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甘肃金昌城市废水成金水湖,把中国最大矿坑变生态公园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祁连山是幕后也是前沿。2000多年前,它让中国张开臂膊走得更远,今天,它托举和实践的还有伟大中国梦。

保护和修复的不仅是生态,还有人们对于祁连山以及河西走廊的关注和文化认知。

祁连山不是一座山,从远古的玉石之门至时代的航天梦,它不单单是河西走廊和甘肃的,更是中国的。在这里,人们能够找到中国文化的根,也能找到甘肃乃至中国的自信。


生态环保:甘肃金昌城市废水成金水湖,把中国最大矿坑变生态公园


昌运河西:保护祁连山的最好作品在于人民

提示:生态文化源于人类图腾时代,行至现代生态文明,历经漫长岁月。是指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为基本特征,能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进,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文化的形成.意味着人类统治自然的价值观念的根本转变,这种转变标志着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价值取向的过渡。2000年前,汉军在这里取得胜利凭借骏马和炒面;今天,油菜花与中药材取得胜利,依仗人民和科技。


生态环保:甘肃金昌城市废水成金水湖,把中国最大矿坑变生态公园


14.金昌:中国最大矿坑变生态公园,城市废水成了金水湖


生态环保:甘肃金昌城市废水成金水湖,把中国最大矿坑变生态公园


生态变好了,受益的不仅仅是人,还有动物,野生动力。

武威,甘肃濒危动物繁育研究中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是珍稀濒危动物生存的范围。

甘肃濒危动物繁育研究中心,位于武威城东20多公里处的清源镇,是原林业部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县级事业单位。30多年来,主要从事濒危珍稀动物的拯救、保护、繁育研究和东沙窝沙漠综合治理工作。

中心先后引进和繁育赛加羚羊、普氏野马、金丝猴、野骆驼等濒危珍稀野生动物43种400多头(只,匹),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31种,300多头(只、匹)。特别是普氏野马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已发展到75匹,成为甘肃乃至中国对外展示和保护濒危动物成果的窗口。

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荒漠天然植被群落、珍稀濒危动植物、古人类文化遗址和极端脆弱的荒漠生态系统为主要对象。同样处在荒漠区域内。目前,陆生野生动物约24目43科89种,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2种。其中,国家一级有金雕1种,国家二级有鸢、苍鹰、雀鹰、白头鹞、游隼、灰背隼、纵纹腹鸮、长耳、短耳、荒漠猫、鹅喉羚等11种。


生态环保:甘肃金昌城市废水成金水湖,把中国最大矿坑变生态公园


通过多年的努力,繁育研究中心及自然保护区区域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初见成效,昔日流沙滚滚、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已变得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成为濒危珍稀动物繁衍生息的福地。

民勤去金昌路,本有一条公路,但因为红崖山水库泄洪,无法通过,我们只好折返回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识了周阳光。2018年46岁的他,浓眉大眼,嘴唇宽厚,是那种典型的河西人的长相,有一个引以为豪的身份,武威市鸟类保护志愿者协会主席。

周阳光和他的名字一样,很阳光。他见多识广,又很博学,他说,由于石羊河流域的生态明显向好,金雕、白尾海雕、黑鹳纷纷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仅红崖山水库就有两百多只天鹅和数万只水鸟嬉戏飞翔,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

泰戈尔说,天空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周阳光是一个“飞”过的人。


生态环保:甘肃金昌城市废水成金水湖,把中国最大矿坑变生态公园


2017年冬天,有一只生病的大天鹅卧倒在沙滩上,被过路的一位老人发现。老人正好接受过周阳光和爱鸟人士的宣传,立即打电话周阳光。周阳光急急慌慌地赶来,把这只大天鹅抱到了当地的湿地公园管理局,开始专心致志地喂养和照料这只大天鹅。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半个多月时间,周阳光几乎寸步不离地守护着那只大天鹅,有人甚至为此开玩笑说是他给大天鹅当爹又当妈。

