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這處低調的院落,卻有武警守衛,院內風光更是媲美江南園林

導讀:北京這處低調的院落,卻有著武警守衛,宋慶齡先生在此生活18年

散落在京城各處的名人故居,對於遊客而言總是充滿著神秘。它們見證了名人大家幾十年的歲月沉浮,承載著為老百姓所仰望崇敬的先人最真實的生活。在新時代,名人故居迎來的命運各有不同,有的被開發成了紀念館,展覽與故居結為一體;有的已被用作民居甚至是大雜院,生活氣息比以前更為濃厚;有的則難逃碎為瓦礫的命運,早已被摧毀拆遷,不留蹤跡,令人不勝唏噓。最近這段時期,不太適宜喧囂,如果想要尋找一份靜謐之處,不如去名人故居走走。那裡藏著老北京的文化底蘊,還有那些有故事的印記。

北京這處低調的院落,卻有武警守衛,院內風光更是媲美江南園林

宋慶齡故居位於後海北沿,曾是清朝康熙年間大學士明珠的府邸,後來是為溥儀父親的花園,改名為醇親王府,宋慶齡女士在此生活了將近18年的時間。院內建築古色古香,其中不乏上百年的海棠、鳳凰國槐等名木,環境安然靜謐。

北京這處低調的院落,卻有武警守衛,院內風光更是媲美江南園林

1963年4月,宋慶齡遷居於此,1981年5月29日逝世,共在這裡工作生活了18個春秋。目前宅院是按照宋慶齡生活在此時的原樣陳列開放的,又展示了眾多宋慶齡生前的物品、信件等,還有其個人的生平介紹。放著她日用的書籍、文件、鋼筆、鋼琴等等,展出的照片也不在少數。印象最深的是院裡有一輛轎車是斯大林送給宋慶齡的,保存得很好。通過展示介紹,詳細瞭解宋慶齡從追隨中山先生、維護中山先生政治主張、到建國後為國家政治團結所做的貢獻,非常有教育意義。每年的1月27日宋慶齡誕辰紀念日、5月29日宋慶齡逝世紀念日,都組織相應的主題紀念活動。

北京這處低調的院落,卻有武警守衛,院內風光更是媲美江南園林

故居佔地面積兩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約五千平方米。這裡既保留著王府花園的佈局和風格,又融入西方別墅的特點,是一處中西合璧的園林。門前水天相映、碧波漣漪,堤岸楊柳輕揚,院內曲徑迴廊,樓堂亭榭;湖水環繞,山石嶙峋;綠樹濃蔭,花香四溢。是一處雍容典雅、幽靜別緻的庭院,可以和江南園林相媲美。

北京這處低調的院落,卻有武警守衛,院內風光更是媲美江南園林

故居內有兩處古植不得不看,其一是兩株夜合歡,納蘭性德親手所栽,是他的心愛之物。納蘭性德在曾在此召集友人舉行了他生前最後一次宴會。席間,他們以庭院中兩棵夜合花為題歌詠,納蘭性德寫下一首五律《夜合花》。第二天性德便臥床不起,“七日不汗”,發燒不退,溘然長逝,年僅30歲。其二是鳳凰古槐,高達20米,幹周長達3.5米,為明代所植,距今已五百多年。因它的巨大樹冠很像一隻頭東尾西的美麗的大鳳凰,所以得名“鳳凰槐”。宋慶齡同志生前十分喜歡這棵古槐,經常在其濃蔭下看書、學習或小憩。小院內兩株西府海棠傳為當時醇親王所植,已有200多歲,春天時滿樹嬌豔,十分好看。

北京這處低調的院落,卻有武警守衛,院內風光更是媲美江南園林

很喜歡這個地方,安靜,清幽,到底是國母生活的地方。沉浸在歷史長河,睹物思人,感懷歲月滄桑,別有一番味道。建議去什剎海,北海、南鑼鼓巷的同時到這裡看看,去用心體會一個偉大女性不平凡的一生。她的爭取、奮鬥、孤寂和無奈,她的善良、她的才華以及她的平和讓人欽佩,也讓人嘆息。不知大家有沒有去過這個故居,對於這個故居都有哪些要說的,歡迎在評論處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