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什麼祕密處死自己的兒媳婦?

1王亞坤


朱元璋好不容易打下了大明的江山,他在治理大明江山上採用了最原始簡單的方法,就是江山要掌握在自家人手裡比較牢靠,所以誅殺了很多開國功臣,把子孫們分封藩鎮。想法的好的,但是以後發生的事情卻與藩鎮有著直接的聯繫。

朱元璋在治理上也有值得稱道的地方,一個是對子孫們的嚴格教育,另一個就是嚴明的吏治,反腐力度比當今還厲害。朱元璋除了誅殺功臣,對自己的女兒女婿下過手,甚至對自己的女子兒媳婦也下過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被朱元璋秘密處死的兩個兒媳婦。

一、秦王朱樉次妃鄧氏

朱樉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的第二個兒子,是太子朱標的弟弟,明成祖朱棣的二哥,他的藩地是現在的西安,是明朝極具威望的藩王之一。他的正妃是元朝的河南王王保保的妹妹,次妃是寧河王鄧愈的女兒,被朱元璋秘密處死的正是次妃。

元朝的河南王王保保被朱元璋羽蔚“天下第一奇男子”,他一直奔波在抗擊大明的戰線上,朱元璋也時常感嘆,不能將王保保收在麾下始終遺憾,而秦王朱樉的正妃王氏就是王保保的妹妹,此舉也正是朱元璋為了招降王保保想出來的招,可是然並卵,沒什麼用處。

次妃鄧氏是開國名將寧河王鄧愈的女兒,也是大家千金。鄧愈在為大明的建立及開疆拓土上貢獻巨大,而朱元璋也是為了拉攏手握兵權的武將才與之聯姻。最後鄧愈並不在朱元璋誅殺功臣之列,因為他在出徵吐蕃得勝歸來的路上就病逝了。

那為什麼朱元璋對敵人妹妹都沒有痛下殺手,而是對功臣的女兒下了手呢!其原因只能說是這個次妃鄧氏宮鬥權謀低,自己把自己作死了。

對於招降手段讓王保保之妹與自己的兒子結婚,王氏肯定是一百萬的不願意,又有王保保還在繼續抗擊明朝,王氏是聰明的,雖然和朱樉也有不愉快,但是都不會鬧大。可這個鄧氏就不同了,仗著自己的父親是朱元璋倚重的功臣名將,對自己次妃的地位當然不滿足,與王氏的矛盾也是可想而知。

看到朱樉和王氏也並不是很對付,所以她就想方設法的挑撥兩者之間的關係,這在別人家裡算是雞毛蒜皮,但是在朱元璋的家裡就不一樣了,朱元璋的心裡一直想著能夠招降王保保,要是任由鄧氏這麼鬧下去,讓王保保知道自己妹妹在朱家受委屈了,他投降的可能性就為零了。

而最讓朱元璋忍不下去的是這個鄧氏居然天天幻想自己以後是皇后,還讓下人做了一件皇后的衣服穿上過癮。不管是在哪朝哪代,這樣的情況都是僭越謀反的大罪。朱元璋眼裡更是容不得自己的沙子,他連自己妃子的父親未經允許到公里看女兒都要誅殺,何況鄧氏只是自己兒子的次妃。最後,考慮到鄧氏是鄧愈的女兒,沒有采用刑罰,而是命其自盡,真是把自己給作死了。

二、魯王朱檀的妃子湯氏

魯王朱檀是朱元璋的第十個兒子,藩鎮在今天山東兗州,他喜歡作詩寫文,還喜歡禮賢下士,可是不好的一點就是他痴迷上了煉製服用金丹,最終也是死在了這個上面,朱元璋很不喜歡自己的這個兒子,在魯王死後給的諡號是“荒”,史稱魯荒王。

他的妃子是湯氏,據考證,應該有兩個湯氏,都是開國功臣,被封為東甌王的湯和的女兒,分別稱為大湯妃和小湯妃,先是大湯妃嫁給了朱檀,大湯妃死後,小湯妃又嫁給了朱檀。而被朱元璋處死的是小湯妃。

與上面的那位鄧氏想必,處死小湯妃所用的方法真是有點慘無人道,居然是凌遲處死,也就是俗話說的千刀萬剮。為什麼對她會用如此重的刑法呢?這不得不跟朱元璋嚴厲的吏治扯上關係了。

