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襲波士頓》: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全程高能危機四伏

在正式看這部電影以前,光看電影名字可能許多人會和我一樣誤以為這又是一部典型的好萊塢式大片,充斥著經過無數次渲染加工的愛國夢和英雄救美橋段。

而電影開頭也完美複製了諸多好萊塢警匪大片的經典故事開場:一個人到中年依舊鬱郁不得志的警察最先登場。

顯然,這個由馬克•沃森伯格飾演的人物將會是電影的主人公,也就是所謂的出場自帶英雄光環的人物,在其之後相繼登場的是一對年輕的夫婦,青春懵懂的女學生和年輕男警官,和父母視頻的華裔男子,穆斯林一家以及一位勤勤懇懇的老警官……

這些人物在電影開頭毫無交集,似乎都在度過自己普通而平常的一天,直到波士頓馬拉松的開始,將所有人都關聯到一起。

《恐襲波士頓》: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全程高能危機四伏

也是從這裡開始,我突然意識到這並非是一部好萊塢式的動作大片,而是根據2013年的波士頓恐怖襲擊事件改編而來的紀實類電影。

一部出人意料的電影佳作

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恐襲波士頓》選擇與吸引眼球的超級英雄集結之作《正義聯盟》同期上映都是十分不明智的,這場毫無懸念的對決在還沒有開始以前,就早已決定了勝負。

特別是在中國觀眾看來,充滿爆炸打鬥場面和特效渲染的《正義聯盟》相比既沒有大場面,又沒有特效加分,單純依靠敘事取勝的《恐襲波士頓》要更具可看性。

《恐襲波士頓》: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全程高能危機四伏

相信這也是許多觀眾在電影上映時最終選擇不看這部電影的原因,然而時隔數年之後,我要說,相比一鍋亂燉的《正義聯盟》,這部看似貌不驚人的《恐襲波士頓》更值得人們細細品味。

《恐襲波士頓》: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全程高能危機四伏

人們常說,主旋律作品是中國的特產,相信《恐襲波士頓》可以改變不少人的內心看法。這部作品不僅大肆渲染了在如今飽受質疑的美國夢,同時還贏得了眾多觀眾的支持和認可。

《恐襲波士頓》在美國上映時的爛番茄新鮮度是79%,影評人的專業評分則更低,僅僅只有6.9分,但電影的觀眾喜愛度卻達到了90%。

如果從專業角度來進行評價,《恐襲波士頓》選擇設置一個虛構的警察角色作為整部電影的主角,並串起電影中的諸多人物和線索,顯然使得電影的主角光環過重了。

而敘事節奏和人物內心刻畫上的缺陷更是使得這部電影註定不會成為專業媒體眼中的經典佳作,整體僅僅只能說達到及格水平。

但是如果從普通觀眾的角度來看,一個真實發生過的事件,一眾好萊塢巨星加上一個基本始終在線的電影故事使得電影無疑深得不少民心。

《恐襲波士頓》: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全程高能危機四伏

當然,電影之所以能夠獲得較好的觀眾口碑,與《恐襲波士頓》的片名和立意也有較大的關聯。

《恐襲波士頓》的英文名是“ PatriotsDay” ,意為“愛國者日”,所謂“愛國者日”是指每年4月第三個星期一,它是美國獨立戰爭紀念日。

在這一天,美國國內將會舉行諸多紀念活動,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波士頓馬拉松。但是近年以來,隨著美國國內社會矛盾的不斷顯現,這一天也成為了民眾對政府釋放抗議和反對聲音的日子。

所以,數年前發生在這一天的波士頓恐怖襲擊事件無疑對今日的美國民眾而言有著極其特殊的意義。

《恐襲波士頓》: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全程高能危機四伏

片方顯然知道如今對“美國夢”充滿懷疑的普通民眾需要在精神上打打氣,所以整部電影力圖刻畫在恐怖襲擊面前,普通小人物們的不屈不饒。

電影的較高的觀眾評分有力證明了這種以小見大、虛實交錯的敘事風格深得觀眾喜愛。

還原真實

2013年4月15日,正當第117屆波士頓馬拉松正如火如荼地展開時,兩聲驚天巨響結束了歡樂祥和的美好氛圍。

兩枚炸彈在終點線附近先後引爆,造成3人死亡,183人受傷,而這其中包括了一名就讀於波士頓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呂令子。

在事件爆發之後,聯邦調查局和當地警方通力合作,很快將這次社會危害性極大的公共安全事件正式明確為恐怖襲擊,26歲的塔米爾南·沙尼耶夫和19歲的喬卡·沙尼耶夫兄弟被迅速確定為嫌疑犯,並在次日相繼被槍斃和逮捕。

