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什麼發明“鬼”字?

LZC-M


實際上人類自從有了文明之後,都逐漸演變出了信仰,最早的時候是圖騰,後來形成了各種宗教。隨著哲學的發展,人們開始思考“我是誰,我從哪裡來?”但是人們更關心的是“我將要到哪裡去?”

所以最早的一些宗教幾乎都認為人是二元的,靈和肉是分開的,也都堅持靈魂不滅的觀點。有人說六道輪迴之說源於佛教,所以鬼最初的意思並非是人死後的形態,實際上這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在《禮記》中有記載:“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謂之鬼。無廟者,死曰鬼”。那有人會問了,那有廟的呢?有廟的當然是神了。


儒家算是很多信仰中比較另類的,雖然儒家也認為人死後會變成鬼,但是對於這些虛無縹緲的東西,往往是敬而遠之。因為孔子也不知道鬼神是否存在,但是對於怪力亂神的東西孔子往往都是嗤之以鼻,所以孔子主張:“敬鬼神而遠之”。

即便算是比較務實的儒家還是不能避開這個話題,更不要說其他的思想了。畢竟只有能騙的人死心塌地的,心甘情願的跪拜的人才能讓別人接受你的思想。所以你要有一個整套的理論來解釋世間一切,包括生老病死,以及最終歸宿。


人們既然那麼關心自己最終的歸宿,那人死後會變成什麼,有沒有具體的形態呢?人們一定也會思考這個問題。那麼人們是否見過鬼才創造出的“鬼”這個字呢?實際上並不是。

“鬼”字的起源有一個傳說,傳說癸有一個兒子,善於射箭,也非常有才能,名字叫做甲。但是得罪了天帝,天帝便殺了他,他死後變成了鬼。為啥癸生了甲呢?因為甲在天干中排名第一,而癸排名為第十。那一個輪迴,肯定是癸生甲啊。


而甲骨文中的“鬼”就是甲跪地受刑的畫面,甲在被殺後變成了鬼,那人死後自然也就變成了鬼。


漁耕樵讀



一,甲骨文中,已經有“鬼”字——“甶”頭,下面是“人”形,“厶”為後世之增繁。徐中舒先生說,甲骨卜辭中的“鬼”字,有兩個含義——一是神鬼之鬼;二是“鬼方”,一個方國的名稱。甲骨文中,還有了“魅”字,寫作“鬽”,與鬼有連用。許慎《說文》對“魅”的解釋,是長毛之鬼——“老精物也”。