作為一方藩鎮的魯王,一件引起民怨的事讓朱元璋很生氣。也不知道是這位小湯妃到底是受過什麼刺激,居然是個戀童癖,戀童也就罷了還特別殘忍,從民間抓來小男孩進行閹割,久而久之民怨極深。

本來對下屬要求就很嚴格,自己家人居然幹出這樣的事情,這怎麼得了,朱元璋非常生氣,為了給百姓一個交代,才將小湯妃凌遲處死,以平民怨。


由此可見,朱元璋的眼睛裡容不得一點沙子,即使是自己的家人觸犯了國家的律法,照樣依法承辦。也從另一個側面看出朱元璋心裡覺得剩下的所有兒子中都沒有人能比得上已故的太子朱標。而作為一位父親,他又是寬慈的,兒媳婦做出這麼些事情,難道朱元璋的兒子們不知道麼?肯定是知道的。最後只處死了兒媳婦,卻沒有對自己的兒子們動手,也算是一位慈父。


歷史中簡堂西域鷹眼


我叫朱元璋,有人說我秘密殺死了兩個兒媳婦,這能叫秘密嗎,這可以是按照大明律例處罰,天子犯罪與庶民同罪,何況這兩個兒媳婦,下面我跟大家說說這兩人不孝的兒媳。

第一個叫做湯氏,他是我第十個兒子朱檀的老婆,也是湯和的女兒,16歲的時候就嫁過來了,本來是郎才女貌,哪知道兩人迷上了江湖上的傳言,跟秦皇嬴政一樣追求什麼長生不老,整天在家練仙丹。還聽信個道士去找100個被閹割的8歲男童,這不胡鬧嗎?搞得整個兗州人心惶惶,家裡面有男童的都不敢讓小孩出門,直到後面有人跟我說我才這荒唐的事情。

本來想凌遲賜死,要不是有人來求情,我才不會將凌遲改成砍頭。這個世界上怎麼會有長生不老,看嬴政就知道了,好好的王妃不做非要去作死,活該!

至於這個亂來的兒子,我讓人把他身體上毛髮剃光,做髡刑,然後滾回家了,回去之死性不改,後來亂吃丹藥死了。


還有一個叫鄧氏,是老二朱樉的次妃,她是鄧愈的女兒,這老頭家教也真的是有問題,這個妾整天正事不做,整天搞內鬥,讓老二的老婆被搬出家,自己生活。還經常捏下屬的臉,青一塊紫一塊的,說著就說歪了。

記得某一天有人跟我說他自己定做了五爪龍床,和皇后的禮服,幻想能夠做皇后,這不瞎搞嗎?我就賜三尺白綾給她,自己上吊吧。

這老二也是,平常那麼看重你,自己卻管不好自己人,不管不教,這次廢黜了,看著礙眼。

點個關注,發現跟多有趣的歷史


空夢歷史


朱元璋在自己的一生中,先後共殺過兩個兒媳婦。

其中一個兒媳婦被朱元璋凌遲了,另外一個兒媳婦則被他派人勒死了。

先說說被凌遲的那個。

這個兒媳婦是湯和的女兒,嫁給了魯王朱檀為正妃。魯王夫婦在結婚後,按照定製到封地上生活。

但誰也沒想到的是,這兩口子居然作惡多端,殘害百姓。

湯妃和魯王都非常迷信煉丹,希望能長生不老。這倆人聽信道士的話,要蒐集100個男童進行閹割,才能煉出彈藥。這倆人一合計,就在封地上抓捕8歲的男童去閹割,搞得當地天怒人怨。

這件醜聞傳到京城後,朱元璋震怒了。為了平民怨,決定“魯王無理,其妃當凌遲處死”。

至於被勒死的那個兒媳婦,情況又不一樣了。

同為功臣之女,鄧愈的女兒就比較憋屈。別的人都能做秦王正妃,她卻被朱元璋賜給秦王朱樉做了次妃。秦王正妃的位子,則是王保保的妹妹在坐。

因此,這位鄧次妃自然就視正妃為眼中釘。好巧不巧,鄧次妃很受秦王的寵愛,不僅仗著丈夫虐待正妃,而且還讓秦王給她做了件皇后的衣服穿著過癮。

這些以下犯上的事情自然也傳到朱元璋那裡去了,於是朱元璋就下令把鄧次妃給活生生勒死了。

總而言之,這兩個兒媳婦都是很極品的,或者說明朝就很極品。


HuiNanHistory


朱元璋應該是歷史中為數不多生育能力極強的皇帝之一,一生有26個兒子,16個女兒。世人對朱元璋的印象就是“暴君”,他一動怒就是上萬人被殺,但其實朱元璋並非好殺之人,所以對於他的兩個兒媳婦處死,就有寫讓人詫異了。

這兩個被處死的兒媳婦,分別是二兒媳和十兒媳,那麼她們究竟做了什麼十惡不赦的事,被自己的公公氣的處死了呢?