大天鹅很灵性,在周阳光的“爱”里很快恢复了健康。具备了放飞条件,周阳光决定为大天鹅举行一次放飞仪式,让大家都知道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新闻媒体记者闻讯起来。

放生那天,大天鹅佩带了卫星跟踪仪和环志标志,抱着大天鹅,穿过一丛丛的荒草,来到了湿地公园的冰面上。他的身后,跟着他的爱鸟协会的队员,还有一群教授专家、社会各界人士,浩浩荡荡的队伍有两百多人。大家都在拍照,放归的主题也是鸟类保护志愿者协会倡导的:爱自然,爱家园,爱陇原。

大天鹅慢慢游向水库,佩带着全国鸟类环志中心编号E81号,随后起飞。周阳光和人们一起翘首观望,看着大天鹅在半空中低姿盘旋半圈,远远地飞走了。周阳光说,那一刻,他发现他哭了,泪光里,他看到大天鹅的羽毛把天空擦得更蓝了。随后,他想起先前抱着大天鹅时,大天鹅羽毛的温暖以及强有力的心跳,感觉自己也像是大天鹅一样会飞了。

这时候周阳光在我们的眼里变成了一个诗人,像泰戈尔一样。


生态环保:甘肃金昌城市废水成金水湖,把中国最大矿坑变生态公园


其实,这对武威市鸟类保护志愿者协会只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协会近年来已救助鸟儿及野生保护动物上百次(只)了。在协会的倡导下,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鸟儿。冬季时,鸟儿觅食困难,志愿者常常来到户外的冰面上,给水库和湿地的鸟儿们投食,周阳光非常乐意参与其中。

周阳光发起成立的民间爱鸟协会,是民勤县第一家爱鸟协会。他说,虽然大家的财力、物力、专业知识都很有限,但是大家都很热心,都愿意学习。现在,资金方面,得到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方面的些微支持;救助技术方面,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张立勋随时提供专业的远程技术指导。周阳光一些志愿者不仅学会了给鸟儿喂水、喂鸡蛋清,还学会了一些急救处理的方法,甚至学会了给鸟看病。

周阳光说,救助鸟儿时,大家关心鸟儿胜过家里的孩子。

在被鸟儿羽毛擦过的蓝天下,我们上了去金昌的高速。路右有一段长达十公里的紫戈壁,远看去仿佛长满了紫色植物,到了跟前才知道那是一地细碎的紫色卵石。路左一些地方有沙丘存在,细微的沙被风吹成波纹状,很是好看。气候很干燥,与行走在武威的感觉完全不同了。


生态环保:甘肃金昌城市废水成金水湖,把中国最大矿坑变生态公园


在周阳光的微信朋友圈里,我们看到很多这样的视频:志愿者先找到一块冰面,把一只麻袋里的玉米粒,顺着冰面枯黄的芦苇间,一字撒开,黄橙橙的,格外惹眼。不一会儿,就有一群大天鹅蜂拥而来,吃着玉米粒儿,偶尔回头看看志愿者……这种活儿也是周阳光他们常做的。

不久,我看见了一片蓝色汪洋,戈壁地里怎么可能是海呢?原来,那是金昌光伏发电厂接收阳光的蓝色面板,一排排,一块块,连在一起,浩浩荡荡构筑了大海的假象。不过,这也属于一片难得的风景,带着可以让人惊叹的气质。

下高速后,车子先走了一段长约10公里,宽约2公里的绿化带。那些树都是新植的,幼小的树苗约在半人高,叶子呈黄、紫、绿各种颜色,很是好看。走过去,听见滴滴哒哒的流水声,是滴灌发出的,在戈壁中清脆得出奇。在水滴珍珠般的闪亮中,我们想到了一个字——亲。


