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哪句詩或者哪句話成為了你的人生格言?求分享?

雲小音兒


在我人生的旅途中,喜歡看書學習,喜歡寫日記,喜歡做手工藝術品。一般來說做某件事情都能夠持之以恆,做到有始有終。這些年來我的心裡、腦海裡至始至終裝著我最喜歡的一句名言,也是我的人生格言——“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哲學家韓愈的一句治學名聯。韓愈的這句話意在告訴人們:在讀書、學習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可走,沒有順風船可駛,想要在廣博的書山、學海中汲取更多更廣的知識,“勤奮”和“潛心”是兩個必不可少的,也是最佳的條件。

從我在學校唸書的時候,我就知道我自己並不是一個很聰明的學生,接觸到韓愈的這句治學名聯時,我就在老師的指導下逐字逐句進行推敲這句名言的含義:書山有路,但是隻有在書海中做個勤快奔波的人,才能真正找到自己要走的路,不然就一點也學不到,學海中沒有邊際,只有用自己的辛勤勞動,用辛苦作船才能達到彼岸。也就是說,讀書治學都要勤奮。

在唸書以及走到社會上的日子裡,我一直是把“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牢記:勤奮+刻苦=成功 。走入社會以後,歷史(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地理(世界地理、中國地理)、自然(科學裡包含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教育學、心理學,再加上語文,數學……真正體會到“書山”的含義。面對十幾門課程的學習考試,只有勤學苦讀了,想要脫離插秧、割麥子的又苦又累的農村泥腿子的辛苦日子必須下苦功夫。

在我求學的生涯中,飽嘗了不少艱辛。可以用廢寢忘食,夜以繼日這些成語來形容自己學習的艱辛,一邊幹農活,一邊上班,一邊學習,還要一邊伺候家人。啊,太累了!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是我人生最寶貴的經典語錄,它讓我從中受益匪淺。

今天,人要想不斷地進步,就得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地給自己“充電”。在學習上,不能有厭足之心。“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從古至今,有成就的人,哪一個不是從勇於學習,不斷鑽研中收益的呢?更何況是現在文化、理念更新很快的時代。





玉米棒123


花未開全月未圓,人生漫漫,何妨揚眉談笑,心境從容~



雲小音兒


有,就是下面那幾句話,如果是遇到談話談得來的人,我就對他(她)們講下面的那首詩歌:請放心,詩歌是我想出來的,不是抄寫別人的。

老了差,

老了思杯酒和茶;

不比年輕十八歲,

又思風流又想花

下面的那三個圖片第一個是:廣西鐘山縣的百里畫廊風景區,距我家只有十三公里左右,第二個圖片是: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旅遊風景區,第三個圖片也是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的旅遊風景區,第二個和第三個圖片,都是同一個地方,只是一個在山上,一個在山下而已。注:第二和第三個圖片,是我在旅遊的時候,親自拍照的。





麥初見


你好筆者我是文化領悟的創作者顛強時代

首先我想向筆者推薦“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堅韌不拔之志。”這句話的意思是從古至今所有成就大事的人,他們並不是有什麼過人之處,只不過他們懂得了堅持,所以長期以往下去,才把事情做成功。告誡我們做事要有恆信和毅力,不能半途而廢這樣才能把事情做的有所成就。

仔細縱觀那些有所成就的人,他們的成功都不是偶然,他們都有一顆把事情做好的恆心,他們經歷過了很多的挫折,但是經歷過這些挫折之後,他們都沒有放棄,不斷的反思自己,讓自己的變得更加的優秀,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奔著一個目標努力追尋下去,最後終於完成了自己的期望值。

愛迪生我們都知道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發明了電燈,如果沒有愛迪生髮明電燈,我們現在還處在一個“黑暗”的世界裡,晚上也不會有燈火通明的景觀,還告別不了煤油燈的時代,可是他在發明電燈的時候確實經過了無數次的失敗,做過上千中的實驗,但是他沒有放棄,也沒有對自己失去信心,而是堅持住了自己的夢想,不斷的從失敗中總結經驗,從一次次的實驗中找尋自己失敗的原因,試問如果他在經歷這些失敗後放棄自己的夢想,不能堅持住自己的信念,又怎麼會成功呢?更不可能做出發明電燈的這一偉大的成就。

沒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苦心人天不負”,如果經歷一件小小的挫折,而放棄自己的信念,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不會有所成就的,不管你做任何的事情,只要堅持住,找準正確的思路,找準正確的方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即使取的不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會出一點點自己所期望取得的成就的。

以上的這句古語就是我的座右銘,小編分享給筆者,希望對筆者有所幫助,也希望筆者做對的事,能夠長期以往下去,定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我是顛強時代,如果喜歡能否留個關注,各位讀者有什麼好的意見可以評論出來,我們共同討論。






顛強時代



洋蔥圈之體


我是正能量弘揚人,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在我的人生長河中,有一句名言警句“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它時時刻刻鞭策著我做人要勤勞,節儉,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良傳統美德。


