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講真話的經濟學家——許小年

許小年,1953年出生,現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學教授,曾任職美林證券亞太高級經濟學家,世界銀行顧問。曾獲中國經濟學界最高獎“孫冶方經濟科學獎”。許先生為人直率,敢為敢言,他看似驚人的言論之下,隱藏著經濟學家的獨立精神和最樸實的市場經濟原理。

1)經濟下滑,前幾年透支的結果。

2)對於新常態提法贊成:不再以GDP為目標;不再用宏觀政策維持GDP;通過改革創造新的紅利。問題是:口號;可是舊思維又回來:財政又開始花錢(落在中央財政身上);又貨幣擴張(降息降準)。

3)財政帶動民間投資。可是不能:原因是無處可投。增發貨幣都去股市了。原因是過剩經濟。不是差錢,而是差可以掙錢的投資機會。

4)想問:股市融的錢是否進入實體經濟?放眼望去,沒有比股市更賺錢的。股市融資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公司財務基本原理:股本資金成本比債務資金成本高,因為承擔更高經營風險。這種說法開玩笑。大家都把自己資金當成0成本資金。股市賺不到錢。因為拿錢走的從來沒有想到給股民高的回報。人為扭曲,造成企業亂投資,造成過剩產能。

5)企業自己要思考:企業目前如何轉型。不轉型等死,轉型找死(主要是不知道怎樣轉型)。

6)我們這個民族缺乏獨立思維能力的民族。造成跟風。

7)造成企業轉型的障礙:第一,過去的成功,希望過去的成功可以無限複製。(轉型不是轉行)過去很多成功要素是低成本擴張(人員、土地、技術)以及可以搶佔的市場。但是這個時代已經結束了。搶佔市場,已經沒有未飽和的市場了。企業成功的關鍵是研發和創新。傳統的思維方式和傳統的商業模式。第二,機會主義心理。“風口上的豬都會飛”。不斷有人問風口再哪裡。如果你把自己講到豬的水平我和你無話可說。“我發現平臺擁擠不堪,但平臺上空空如野”。第三,中國企業家群體缺乏個性的群體。中國是個從眾的文化。缺少內心世界,或者是外界建立的。追求的是外界的承認而不是自己的成就感。從而使我們在創新方面落後。外界統一的評價體系,就會嚴重趨同企業家的行為。所以在風口上擁擠不堪,而沒有風的地方就沒有人。嚴重製約創新。中國企業家很少說我幹這件事“cool”。

8)對於互聯網的看法:1、冷淡的漠視到恐慌式的膜拜。2、互聯網只是200年間新技術的一項。蒸汽機遠遠超過互聯網,電力,內燃機,電腦,從來沒聽說過蒸汽機思維、電力思維。國外沒有這說法。英文怎麼翻譯互聯網思維?3、互聯網是幫助轉型的利器不是神器。

9)所謂互聯網思維,一項項對照了下,幾乎沒有新東西。甚至是有錯誤的。1、你一定要做到產品海量。不錯但片面。互聯網有很強的規模經濟效應。nothing new。規模經濟效應是由成本結構決定的,固定成本比重越大,越強。規模越大成本越低。互聯網一旦建立,所以邊際成本幾乎等於零。但是這不是唯一商業模式。還有一種商業模式:多品微量。因為需求的多樣化。2、產品要做到極致。這是錯的。是自殺行為。產品的品質要做到成本和效益的平衡點上。越到後邊成本上升越快。做到比所有競爭對手好一點點就可以了。3、羊毛出在豬身上。有效但不要神化。早就有了。沃爾瑪早就在做了。(供應商)4、平臺戰略,因為輕資產,不操心。式互聯網優勢,也不是特有。比如寶潔,雀巢。做的都是平臺。5,互聯網+。真正的課題:如何開發自己的產品;如何提高效率。線上到線下,互聯網+;線下去線上,+互聯網。取決於哪個效率高。亞馬遜趨勢是離開電商,去幹雲計算和平臺。可能幹不過沃爾瑪。去年網上銷售增長額第一次超過亞馬遜。亞馬遜20%來自於非主營,平臺和雲計算。收益率高。簡單的、不大需要體驗的商品,適合上線。亞馬遜和沃爾瑪,兩者長期共存,在各自優勢領域超過對方。一個人要是口口聲聲說互聯網思維,就是沒有思維。

10)關於創造價值:1、提供新的產品和服務;2、以更低的成本提供已有的產品和服務。賺錢未必創造價值。但是利潤不可持續。如果創造價值就一定會賺錢並持續。金融機構創造價值是賺的信息的錢。信息收集處理分析。P2P,創造價值了麼?創造了一些價值,只是“介紹所”。怎麼保證婚姻介紹的成功,如果能保證,就創造大的價值。對信用的建立評估是金融。阿里是最有可能的數據來做,資產總量才200億。小菜一碟。因為數據遠遠不夠。

11)康德:啟蒙定義:啟蒙就是有勇氣運用自己的理性。(部分資料來自網絡,侵權聯繫必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