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光景一天比一天好”

新華社蘭州3月23日電 題:“如今的光景一天比一天好”

新華社記者張文靜、王銘禹、張智敏

63歲的農民王建忠摘下戴了6年的“貧困帽”,換上專門為上班準備的一頂迷彩帽,大踏步奔小康。

吃過早飯,騎上自行車,行進在平整的鄉間水泥路上,10分鐘就到了他工作的地方,一座佔地71畝的金銀花育苗基地。兩年前,王建忠開始在這裡上班。現在,他學會了享受“早8晚6”的“上班族”生活。

“如今的光景一天比一天好”

3月18日,在通渭縣襄南鎮黑石頭村的金銀花育苗基地,王建忠正在大棚外忙碌。新華社發(張智敏 攝)

過去10多年來,他先後供了四個孩子上大學,但孩子們的學費、生活費,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常常是“拆了東牆補西牆,借了東家借西家”,光景過得不盡如人意。

“一個蘋果分四塊,一件衣服換著穿。”說起過去的日子,王建忠紅了眼眶。

村幹部要幫他申請貸款,他擔心還不上,不願貸。日復一日,圍著土地和孩子轉。村裡不少人外出打工,他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通渭十年九旱,靠天吃飯。當地幹部說,雖然人均耕地不少,但過去一直廣種薄收,很多農民曾深陷貧困之中。

通渭縣委書記邵志剛介紹,通渭的優勢在於耕地和勞動力資源豐富,只要找對路子,選對產業,就能盤活資源,走上脫貧致富路。

通過多方考察、與農業院校合作、反覆試種,金銀花這種耐寒耐旱、藥用價值高、經濟效益好的中藥材被引進通渭,從2017年起推廣種植。據測算,戶均種植3畝金銀花,豐產後年收益在1.5萬元以上。

2018年,王建忠所在的黑石頭村與通渭縣清涼沅金銀花產業扶貧開發有限公司合作。公司以每畝700元的價格流轉了71畝土地,建起了金銀花育苗基地,還流轉了300畝土地打造金銀花種植示範區,鼓勵和引導村民種植。

公司總經理翟玉生告訴記者,公司目前穩定吸納100多人就業,用工高峰期能達到300多人,其中有不少是貧困戶。

王建忠和村裡其他貧困戶被推薦到公司務工,多年的莊稼把式,看護起種苗來得心應手,每個月有2400元工資,育苗基地忙的時候,王建忠的妻子也過來幫忙掙外快。

務工之餘,王建忠還從村裡免費領取了3畝金銀花種苗,自己種。雖然還未到豐產期,但去年已經有3000多元的收入。

“如今的光景一天比一天好”

3月18日,在通渭縣襄南鎮黑石頭村的金銀花育苗基地,王建忠正在大棚外忙碌。新華社發(張智敏 攝)

通渭縣襄南鎮鎮長趙暾表示,在黑石頭村,貧困戶還可通過土地、惠農補助折算入股到公司,戶均年分紅2500元左右。這樣一來,土地流轉生“租金”、合股聯營享“股金”、吸納務工領“薪金”,農戶的增收渠道更加多樣。

去年,隨著小女兒大學畢業,王建忠一家少了一筆大開銷,多了一個人工作,終於緩了口氣。“孩子陸續有了工作,以後的生活會更好。”

3月,行走在通渭山間,微風拂面,萬物復甦。黃土地上挺立的金銀花吐露出新芽,莊稼人在田間緊張勞作,期待著又一個好收成。

王建忠盤算著,疫情結束後,再攢點錢,翻修一下家裡的廚房,“如今的光景一天比一天好。”(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