二,甲骨文裡的“鬼”字,雖有神鬼之鬼的含義,但與神不是一個級別——殷商之人重祭祀,但只祭神,不拜鬼。其所祭的神分三類——天神、地神和人神。天神不祭上帝,大概覺得這位大神神通廣大,離得太遠,而祭上帝手下的四方神、風雨雲電等小神;地神有土地、河神等等;人神就是祭商族始祖和先王。在所有卜辭中,沒發現任何祭鬼或拜鬼的內容。 三,那麼,卜辭中的“鬼”指什麼呢?指夢中的“鬼魂”——不論“鬼”字獨用或與“魅”字連用,都是此意。比如,“丁有鬼夢”、“子有鬼夢”等卜辭多見。這說明,殷人受限於對夢境的不解,產生了把夢與鬼魂信仰相系的夢魂觀念,認為作夢是由鬼魂所致。法國著名學者列維.不留爾在《原始思維》一書中,稱此種現象普遍存在於各民族的先民時期,是他們的“集體表象”——迷信和宗教的前邏輯階段。
四,殷人的卜辭中具體怎麼看待做鬼夢呢?胡厚宣先生寫過《殷人占夢考》,他說,卜辭裡有“亞多鬼夢”,亞的意思是惡,就是厭惡——厭惡鬼魂使人多夢。怎麼辦?向先王祈禱,讓鬼魂不要來了——“今夕鬼寧”。殷人已經有區分吉夢和噩夢的觀念,有鬼入夢的肯定是噩夢,所以,卜辭中多有祈求吉夢的貞卜。有意思的是,殷人認為,入夢之鬼有時候就是先人。因此在占卜的時候,經常祈求先王不要來了。需要強調,涉及到鬼夢的卜辭,從不向鬼有所要求,也不直接問鬼為何來,或向鬼提出不要來了——祭祀的對象基本是先王。 五,大約是夢中“鬼”之形象模模糊糊,所以殷人造了下為“人”形,上為“甶”頭這個字。甲骨文裡有這個“甶(fú)”字,在卜辭中為用於祭祀的斬獲敵人之首。《說文》對“甶”的解釋是,“鬼頭也”。斬獲敵人之首,肯定是面目猙獰,甚或血肉模糊;夢中之鬼,也是面目模糊。於是,很可能就在“甶”字之下加“人”形,新造了“鬼”字。斬獲敵人之首是死人;入夢之鬼也是死人的鬼魂。《說文》和《爾雅》等,都把“鬼”解釋為“人之歸也”——人死為鬼。這個說法,與殷人的夢因觀念是相符合的,就是說,“鬼”只是人死後能入夢的鬼魂,和後來的妖魔鬼怪不是一個概念。形形色色的魑魅魍魎,是人們脫離了原始思維階段之後的事情,就中國來說,應該是在周代中後期開始的。
六,對以上觀點可以作為旁證的,是商朝的一個方國叫“鬼方”。顯然,鬼方並非是由妖魔鬼怪組成的方國。殷商時期的鬼方,不同於周以後金文和文獻記載的鬼方。周時所謂鬼方,學者們比較一致的看法,是泛指西北部的羌戎少數民族,而非一個方國。王國維寫了《鬼方昆夷獫狁考》,羅琨寫了《“高宗伐鬼方”史蹟考辨》,王玉哲寫了《鬼方考證補》等等。比較多學者認為,商代的鬼方,當為《史記.殷本紀》中記載的“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的九侯,武丁時期,其應位於陝西清澗李家崖古城一帶。在商代,鬼方是服從商王統領的方國。卜辭中有鬼方隨商出征的記載;也有專門為鬼方祈禱平安的卜辭。幹嘛叫這個方國為鬼方呢?徐中舒先生考證說,當時陝西這個地方有白狄和赤狄,白狄是遷徙而來的周人祖先;赤狄則是隗姓祖先,是西伯利亞一帶來的非亞洲人種。如果真是黃髮碧眼,用鬼方來命名,就很貼切了。


一老沈一


是,確是見過鬼才原創這個字,我無法寫出這“鬼”字的任何古文版本,現在就據這鬼字的現代版本,從上至下,作-詳細解說,你必先要將 “迷信” 這先入為主的概念置在一旁,才可充份接受以下相關這 “鬼” 字的總結 --

1) 看鬼字最頂端的那具方向指標性的“-點”,即 這 “,”。你有沒有注意到在初生嬰兒的天靈盍中央必有一個軟綿綿的、像穴位的凹洞,那就是人類天靈蓋靈魂出竅的進出點。隨著年齡的增長,這軟軟的出入口變硬了,但由於我們有許多人不斷被外靈襲擊,被外靈的衝力“開竅了”,於是你自己摸摸天靈蓋,可能這裡那裡都四外已有用手指按下有軟軟感的小凹洞般穴位,那你便會晚晚做惡夢 (因被鬼入竅),而“鬼” 字頂部那一點就是說 :“這是外靈從天靈盍入人身的進口點”。

2)隨著看構成鬼字那個“田”字。不用說你也知道這是指鬼的面部,但怎會是這樣,不是筆劃應如 “面” 嗎。 鬼的臉部就是靈體用來襲擊人類的“超音速導彈頭”。中美俄於近兩三年才掌據發射音速導彈的技術,但冥界的靈體持別是佛教稱的阿修羅惡靈(即苗疆的蠱毒魔,也即聖經及可蘭經的魔鬼)就從來都有這準確快而準的攻擊力。有多準確又有多快及多有力?

個人體驗 : 童年時住在滇緬邊境的外婆家,外婆是苗人,她拜很多東西的,如此 “迷信” 我就不信有什麼鬼,我和兒個小男孩多次故意走入深山的黑洞內,在洞內脫光衣服放聲大叫,就不信有什麼鬼跑出來,果然也真沒有感覺到有什麼鬼。但“田”字式攻擊終於來了,很慘的呀 !!