基本上,整部電影就是將當時發生的真實情況原模原樣地進行了重新演繹和還原。

《恐襲波士頓》: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全程高能危機四伏

除了由馬克•沃爾伯格飾演警察主人公是一個虛構人物之外,電影的其他人物基本上都有真實的原型,實際的爆炸場景在電影中也得到了高度的還原和再現。

如果說這些都還只能算是一部紀實電影的基本要求,那麼電影採用的多線敘事結構則使得這部電影的精彩程度和緊張氛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襯托。

《恐襲波士頓》: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全程高能危機四伏

電影在一開頭從數個人物的換場中,就清晰地明確了多線敘事結構的基本架構。

不同人物的不同觀點和立場隨著劇情的不斷髮展而交匯碰撞,使得觀眾得以越發深入瞭解整個事件從爆發到結束的全過程。

在主創團隊的努力之下,觀眾不再僅僅只是一個純粹的旁觀者,而更像是事件的親歷者,對那些在事件中遭遇傷害的人們的經歷感同身受。

《恐襲波士頓》: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全程高能危機四伏

比如那對年輕的夫婦原本只是當天馬拉松的眾多觀眾之一,然而無情的炸彈卻使得他們倆身受重傷,最終不得不面臨雙雙截肢的殘酷現實。

再比如年過半百的老警長單槍匹馬與恐怖分子進行對峙和交火。以及在追擊恐怖分子過程中給予了重要幫助的中國留學生孟丹。

正是這些人物的存在使得這部電影變得更加真實可信,並深深震撼著人們的內心深處。

人間真情

如果說當年的《壯志凌雲》使美國海軍積極向上的形象得以深入人心,那麼這部《恐襲波士頓》則讓美國民眾得以重新認識身旁這些默默無聞卻始終堅守崗位的警察和官員。

整部電影中,沒有好萊塢大片慣常出現的貪官汙吏,也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反轉,有的只是真實的城市和真實的普通人。

許多人可能會說,面對危難時刻首先衝到最前方的警察一定就是無所畏懼的鐵血硬漢,但是電影卻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

那些後來被人們稱作英雄的小人物,其實也和我們一樣僅僅只是同樣擁有血肉之軀的普通人,同樣可能是個兒子、丈夫或者是父親。

《恐襲波士頓》: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全程高能危機四伏

所以當馬特•達蒙飾演的警察在經歷爆炸回到家中緊緊抱著妻子泣不成聲的時候,觀眾得以從全新而又真實的視角出發重新認識作為一個普通人的英雄。

他們同樣懼怕死亡和失去,但是為了公眾的生命安全他們依舊義無反顧地衝到最前面,這種戰勝恐懼的勇氣和決心相比他們後來的英雄壯舉其實更使得人們敬仰。

《恐襲波士頓》: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全程高能危機四伏

在越加不相信人間真情的今天,電影卻真實的再現了一對在事故之中失去雙腿的情侶,在命運的磨難面前始終不離不棄,努力生活下去的動人故事。

他失去了雙腿,她失去了雙腿,他們會在醒來的第一刻焦急地詢問對方的生死,會在見到彼此的瞬間緊緊的擁抱,說一句“和你一起活著真好!”

電影中還有這樣的一幕,在爆炸發生的第二天,那個因為爆炸事件而不幸身亡的8歲小男孩遺體終於得以從事故現場被運走。

在場的所有的警官和事故調查人員在這一刻紛紛停下手中的活,對他默默的行禮。

在爆炸發生後,因為小男孩身上可能殘留有能夠直接證明這起爆炸事故具體情形的炸彈殘片為了防止現場被破壞,他的遺體不得不繼續停留在冰冷的爆炸現場一夜,直到初步調查完成。

可以說,這個不幸遇難的小男孩同樣是使造成這起悲劇的罪魁禍首最終得以繩之以法的幕後功臣和“英雄”。

《恐襲波士頓》: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全程高能危機四伏

在美國眾多的流行文化符號中,超級英雄是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一個。但是在突如其來的爆炸中,我們並沒有在電影中看到所謂的超級英雄,而是看到了比超級英雄更加勇敢的波士頓民眾。在爆炸發生的第一時間內,眾多普通民眾並沒有忙著四散而逃,而是在第一時間內選擇留在現場拯救傷者。

在警察搜尋不到恐怖分子的時候,是年過古稀的老人主動向警方報告,併為了能夠成功拿下匪徒,奮不顧身地衝上前去。

正是因為有這些不是超級英雄,卻勝似超級英雄的普通民眾存在,“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的罪魁禍首才得以在第一時間被繩之以法。

《恐襲波士頓》: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全程高能危機四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