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說 22英里:反英雄套路自殺小隊,神反轉也撐不住三部曲禍害

自《愛國者日》(《恐襲波士頓》)之後,再次見到了“壞男孩”馬克·沃爾伯格,因長相酷似《諜影重重》的馬特·達蒙而記住了他,卻因《愛國者日》的反英雄結構而對他刮目相看。只不過,與《變形金剛》頗為成功的“重啟三部曲”不同,這次的《22英里》三部曲,似乎還沒“騰飛”就頹勢盡顯了。

電影說 22英里:反英雄套路自殺小隊,神反轉也撐不住三部曲禍害

粗看下來,作為“三部曲”的首部作品,乾淨利落的動作戲份,緊張刺激的情節設計,使得《22英里》看起來還算合格的商業動作片。然而,開場的那場緊湊、寫實的“行動”,卻掩飾不了之後稀碎、雜亂的剪輯,與同樣腦洞大開的故事,把一切美夢都毀了。

電影說 22英里:反英雄套路自殺小隊,神反轉也撐不住三部曲禍害

當看到“守望小組”老窩被端、幾乎全軍覆沒,得著的第一反應是,這又是一次“反英雄”的“勝利”?顯然,這是不確切的。想來,這樣的結局處理,與其說是對“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劇情,進行強行的解釋說明,不如說是明顯是為了“三部曲”的續作留下足夠創作空間,然後,才是所謂的“反英雄”元素。

電影說 22英里:反英雄套路自殺小隊,神反轉也撐不住三部曲禍害

多說一句,《22英里》中所謂“反英雄”的本質,其實不過就是對美式霸權主義與武力威懾,不痛不癢的諷刺罷了。

電影說 22英里:反英雄套路自殺小隊,神反轉也撐不住三部曲禍害

馬克·沃爾伯格依然是看似一臉嚴肅,相對於《愛國者日》的精幹,這次的神經質話嘮形象,似乎更符合他一貫的“做派”。作為絕對主角,沃爾伯格主攻的“槍戰”戲份,除了與烏艾斯珠聯璧合式的“樓內巷戰”之外,幾乎就沒太多值得一說的地方。畢竟,用於“開臉”的三部曲中的首部,這樣的表現也值得理解。

電影說 22英里:反英雄套路自殺小隊,神反轉也撐不住三部曲禍害

相對於發揮上比較“平”的沃爾伯格,從《突襲》系列一路“拼殺”出來的印尼功夫演員伊科·烏艾斯,則顯得銳利有餘、表現不足。相對於很多CULT動作片迷為烏艾斯鳴“不值”,得著更看重烏艾斯這個“臺前”BOSS,能否突破好身手與下狠手之外,能有更多的突破。

電影說 22英里:反英雄套路自殺小隊,神反轉也撐不住三部曲禍害

總的來說,雖然很喜歡沃爾伯格,卻並不看好“三部曲”。想來,《22英里》的首部曲,並沒有很好的完成“開天闢地”的重任,除了比較成功的塑造了沃爾伯格的神經質形象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不值得一提。

電影說 22英里:反英雄套路自殺小隊,神反轉也撐不住三部曲禍害

得著說 | 拿興趣說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