據、用戶的用車習慣等,這些數據在一些電池更換以及廣告的精準推動等方面,將會起到重要作用,“將來充電樁的後市場服務可能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任澤平預計,2020年中國將新增公共充電樁16萬臺,新增私人樁30萬臺,2020年充電樁投資規模將超百億元。在快電CEO於翔看來,新基建甚至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向歐美等傳統汽車強國彎道超車的“最好機會”。

“新的基礎設施建設就是未來中國新經濟的‘種子’,這是種子工程的概念。”任澤平評價道,儘管新基建當前規模不足,但是新事物發展有過程,通過上下游聯動效應,未來新基建的佔比會越來越高,增量貢獻會越來越大。

文|36氪「未來汽車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