先說朱元璋的十兒媳,也就是魯王朱檀的妻子湯氏。

原來湯氏是開過功臣湯和的女人,本來朱檀也是個愛好詩文之人,這一對夫妻在一起也是郎才女貌。

可是不知怎麼的,夫妻二人某天就迷上了江湖術士的長生之道,於是兩人便長期沉迷於煉丹大事。某天那道士告訴他,想要連成仙丹,必須要一百個八歲的閹割男童,二人信以為真,便花錢到處買男童,然後閹割煉丹,這也讓人販子有了賺錢的機會。

這樣的事一處,整個兗州城雞飛狗跳,百姓哀嚎連天,可人家是皇帝的親兒子,百姓是敢怒不敢言。

終於,這件事傳到朱元璋的耳朵,朱元璋聽到如此慘絕人寰的事後,氣的是七竅生煙,立刻派禁軍將朱檀夫妻抓到京城來。而負責押送的將領是朱檀的親舅舅郭英,郭英這時候給出了個主意,對朱檀說:“到時候你就來個死不認罪,硬說自己毫不知情,一切都是湯氏自己乾的。”

到最後,朱元璋也是愛子心切,硬著頭皮信了朱檀的話,給湯氏定罪為凌遲處死,這種刑罰是極為殘忍的。湯氏是有罪,但湯和受不了了,畢竟是自己的女人,於是便找朱元璋求情。

朱元璋念在自己兄弟手足的情分上,將凌遲改為坎通,於是湯氏這個惡婦終於得到應有的報應。至於朱檀,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他被朱元璋賜了個髡刑,這是一種非常帶有羞辱性的刑罰,就是把全身上下的毛都給剃光,包括汗毛、頭髮、眉毛、鬍子等,就像一顆水煮蛋。

而朱檀被放回家後,依舊本性難改,每日煉丹想成仙,終於在一年後誤食丹藥中毒而死,朱元璋見此,厭惡的封他為“魯荒王”。

再說朱元璋二兒媳,秦王朱樉的次妃鄧氏。

鄧氏是開過功臣鄧愈的女兒,朱樉是除了朱標之外朱元璋最喜歡的兒子,但他最後也成為了朱元璋最失望的兒子。

鄧氏仗著自己家族顯赫,竟然以小犯大打罵正妃王氏,王氏不堪受辱便離開朱家,在郊外買了個房子,過期了獨居的生活。

王氏離開後,鄧氏並不滿意,轉而攻擊家中奴僕,經常拳腳相加。而朱樉跟鄧氏也是臭味相投,因為朱樉的支持,鄧氏漸漸地膽子也大了起來,她竟然私自做了個五爪龍床和皇后的衣袍,經常在夜裡穿上,想象某天自己可以母儀天下。

這種事絕對是觸及到了朱元璋的逆鱗,朱標是他內定的下一任皇帝,而他也害怕自己兒子互相殘殺,所以在很早之前就把兒子們全都打發走了,預防他們起逾越之心。

而鄧氏的所作所為是朱元璋不能忍的,所以當他知道後便廢黜了秦王朱樉,而鄧氏也賜給了她一丈白綾讓他自己吊死。

在後來,朱樉病死,朱元璋封了憨王的諡號給朱樉,其意含有可憐、愚蠢的意思。

以上就是朱元璋為何處死自己的兩個兒媳婦的事件,當然這也是她們二人罪有應得,朱元璋其實並非濫殺無辜之人,他的每次動手都有自己的目的。


大國布衣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歷史上朱元璋為何會殺死自己的兩個兒媳,這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各位看官,往下看↓

首先,朱元璋殺的第一個兒媳就是信國公湯和的女兒

而湯和的這個女兒嫁給的是朱元璋的兒子魯王,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最欣賞的是他的皇長子朱標,但是對於魯王家這個人來講,朱元璋其實是十分不欣賞的,並且還有一點就是魯王跟湯和的女兒一直都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癖好,就是他們喜歡折磨小孩子,經常會抓了一些小男孩囚禁在宮中,並且對他們進行閹割。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在知道之後,也是直接就將湯和的女兒給處死了,本來朱元章也是想要殺死自己兒子的,但是奈何太子朱標一直在求情