生态环保:甘肃金昌城市废水成金水湖,把中国最大矿坑变生态公园


亲繁体为親,由立字和木字和见字组成。立木见親。立是站立,竖立。立和木组成,就是指的是树,树当然是指活着的树。说文解字的专家剖析了它的很多含义:立,一点一横、人字和一横组成,一点代表道,上一横代表天,一点一横就代表天道,下面一横代表地德,中间是人,人在天地之间。这一点是贯穿于天地人三者,这一点不仅仅代表天道,下指地德,中间指人和。人和是指和自身体内的和谐。

立音通力,通过努力,最后呈现出美丽的新气象。立木见親,如果只是指親人,那这个心量境界也太低了。立字的意义是与天地合一之意。见是见到自然,木字在这里代表自然,不仅仅指树木。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木。所以,木字即是象形字,也是十字和人字组成。木中有人,这真是证明人与植物有着紧密的关系。

古代人类的起居都是以河边、丛林而住。人类与植物有着不可分割的親密关系。人类最早的生活是以洞穴而居,后来通过进步,祖先选择河岸两边和树林。親并非指親人,其中包括植物、动物。


生态环保:甘肃金昌城市废水成金水湖,把中国最大矿坑变生态公园


动物是森林守护者,没有动物,森林将慢慢地消失。所以动物与人、与植物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应该保护动物,保护森林和植物。

天空被鸟儿的羽毛擦得很亮,地上有树的风景,生态瞬间好转。通往市区的通路,宽阔得像是可以撬起地球的强大杠杆。截至2018年上半年,中央环保督察涉及金昌市的24个问题55项整改任务已完成52项,其他3项正在抓紧实施。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永昌县境内划定的30.5万亩基本草原上的牧民已全部退出,18处采矿类项目的地形地貌得到恢复。

金昌市地处祁连山脉北麓,巴丹吉林沙漠南缘。不论从哪个方向去金昌,都要经过数十公里的戈壁滩。若是坐飞机从空中鸟瞰金昌市,这座城的周围几乎除了戈壁就是沙漠。过去曾有人用“风吹石头跑,日晒黄泥焦”的话语来形容金昌这个地方的恶劣环境。这里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差异较大。北部平坦,干旱少雨;南部山多,终年无夏。总面积9600平方公里,现辖永昌县和金川区,总人口近50万。


生态环保:甘肃金昌城市废水成金水湖,把中国最大矿坑变生态公园


金昌也是一座典型的缘矿设企、因企设市的工业型城市,由于生产和加工镍,而被誉为“中国镍都”。1958年,在河西走廊龙首山,甘肃地质队因一块“孔雀石”发现了镍,从而揭开了金川镍矿的神秘面纱,拉开了这座戈壁小镇的发展之路。

在城市建设之初,老一辈金川人在戈壁滩上搭帐篷住地窝,就着冰块啃着窝头,在极为恶劣的生存生活条件下,开天辟地,半个多世纪以来,前后几代金川人,以超体能极限的艰苦鏖战,以露天大爆破的英雄气概,以引进消化国际尖端技术,建设国际一流镍钴生产企业,为中国镍钴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好地适应祖国镍工业基地建设,国务院于1981年批准成立了金昌市,成为一座新型工业城市。立市30多年间,更走出了由“中国的镍都”到“世界的金川”的光辉历程,国务院原副总理方毅先后七次到金昌指导开展工作,邓小平在金昌公司将镍称作“祖国的金娃娃”,江泽民为之题词“腾飞的镍都”。这些荣誉,至今留存在2006年建成的金川科技馆里。


生态环保:甘肃金昌城市废水成金水湖,把中国最大矿坑变生态公园


近几年,金昌围绕赏花、吃花、闻花、展花,打造产学研加“四大平台”,丰富拓展美丽、芳香、甜蜜、色彩“四大产业链”,做足“花产业”文章,实现了从“中国镍都”逐步向“西部花城”的嬗变。