有-晚我剛入睡約五分鐘,突然眼前—亮看到 : 亮到像燒電扞般的刺眼式亮,有個很大面孔,由四方八面的、密集如蠶絲的線向中央點內擁凝聚而組合成的,很像個“囗”字因面型兩側可見角,有眼但緊閉,也有咀但不見鼻,大概面部輪廓以漫畫表達成個“十”字。我已見過魔鬼正面的 “田” 了,後果怎樣這裡不便說,因太離題。但“田” 字就是冥界靈體的攻擊武器,有見過狙擊長槍望遠鏡那“+”字嗎,鎖定“+” 後必命中目標,整個攻擊過程是名乎其實的音速導彈式“秒殺”,就那轉瞬的一片刻而已。

3) 魔鬼吸吮人婁的元神元氣究竟是怎樣實際進行的 ? 請看鬼字的下部與“田”交接那-個小小、很窄的空間。那就是人類的頸部,吸吮的過程是鬼魅用他的雙手,即那“兒” 緊靠放在你的膀子上,即緊拘著你的靈魂,看那緊抱緊扣的“厶”,然後在你上勁部人體最弱的脊柱C2及C3交接位、即上述那與“田”交接的小空間位,慢慢地以不少於兩三小時計,像用吸管飲汔水-樣,就這樣用 “兒” 、用“厶” 吸吮你的三元,即精元、元氣、元神。


ceciliapeng5


鬼字的發明一定程度上正如題主所言:甲骨文的鬼字就是帶著誇張面具的祭師祭祀亡靈的象形(上面一誇張的大頭面具,下面是一個人,這也當然古民認為存在鬼才為其舉行盛大祭祀了)。而有些象形鬼字是帶有代表獻祭的示字旁的,這證明是祭祀鬼無疑了。
我們知道:甲骨文是起於商代,是為訖今所見最早的成熟文字。那解釋鬼字最早的文獻是那?是周代的儒家經典之一的《禮記》,其雲: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謂鬼。又說:庶人庶士無廟者,死曰鬼。前者解釋了鬼的來由,另一方面也解釋了為什麼甲骨文與金文的鬼頭是個田字的象形,田與土同類罷。後者則加以細分什麼是真正之鬼。



這個細分卻非常有意思,這反映上古華民的死生觀念,古人以為凡人是由魂與魄構成的,《說文》陽氣所成是魂,陰神所成是魄。我們現在常稱鬼又叫鬼魂,其實正確是鬼魄才是。因為古字典《說文解字》說:人所歸為鬼。從人,象鬼頭。鬼陰氣賊害,從厶,凡鬼之屬皆從鬼。這裡說明清晰鬼的屬性是陰的,所以鬼又稱鬼魄才正解。

上古人認為魂為清,所以人死亡後其魂歸向於天(天宮)。魄為濁,所以人死亡後其魄歸於地(地府)。然禮記定義純粹的鬼是死後無廟者,即我們日常講的“無主孤魂(魄)”是謂真正的鬼也。所以在中國,鬼多數是惡的就是這個原因,因為“孤魂野鬼”必不安寧!是心有不甘者,將心比心,其要鬧事也是正常的了,呵呵。

這個也衍生引伸中國人一個重要的信仰,先人必須好葬,必須廟宇或家中供奉,否則無所歸的鬼就會變兇,甚至延禍子孫後人,反之…有廟歸附的鬼靈就會秘佑子孫,這個也是中國人祖先崇拜的源因,而後世又衍伸出比如是陰宅風水等等一系列富於中華民俗特色的玄學了。好,題主所問就回應於此。


洪範書齋


人死了便是“鬼”,所謂“鬼”是沒有下顎的即指死人胲骨之形態,“鬼”字的象形是有頸有身有腿而沒有頭的人之象形,那時的古人還住在山洞生活的,老死病死的人也在洞內而逝的,而這個“鬼”是指老死的人之象形即坐著而雙腿伸出或半屈伸而腰倚靠著洞內壁(土牆),痛苦的樣子而頭面向下垂之形樣,而“厶”指跪拜和無窮之意,現在有人對“鬼”字的解釋是“猴面”而來,說對了一半,因“鬼”字的讀音跟某一猴子類的發音而來即“嗚嗚嗚鬼鬼鬼”(口音),所以十二生肖的“猴”對人類語言文字方面是有功績的,而中華民族在華夏大地上出現第一個氏族部落就是“鬼”族(陝西四川一帶),從事研究天文氣象的天體運動規律的,晚夜出行而上山觀天象的(另有一支因去找太陽神而到達了墨西哥一帶),由於“鬼”人(族)出沒在深夜間,難免有它族人相遇而碰撞,所以有“陝西(女)”之地名,繁體“陝”字有兩個小人的就是指外族人,那時的“鬼”人(族)是貴族有文化之人,而“西”字指母系社會的中早期的女神們(大人),(怎樣消失的暫不議)所以粵語有句口頭禪“死鬼咗好耐啦”(死了很久了)。


草原飛鳥2016


世上有沒有鬼?