而他殺死的第二個兒媳就是衛國公鄧愈的女兒

老二朱樉的媳婦是衛國公鄧愈的閨女,根據明史的記載,鄧氏是朱樉的第二個妃子,雖然她是朱樉的第二個妃子,但是她深受朱樉的喜愛,因為朱樉非常寵愛鄧氏,正室王氏受到冷落。

這一點並沒有什麼不可原諒的,不可原諒的是,朱樉為鄧氏製造皇后的衣服讓鄧氏穿,朱樉還聽信鄧氏的話,在沿海地區購買各種翡翠。這些嚴重違背禮制的東西讓朱元璋大發雷霆,更讓朱元璋生氣的是,朱樉和鄧氏在自己王府的花園中,通過虐待下人來取樂,這件事情被朱元璋知道後更是憤怒到極點。


後來朱元璋要將朱樉王位廢掉,但因為太子出來講情,才保住朱樉的王位,不過鄧氏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史書記載“(鄧氏)自綺身死。”

所以在這其中我們也是能夠看到,朱元璋,其實也並不僅僅是一個只知道殺自己身邊工程的人,並且他也是一個有著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這種思想的帝王

總結:朱元璋的存在對於明朝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發展機會,後來明朝之所以能夠發展的繁榮富強,這其中跟朱元璋的苛政確實是脫不開關係的,所以說就算你是皇帝的兒媳,一旦做了讓我給他滿意的事情,那麼你只能是一個階下因。


武大官人


其實,這事情已經不是什麼秘密,是朱元璋時期的天子犯法庶民同罪的公正的做法。

被處死的老朱的兒媳婦有兩個,一個是老二秦王朱樉(shǎng)之妃子鄧氏,另一個是老十魯王朱檀(tán)的王妃湯氏。鄧氏和湯氏這兩個人都是能作的那種:鄧氏是天天痴心妄想,做著皇后夢,期待有朝一日自己能成為後宮之主——皇后。湯氏是天天也是痴心妄想,做著長生不老夢,雖然還不到二十歲。

要說,鄧氏和湯氏只是做夢還沒事,但是她們開始付諸於行動,最終都因為玩火而自焚。具體如何?我們一起來看看。

一、老二秦王朱樉(shǎng)之妃子鄧氏

朱樉[(1356年-1395年),幼年聰慧,嚴毅英武,1370年受封秦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剛剛14歲的朱樉就去了他的封地西安上任。

幾月後,朱元璋告誡他說:

“關內百姓,自元朝失政以來,不勝疲憊。今日我平定天下,又有運糧納稅之勞,百姓仍未休養生息。你到藩地之後,如果宮殿已完工,就暫且將其他不重要的事務全部停止吧。"

但是,因為朱樉在封地有過多的失誤,被召了回去。一年後,因為太子朱標做父親朱元璋的工作,朱樉得以又回到了封地。而其中,朱樉犯的錯誤當中,其王妃鄧氏是有責任的。

朱樉共有三人妃子,正妃是沒有歸順老朱的大將王保保的親妹子王氏。王保保死後,愛屋及烏,朱元璋把他的妹子王氏嫁給了自己的老二,並且是正妃。而且王氏還為朱樉生下了兩個兒子:朱尚炳和朱尚烈。但是,朱樉並不喜歡王氏,他喜歡的是鄧氏和張氏。

鄧氏是寧河王鄧愈之女,仗著自己的父親是大將和自己受丈夫的寵,極力排擠正妃王氏。不得已,王氏搬到別院,遠離是非之地。

鄧氏把王氏氣走了,還不滿足,還做起了皇后夢。她期待丈夫朱樉能日後成為皇后,自己就是皇后了。而且她還讓人給自己做了皇后穿的衣服和鳳冠,還定做了皇上皇后睡的刻有龍的龍床。這些,在古代都是犯忌諱的,都犯了欺君犯上的罪名。

於是,事情敗露後,鄧氏被賜白綾,自我了斷。

洪武二十八年朱樉病死,賜諡號為“愍”,這個意思是可憐的意思,一是可憐他早早離世,二是可憐他找了那麼一個不靠譜的王妃鄧氏吧!