随着薰衣草、马鞭草、万寿菊、藜麦等漂亮花卉植物的不断引种成功,金昌的城市风景越来越靓丽。然而,这还不是金昌人最引以为荣的。

金昌有一处堪称中国最深、最大的人造天坑,很多来金昌旅游的人都会到这里来参观,矿坑在地球上留下了一个长1300米、宽700米、深310余米的椭圆形人造天坑,成为人类留在地球上的一大人文景观。在26年中,矿坑实现了采剥矿岩总量7033万立方米、出矿量2903万吨的非凡成绩,内含镍金属量14.6万吨、铜金属量8.9万吨和大量稀有金属,为国家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彻底改变了中国“贫镍国”的地位。

今天,金昌变成了一座山清水秀的公园——金川国家矿山公园。矿山公园从2009年5月启动建设,如今,园内绿意盎然,垂柳摇曳,常规树种和彩叶树种相互映衬,美丽如画。与老坑的相伴相随,成为国内独一无二的靓丽风景。


生态环保:甘肃金昌城市废水成金水湖,把中国最大矿坑变生态公园


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金昌新生向上的全景,还看到了蓬勃的绿色在金昌外围一碧千里,如滚滚春雷压过枯黄的大漠戈壁。伴随矿山公园的是这样一组数据:金昌自立市以来,市区绿化覆盖率由建市初的2.5%增加到33%,市区人均公共绿地由不足1平方米增加到18平方米,成为名副其实的“戈壁绿城”。

山水相依,在把老矿坑变成公园的金昌,还有一座与众不同的湖——金水湖。很多人在慨叹它杨花漫漫、艳而不妖,以小家碧玉的灵气与文雅在戈壁滩上营造了一个江南梦时,却鲜有知道它原是一座中水湖。

金水湖的建设,在我国西部地区工业循环经济和生态循环发展探索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湖区蓄水池由五个不同面积的湖面组成,总水面面积约60公顷,总蓄水容量约230万立方米。是为了解决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后中水储存、利用问题,以中水蓄水池为依托建设的集休闲、观光、生态保护为一体,兼具储存、调蓄和景观三大功能的城市景观工程。


生态环保:甘肃金昌城市废水成金水湖,把中国最大矿坑变生态公园


自2005年1月开工建设以来,金水湖已完成土方开挖、湖底防渗水、湖堤湖岸砌筑等工程,并顺利向湖内注水;完成绿化面积70万平方米,栽植各类乔灌木15000株、种植花卉草坪20万平方米、安装喷灌设施24000米、客(换)种植土9万立方米;包括码头、园桥、水花园、水舞台等水上工程、漂带河及湿地工程。

古语云:懒起画娥眉。那娥眉上细画的便是金水湖了,山水桥阁云相连。在西北苍凉的大地上,金水湖给人们带来一种独特的美,与矿山公园一起成为金昌的胜利。


生态环保:甘肃金昌城市废水成金水湖,把中国最大矿坑变生态公园


满城鲜花满城绿,一片湖光共深浅。其实,人类留在大地上的脚印,不仅是脚的,还有鞋的。这些也可以理解为生态的科学技术,总保护着脚,为脚垫底,让脚在走过漫漫长路的同时印迹更加有力和美丽。就像鸟儿的羽毛,可以把天空擦得更亮。亲亲的金昌,在河西的大地上。親音通庆,见親喜庆。


生态环保:甘肃金昌城市废水成金水湖,把中国最大矿坑变生态公园


祁连山引领中国人由河西走廊走向帕米尔高原及其以远,催生了历史上的玉石之路、丝绸之路,造就了时代中国的航天梦,是中国的生态之门,也是中国文明的根。本书着重介绍了甘肃省近年来为保护祁连山生态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作者行程万余里,以亲历和见闻的方式走遍祁连腹地,从文化历史的角度全方位解读了祁连山与大西北乃至全中国、全人类的生态环境关系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