有。

俗話:心中有鬼。

鬼寄生在一種叫"人"這種生物的體內。鬼,是陰的,潛伏的,藏而不露的,人人心中皆有之。

而且有好多品種:酒鬼,色鬼,賭鬼,饞鬼,餓鬼,膽小鬼,機靈鬼,冒失鬼,大頭鬼。說鬼話,懷鬼胎,出鬼點子,鬼頭鬼腦,做事糊鬼,本事大,叫鬼才。意見不和,叫各懷鬼胎。手法快叫鬼手,跳得快叫鬼步,一年三節燒紙,叫做的給鬼看。

人就是鬼,人也是神。同樣法力無邊,只是方向有別,陰陽不同。

有膽量叫魄力,吸引人叫魅力,攝人心叫勾魂,要做鬼還是要做神,全在自身。

人間就是天堂,

人間也是地獄,

有人如同活在天堂裡,有人如同活在地獄裡,大部分活在人間,凡間(煩間)。有人在天堂與地獄之間來來回回,有人在人間與地獄之間往來奔波。


易之明


最近一直在外奔波,手頭只帶一本《康熙字典》。正好邀請回答這個問題,心裡頓時來了一聲“耶!”

文字的作用,首先是為了記錄。古人創造一個字,肯定是先有了這個概念,然後才進行這個字的創造。在古人創造“鬼”這個字之前,“鬼”這個概念已經存在很久了。

古印度處於熱帶地區,物產豐富,人們不需要耗費很多時間去進行勞作。當人們吃飽喝足之後,就在大樹底下進行思考。當人們開始思考“人是怎麼來的,死後又到哪裡去?”這時就算進化成了人類的標誌。當時的人們思考到了肉體和靈魂,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古印度的宗教哲學充滿了“輪迴”這個概念。

單純一個“靈魂”的概念,有很多問題不能完美的解決。在單一的“靈魂”概念上又進行了更詳細的劃分,比如佛教把“識”分成了“八識”,其中第八識“阿賴耶識”的功能之一就是“去後來先做主公”。人死之後“阿賴耶識”最後脫離肉體變成“中陰身”,投胎時“阿賴耶識”進入受精卵完成投胎。八識學說基本上已經在理論上完美解決了此類問題,只是沒有現在科學上的認證。

而在我們中國,也是很早就有了“鬼神”之說。《列子·天瑞》曰:“精神離形,各歸其真,故謂之鬼。鬼,歸也。歸其真宅。”這種觀念的“鬼”還是和“神”差不多。

古人也是很嚴謹的,所以引入了“魂魄”的概念,將這個問題儘可能的解釋完美。“陽魂為神,陰魄為鬼。氣之伸者為神,屈者為鬼。”這不僅解決了人的來去問題,也給出了修行成仙的理論基礎。

《屍子》曰:“古者謂死人為歸人”。《釋言》曰:“鬼之為言歸也。”所以古人在造“鬼”字時,“從兒、厶、象鬼頭。自兒而歸於鬼也。從厶。二字今補。厶讀如私。鬼陰氣賊害、故從厶。陰當作侌。此說從厶之意也。神陽鬼陰。陽公陰私。居偉切。十五部。凡鬼之屬皆從鬼。”



【每篇文章都是腦中迸出的小火花。】


寄暇學宮


中華漢字文明,富有人文理念,其間架結構象形而又形意。

在世的人為人,為給去世的人表示尊重而與在世的人從形意上區別開來,發明了個“鬼”字,從而避免用“死人”兩字,煩瑣也不好聽。

“鬼”字,上頭一小撇,含人的組合;中間有田,古人耕田種糧為生計;下部人字暗通上頭一小撇,有繼承性;下部長劃彎捺有“私”字的組合,意在於寫是民眾家庭私人去世以後,埋于田土之下。

古人造“鬼”字,真是有講究,也很智慧。


手機用戶61660323609l


鬼字,音同“歸”,有生必有死,有來必有歸。其中深意巨大


風中煙語


鬼是病毒也是真菌的孢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