二、老十魯王朱檀(tán)的王妃湯氏

這個老十是朱元璋和郭寧妃的愛子,其母當時的地位是寵冠後宮的。朱元璋也非常喜歡這個兒子,就把自己的發小,愛將湯和的女兒湯氏嫁給了兒子老十朱檀。

朱檀在洪武三年(1370年)出生,出生兩個月後,就被朱元璋封為魯王。可見,朱元璋對這個兒子的喜愛程度。朱檀的封地是兗州,就在現在山東的濟寧那裡。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檀15歲的時候,就去了封地兗州。

就是這個被朱元璋和郭寧妃捧在手心裡的愛子,一旦脫離了父母的身邊,竟然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不思進取,天天追求享受。大興土木,建設豪華住宅,遊樂的地方,並且還不到二十歲,就開始尋求長生不老之術。

或許是朱檀聽了別有用心之人的挑唆,開始做起令人神共憤的事情。那就是在他的妃子湯氏的授意下,開始禍禍七八歲的童子,用作所謂的引子。並且這事還是湯氏一手負責,雖然做得嚴密,但是事情還是傳到了朱元璋那裡。家裡丟了孩子,這可是大事,所以,哪家都是不惜一切的去尋找,動靜能小得了嗎?

所以,朱檀夫妻被召回,朱檀被實施了髡(kūn)刑,就是把身上的所有的毛髮都給剃光了,目的是羞辱他。而對兒媳婦湯氏則實施了凌遲,最嚴厲的刑罰。不得不說,朱元璋做事太偏心。

而朱檀也沒有好結果,1389年,才19歲的他,就因為服用金丹過量,而毒發引起了眼睛失明,隨後去世。諡號"荒",意思不言而喻,就是太荒唐。

餌金石藥,毒發傷目。帝惡之。二十二年薨,諡曰荒。

綜上:

不論是老二,還是老十的媳婦,都是罪有應得的。尤其是老十魯荒王朱檀的媳婦湯氏更是自罪孽不可活!


歷史漫談君


朱元璋本是一介乞丐,能夠爬上帝位,淮西集團功不可沒,而他成就帝業後,又通過聯姻的方式鞏固政權,並且對功臣施恩,穩定淮西集團的心。不過,剛坐穩天下,朱元璋臉孔一變,開始屠殺功臣。

朱元璋先後跟徐達、湯和結為親家,徐達、湯和也成為皇親國戚,但當皇親國戚雖說是榮耀,卻也離覆滅只有咫尺之遙,何況是遇到這樣一個陰毒而不念舊情的皇帝。

朱元璋不是無故殺人,而是有其政治目的,洪武朝最著名的皇親被殺案,莫過於駙馬都尉歐陽倫事件,這是朱元璋鐵拳反腐的經典案例。此外,朱元璋還處死了兩個兒媳婦。

那朱元璋的這倆兒媳婦究竟犯了何等過錯呢?

第一個是魯王妃。她是湯和的女兒,嫁給了朱元璋第十個兒子朱檀,夫妻兩同心協力,仗著自己顯赫的身世在封地胡作非為。朱檀喜歡吟詩作賦,平時也是謙謙公子溫潤如玉的模樣,不過此人內心變態,跟後來的嘉靖一個毛病,喜歡煉丹。

跟嘉靖不同的是,他不抓女人,他抓男人煉丹,他把7,8歲的小男孩抓到宮裡,閹成太監,後來他們喪心病狂地將魔爪伸進軍營,就連軍營的幼兒都被他們抓走了。百姓哭泣著叫罵著來告狀,但縣令根本不敢管這件事。後來當地人只要一看見魯王夫婦出門,就讓自己孩子躲起來,可見他們的兇殘。

洪武二十年二月十六日,朱元璋公開下旨:“魯至無禮,其妃當凌遲處死。這等潑東西,一日著內官召回宮來凌遲了!”

這魯王妃也是冤枉,她並沒有攛掇自己丈夫做這等事,她是管不了,只好放任了,然後又為了不失寵,有點投其所好的意思,朱元璋給人家定罪說:“相夫不嚴”,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魯王妃是被凌遲處死的,但魯王畢竟是朱元璋的兒子,朱元璋沒殺他,只施行了髡刑,把他頭髮剃光了。朱檀在受刑後自暴自棄,又迷戀上了長生金丹。兩年後中毒而亡。

第二個是朱元璋二兒子朱樉的妃子鄧氏,也是開國功臣的女兒,她是衛國公鄧愈的女兒。不過鄭氏不是正妻,但是很受寵,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這個女的挺潑辣,有點恃寵而驕,她平時的愛好就是拿竹板在府中鞭打宦官,時不時的虐待一下朱樉的正妻王氏。這個家庭是換過來的,丈夫討好夫人,而且還是偏妃,默許她欺負正室,還給她做了皇后的衣服。然後他派人到沿海布政使司購買翠珠,被朱元璋以僭分無禮的大罪賜死。

皇家兒媳婦真難做,跟丈夫關係好也不對,不好也不對;縱容丈夫的,說是相夫不嚴,無婦德,潑辣的能管住丈夫的,又說僭越無禮,無婦德,那麼請問怎麼才算有德?