早在三國時期,諸葛亮就以“勤以修身,儉以養德”著稱。那千古遺傳的勤勞節儉便為中華賦予了新的靈魂和不屈的力量。偉大的北宋詩人蘇軾曾房梁掛錢節約開支。



一代偉人毛澤東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補了七十三次,穿了二十年,經濟困難時期,他主動給自己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周恩來總理一貫倡導勤儉建國,艱苦奮鬥,他勤儉節約的故事,婦孺皆知,傳為美談。朱德的生活也是非常節儉。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同志在生活中處處節儉,總是說“夠穿了”。

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生活水平高了固然是好事,人們卻逐漸淡忘了中華傳統美德勤儉節約,也不覺得可恥。想想過去,比比現在,以前人們經濟狀況不好,每一筆錢都要用在實處,花在刀刃上,可是現在,人們吃的是山珍海味,穿著是高檔名牌,住的是花園別墅,出門是豪華小車,住的是星級酒店,就連養只動物也花費不少,如果把這些亂花的錢捐給貧困山區的孩子讀書,或者做點公益該有多好!我們的生活雖然好了,但是勤儉節約的作風不能丟啊!



更有的人把節儉和貧窮聯繫到了一起,特別是學生,攀比現象嚴重,認為勤勞節儉是窮人才應該的。整天亂花錢,既懶又不節儉,嘲笑有的同學窮,根本不象我們新社會的下一代,我認為這些學生道德素質太差,應該好好反省反省自己,趕快補上勤勞節儉這一課了。


節儉是一種美德,沒有時空界限,沒有尊卑區別,是人人都應該具備的,而不是貧窮的代名詞。節儉是一種社會責任,是一種個人涵養,是一種文明的傳承,美德的延續,是亙古不變的永恆時尚。成由節儉敗由奢,貧窮需要節位,富裕不忘節儉,當用則萬金不惜,不當用則分文不費。


歡迎朋友們留言評論,發表自己的觀點!


正能量弘揚人



“事在人為”

無論什麼話,什麼事,不親自動手去做,永遠不可能,永遠等於0。

動手才有機會成功,不動手連丁點機會也沒有。


比如中彩票500萬,首先帶2塊錢,走到體彩中心,購買一注福利彩票。

光是中彩票也需要三步,也要行動,邁開腿500萬才會跑進你口袋。


陽先生20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顏真卿《勸學詩》

這就是我練習書法時候的格言


大林書法藝術


對我人生影響最大的格言就是:“行到水窮初坐看雲起時。”

記得這句話我小時候就學過這首詩。但是真正對他熟悉是在看《步步驚心》這部電視劇。當時是四阿哥胤禛在將要入宮奪位,他寫下這句話。我想這不就是預示另一個朝代的興起。

這句話的本意是指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害怕。只要努力的去克服,在逆境中不斷的成長。你就能看到,那只是希望的開始。

這種逆境求生的境況。第一符合我現在的狀況,第二也是我人生道路中點亮的明燈。他處處告訴我。不要絕望,前方還有更坦途的大道。加油吧!


我愛做老闆


18年到了人生的低谷,那個時候看了曾國藩家書

其中有兩個觀點對我的影響很深:

第一個:敬恕之道

先看原文

至於做人之道,聖賢千言萬語,大抵不外敬恕二字。“仲弓問仁”一章,言敬恕最為親切。自此以外,如立則見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為泰而不驕;正其衣冠,儼然人望而畏,其為威而不猛,是皆言敬之最好下手者。孔言“欲立立人,欲達達人”;孟言“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以仁存心,以禮存心,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是皆言恕之最好下手者。爾心境明白,於恕字或易著功,敬字則宜勉強行之。此立德之基,不可不謹。

我的理解:這句話在我看來是這樣理解的,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比較強勢,一種比較弱勢,強勢的人要學習“恕”之道,要以己度人,感同身受,弱勢的人要學習敬之道,這個敬,不是尊敬別人,而是讓別人尊敬自己,如立則見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這來源於日常的行為舉止所培養出來的氣質。自此之後我開始培養敬之道,漸漸從一個唯唯諾諾的人變成了自信的人了

第二個:遲、重

先看原文

澤兒看書天分高,而文筆不甚勁挺,又說話太易,舉止太輕,此次在祁門為日過淺,未將一輕字之弊除盡,以後須於說話走路時刻刻留心。

爾之短處在言語欠鈍訥,舉止欠端重,看書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崢嶸。若能從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工,進之以猛,持之以恆,不過一二年,自爾精進而不覺。言語遲鈍,舉止端重,則德進矣。

爾宜舉止端莊,言不妄發,則入德之基也。

爾於厚重二字,須立志變改。古稱金丹換骨,餘謂立志即丹也。

走路宜重,說話宜遲,常常記憶否?

我的理解:我舉了這麼多例子,其實就是為了讓你看到兩個字:遲、重,曾國藩不厭其煩地教導二兒子曾紀澤,讓他說話慢點、走路慢點、幹什麼都慢點,巴不得讓所有人覺得自己有些愚鈍才好。

初時看不明白,後來漸漸懂了,顯得愚鈍不是真的愚鈍,做的慢點也放在更長的尺度上也許更快,少一些爭名奪利的心,方能看清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