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線也能相交?淺談非歐體系下的幾何發展歷程

平行線永不相交是大家一直熟知的定理,但你知道嗎?這隻在歐式幾何中成立,在不同的體系下,平行線有可能相交。

首先講一下最傳統的歐式幾何,即平面幾何。歐式幾何起源於公元前3世紀,由歐幾里得發表《幾何原本》是歐式幾何誕生的標誌,傳說他是看到牆角的蜘蛛沿著蜘蛛網爬行,聯想到3維空間裡用3個座標軸表示一個點。歐幾里得在其中提出5條公理,即:

1、任意兩個點可以通過一條直線連接。

2、任意線段能無限延長成一條直線。

3、給定任意線段,可以以其一個端點作為圓心,該線段作為半徑作一個圓。

4、所有直角都全等。

5、若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相交,並且在同一邊的內角之和小於兩個直角和,則這兩條直線在這一邊必定相交。

這裡需要講一下“公理”與“定理”的區別:“公理”是不需要證明,具有自明性的,而“定理”必須要通過“公理”或者別的“定理”來證明。

平行線也能相交?淺談非歐體系下的幾何發展歷程

歐幾里得就是通過這5條公理,有條不紊地由簡單到複雜證明了一系列命題,其論證之精彩,邏輯之周密,結構之嚴謹,令人歎為觀止。但是有人仔細研究了歐幾里得對其他定理地證明,發現整本書中僅在第29個命題才用到一次,於是一些數學家提出:能否把第5條公理改成定理,並通過其他公理證明出來?這就是幾何歷史上最著名,爭論了長達2000多年的對“平行線理論”的討論。

此時俄國教授羅巴切夫斯基想到了反證法,歐幾里得的第5條公理認為“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僅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羅巴切夫斯基將其改為“過直線外一點,至少有兩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他認為改掉這條公理之後,將會得出自相矛盾的說法,以此證明歐式幾何的正確性。然而在他深入研究之後,卻得出了一個匪夷所思但卻毫無矛盾的命題,最後他得出結論:歐氏幾何第五條公理無法被證明。在他的新公理之下,逐漸發展出一套全新理論——羅氏幾何。羅氏幾何的創新型在於平面不再是平的,而是彎曲的,因此也成為雙曲幾何。這也是平時經常聽到的“曲面上三角形內角和不是180度”的來源,即三角形內角和公式:三角形內角和等於π減去高斯曲率K在三角形所圍曲面上的積分(單位rad)。

平行線也能相交?淺談非歐體系下的幾何發展歷程

就在人們以為幾何體系已經完善時,又有一位天才數學家想到了一個更加荒唐的想法:把歐氏幾何第5條公理改成:過直線外一點無法做出已知直線的平行線。即不承認平行線的存在,這就是著名的“黎曼幾何”,又稱“橢圓幾何”。經過研究,發現球面恰好可以滿足這種幾何關係。以地球為例,地球的經度線就是平行線,但它們都相交於南北極。

平行線也能相交?淺談非歐體系下的幾何發展歷程

至此,三大幾何體系地位就此確定。三大幾何體系各有區別,但又各形成一套嚴密公理體系。在日常生活中,歐氏幾何為主題,在宇宙空間中,羅氏幾何更有說服力,而以地球為主的航海等活動,黎曼幾何是主角。

平行線也能相交?淺談非歐體系下的幾何發展歷程

如果大家有更多有趣的問題,歡迎留下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