可見在朱元璋手下辦過事的功臣,他和他的家人都沒啥好下場,大約老朱真正的用意是斬草除根,一個不留吧!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老朱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對人先是利用,最終清算,是自私自利的皇帝。


靜說歷史




朱元璋這個人,非常不一般,能吃苦,能打仗,而且六親不認,常常大義滅親。

朱元璋子女眾多,光兒子就有26個,這其中有兩個兒子有點不一樣,因為他們的老婆被朱元璋處死了。

這兩個人,一個是魯王朱檀,他的老婆湯氏被處死。一個是秦王朱樉,自己老婆鄧氏也被朱元璋處死了。

朱元璋為什麼要殺這兩個兒媳婦呢?

魯王朱檀娶了湯氏,兩人一起胡作非為,湯氏被處死



魯王朱檀是朱元璋第十子,這人書讀了不少,但是腦袋並不聰明。他娶了個媳婦,是湯和的女兒。

湯和是誰?是朱元璋的發小,一起長大,一起打的天下。別看湯和很厲害,但他的女兒很糊塗。

湯氏嫁給魯王后,兩人做了一些不著調的事,做得最差勁的就是有“虐童癖”,這是怎麼回事呢?湯氏和魯王朱檀一起抓了不少孩子進府,然後對孩子們進行閹割,看孩子受刑後的慘狀。

有些受害的孩子,挺了過去,有些受害的孩子,受刑後因為感染,死了過去。這件事引起了當時當地百姓地極大恐慌。家長們都不敢讓孩子們在魯王所轄地方的街道上行走。



這件事情最終傳到了朱元璋的耳朵裡,窮苦人家出身的朱元璋,火冒三丈,大明還是我老朱說了算,竟然還有這等出格之事。

於是魯王朱檀被實行了髡(kun)刑,這是一種什麼刑法呢?就是把全身毛髮全部扒光。於是,朱檀就成為了禿頭無須、全身“白淨”的樣子,彷彿一隻“白斬雞”。無疑,這種痛苦是極大的,除了身體上的,還有心靈上的。

但,比起湯氏的痛苦,朱檀的痛苦實在太小,因為湯氏受到了凌遲,一刀深似一刀,刀刀痛徹心扉。這是朱元璋為了平民憤而做的舉動,就算湯和是開國功臣,也不能減輕湯氏的罪過。

但,這個處理是公開的,基本上要讓所有人知道,要殺雞給猴看。

秦王朱樉,次妃鄧氏被賜死



秦王朱樉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的第二個兒子,公元1370年就封了秦王,就藩西安。

朱樉的次妃是鄧氏,是開國功臣鄧愈的女兒。這個姑娘很漂亮,但是非常任性。因為漂亮,鄧氏獲得朱樉的萬千寵愛;因為自小任性,所以做事很荒唐。

朱樉在西安時,受各種影響,特別是鄧氏的影響,過失出現比較多。

特別是鄧氏,偷偷製作了皇后的衣服,她想感受一下穿著皇后衣服的感覺。果然,穿皇后衣服的感覺不錯。當然,這事朱樉是知情的。



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事終於讓朱元璋知道了,這可是觸犯了朱元璋的逆鱗,朱元璋派人將事情的來龍去脈瞭解清楚後,決定處理朱樉和鄧氏。

鄧氏被賜死,用一丈白綾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對外說是畏罪自盡。

而朱樉是太子朱標的親弟弟,在朱標的百般求情下,朱元璋暫時饒過了朱樉。公元1391年,朱樉被太子朱標召回西安,進行了各種勸慰。第二年,朱樉又回到了封地。

公元1392年,太子朱標去世,公元1395年,朱樉去世。



朱元璋處死過兩個兒媳婦,一個是朱檀妻子湯氏,被處以凌遲;一個是朱樉次妃鄧氏,被秘密賜死。


藍風破曉


明太祖朱元璋懲治貪腐、誅殺功臣的鐵手腕天下皆知,對於家人也是一視同仁,他曾親自下令處死了二個兒媳。

朱元璋總共有26個兒子,16個女兒,朱元璋即位後,為了籠絡眾功臣、權臣,採取聯姻的方式鞏固地位。為許多兒子都選了開國功臣的女兒做王妃,太子朱標娶了開平王常遇春的女兒,二子朱樉的次妃是寧河王鄧俞之女,四子朱棣娶了中山王徐達之女,五子朱橚娶了寧陵王馮勝之女等等。

魯王朱檀王妃湯氏

十子魯王朱檀16歲就藩兗州,魯王妃湯氏,是信國公湯和的女兒。湯和是朱元璋的發小,陪著他從無到有,一起征戰四方,在朱元璋清算開國老臣時都未被殃及,是朱元璋最信任的臣子之一。

朱檀能詩好文,禮賢下士,很有才名。但離開南京後卻性情大變,開始聽信江湖道士的長生不老之術,每天服食金丹,搞得整個人渾渾噩噩。

在封地為練丹藥、做法事,還可能是有戀童癖,整天抓小孩到王宮中閹割,她夫妻二人甚至還到將軍家抓他們的孩子,讓軍隊慌亂不已,以致於軍人家屬,每次看到王府中的僕役出門,都紛紛將自己的孩子藏於床下。

城內外老百姓怨聲載道,人心惶惶,告狀者絡繹不絕。但由於朱檀、湯氏二人身份特殊,兗州的地方官根本不敢管。

後朱元璋接到稟報後,大罵“魯至無禮,其妃當凌遲處死”,隨後下旨將魯王處於髡刑,就是把全身毛髮全部扒光。於是,朱檀就成為了禿頭無須、全身“白淨”的樣子,彷彿一隻“白斬雞”,這在古代屬於最嚴重的人格侮辱。魯王妃處以死刑。

朱檀受刑之後,每日鬱鬱寡歡,每天吃大量含有劇毒的金丹,最終僅僅過了兩年便一命嗚呼了。朱檀死後,朱元璋所以賜諡號為“荒”。

秦王朱樉妃鄧氏

秦王朱樉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的次子,朱樉封地在西安,且能征慣戰,守衛邊境,頗有戰功,朱元璋最器重的兒子。

秦王側妃鄧氏是衛國公鄧愈的女兒,頗受秦王的寵愛。秦王的正妃是元朝大將王保保之妹,朱元璋愛惜王氏哥哥王保保的才華,才將王氏許給兒子朱樉。本想結秦晉之好,卻不曾想朱樉不待見王氏。

朱樉次妃是明開國功臣寧河王鄧愈的女兒。鄧氏當時由於朱樉的寵愛,教唆秦王朱樉虐待正妃王氏,王氏不堪受辱,被迫選擇獨居別院,鄧氏慫恿朱樉為她在沿海布政司收買珠翠,供自己享樂,這在當時是違法的。

鄧氏和秦王讓宮人們捲起褲子,用膝蓋爬坡。宮人爬至半坡時,因為膝蓋疼痛,多數摔下,秦王夫婦卻以此取樂,說“打得好筋斗”。

鄧氏經常幻想自己能夠當皇后,母儀天下,因此要求朱樉給自己做了一身皇后的禮服,朱樉自己又做了一張五爪九龍床,就像皇帝大殿御座的式樣,這在封建社會屬於僭越之舉,必然是殺頭的大罪。

朱元璋怒道:“暱比小人、貽怒於天、爾雖死矣、餘辜顯然”。鄧氏直接被朱元璋給賜死,在朱標的百般求情下,朱元璋暫時饒過了朱樉。公元1391年,朱樉被太子朱標召回西安,進行了各種勸慰。第二年,朱樉又回到了封地。

公元1392年,太子朱標去世,公元1395年,朱樉去世。


美麗青春您真痘


朱元璋稱帝后,行事多效仿漢高祖劉邦,但並非亦步亦趨,事事以漢高祖為法。

漢高祖身後留下不少隱患,人彘之慘,諸呂之禍,倫常骨肉之變以及吳楚七國之亂的苗頭,這些都是朱元璋極力要避免的。

因此,朱元璋參酌漢、晉以及元朝的成例,為大明王朝設計了一套獨特的封建制度,以求萬世一系。

這套制度的核心即是親王能為帝室的屏藩,而不致於謀反作亂,所以藩王只有榮華富貴,並無實權。

但細細想來,朱元璋設計的這套制度未免有些太理想化了。

一來遇到像燕王朱棣那樣的雄主之子,藩國作亂依舊無法扼殺;二來朱元璋自幼貧苦怕了,得天下後舔犢情深,但一味地讓子孫後代在封地繁衍後代,安享榮華富貴,子孫後代很容易滋生驕奢淫逸的惡行,而且勢必會拖累大明財政。

事實上,朱元璋沒還死,藩王驕奢淫逸就已經屢見不鮮了。

秦王朱樉是朱元璋次子,除開太子朱標,他一度是朱元璋最器重的兒子,這一點從朱元璋將他封在關中之地就可以看出來。

然而,首先讓朱元璋失望的就是秦王。

朱樉正妃是元朝大將王保保之妹,次妃是大明開國功臣鄧愈的女兒。次妃鄧氏仗著朱樉的寵愛,異常飛揚跋扈,經常欺虐身為正室的王氏,王氏不堪受辱,只能獨居偏處,離得遠遠的。

因為是皇次子,秦王朱樉也是野心勃勃的,但跟燕王朱棣比起來,他的野心比較膚淺,他不是處心積慮,蓄勢待發,而是以乖張放肆來宣示自己的地位。

而次妃鄧氏也是如此,一身富貴功臣之家嬌惡小姐的臭毛病。

臭味相投下,朱樉與鄧氏不僅好以虐人為樂,而且常有僭越之舉,鄧氏甚至幻想自己有朝一日,能母儀天下,而朱樉對此也頗為心悅,還特意給鄧氏做了一身皇后禮服。

朱元璋得知朱樉這些惡行後,龍顏大怒,要廢黜他,幸有仁兄朱標從中調解,朱元璋這才作罷,但鄧氏就慘了,直接被朱元璋賜死了。

鄧氏被賜死後,朱樉依舊惡習不改,在率軍征伐洮州叛番,身染瘴癘,英年早逝後,朱元璋拋開他的功勞,給他定了一個“"愍"”字惡諡。

朱元璋賜其諡冊說:"我深感哀痛,此乃父子之常情,我追賜諡號,此乃天下之公理。朕所封諸子,以你年長,首封於秦,希望你能永保祿位,以作帝室之屏。為何你不修養德行,以致殞身,故賜諡號為愍。"

魯王朱檀是朱元璋第十子,成年後娶大明開國功臣信國公湯和之女為妃,十六歲到兗州就藩,做藩王。

朱檀幼年非常乖巧,能詩好文,禮賢下士,甚有賢名才氣。但自從娶妻就藩之後,此人便性情大變,開始迷信江湖道士的長生不老術,整日渾渾噩噩地痴迷於丹藥。

究其原因,恐怕有二。

一者就是藩王的富貴之困,二來便是王妃湯氏不賢,把原本有賢名才氣的魯王給帶壞了。

兩人醉生夢死時喜歡幹什麼呢?

蒐集當地的童男,閹割後作丹藥藥引子。

朱元璋聽聞此事後,又一次龍顏大怒,他下令將魯王妃湯氏凌遲處死,魯王押往京城後,雖逃過一死,但朱元璋讓他受了髡[kun]刑。

在封建社會,髡刑要剃光全身毛髮,這是對受刑者極大的羞辱,可見朱元璋的恨鐵不成鋼。

受到髡刑的魯王朱檀回到封地後,已是陷入歧途的廢人,不久就因過量服用丹藥,中毒死了。

朱元璋痛心疾首,深惡痛絕,給他也定了一個惡諡——“荒”。

有人說,朱元璋兩度處死兒媳婦,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藉此敲山震虎,提醒功臣集團事事不可造次。

也有人說,這是朱元璋的殘暴,他跟後來的朱棣一樣,對待觸犯龍顏的女人從來都是極其冷酷殘忍,毫無人性可言的。

然而,有些人卻說,朱元璋好殺惡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有一個樸素的觀念——家無賢妻,天生之誠實之性,因而散亂。

反過來說,朱元璋特別相信推崇一點,有賢妻必有賢官。

為了讓入朝為官者都能娶到賢妻,洪武元年,大明就制定了“品官婚禮”,規定品官婚娶必須按照“六禮”,即履行納采、問名、納吉、納證、請期、親迎六個步驟,並且規定官員所娶應該是良家婦女,必須經過官媒驗看。

只可惜,當朱元璋搞政治聯姻時,這些樸素的東西被忽略了,從而滋生了難以避免的皇家惡行、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